新能源汽車補貼,為何會再延兩年?

童濟仁汽車評論 發佈 2020-04-13T23:17:58+00:00

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兩年,國內汽車行業似乎迎來了喘息期。補貼不是洪水猛獸關於補貼延長,業內也有擔憂,如果不能及時「斷奶」,部分企業是否仍在依靠補貼維持,卻無法做到提高自身競爭力以謀求長遠發展。

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兩年,國內汽車行業似乎迎來了喘息期。惟願這一延長開放的「窗口」,能夠給汽車行業灑下更多的春之陽光。

行業信心太重要了,尤其在下行期,又突遭疫情的挑戰。政策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告訴從業者,堅持下去,行業背後是國家的支持。

3月31日,國家政策公布,為促進汽車消費,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

如果按照之前的政策節奏,新能源補貼將在今年年底予以取消。延長2年後,下一個時間節點是2022年底。這是一個「窗口期」,留給新能源汽車轉型的時間再次增加了。

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滑2.3%和4.0%。這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多年來的首次下滑。

新能源市場動盪是從2019年7月開始的,主要因為補貼政策大幅退坡,終端市場擠在6月創造了一波高增長浪潮,隨後開啟了月度同比六連跌。進入2020年,新能源市場遭遇疫情危機,1-2月累計上牌數為5.5萬輛,同比下滑57%。

促消費,已經不只是汽車圈的事。只是,汽車市場對於銷量復甦的渴望更加強烈。疫情得以控制之後,政策層面一定是鼓勵消費的,乃至於還有分發消費券的普適性政策。具體到汽車市場,新能源一定是被率先惠及的,行業信心要有,戰略方向也不會動搖。

補貼不是洪水猛獸

關於補貼延長,業內也有擔憂,如果不能及時「斷奶」,部分企業是否仍在依靠補貼維持,卻無法做到提高自身競爭力以謀求長遠發展。

事實上,補貼政策經過多年的優化升級,已經在最大程度上剔除了可能存在的投機行為。比如,最初只要能生產幾乎就能拿到補貼,而後以續航里程為標貼標準,再之後更加注重能量密度、能耗等多項細分的技術要求。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補貼門檻在不斷提高,而且補貼金額也在逐步下降。

除我國以外,其他國家在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時,也多以補貼政策做支持,只是執行細則不同。比如,美國對新能源車型進行補貼,當該車型累計銷量達到一定量值後,則停止補貼。

經濟學中有一種理論,叫做「轉移支付」,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其實就是一種有條件的轉移支付,主要解決生產企業前期成本過高的問題,也增加消費者對於新能源的消費慾望。

去年11月,工信部明確將141款12個月內無量產或進口量的車型,從補貼目錄中剔除。可見,要拿到政策補貼,絕不是「水一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目前,延長2年的補貼細則並沒有完全敲定,具體內容仍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從已透露的消息來看,主要變化可能有3點:

1. 補貼額度在現有基礎上繼續下降;

2. 對續航里程、能量密度、能耗等技術指標有更加嚴格的要求;

3. 補貼的參考依據中,加入車價、是否可換電等新項目。

不難看出,延長後的補貼政策確實做了一定的「篩選」,有人得意,有人失意。

補貼延長,誰最受益?

補貼政策再延長兩年,對行業而言,的確是一個利好消息。但具體到各家廠商,受到的影響又不盡相同。

我們首先會想到命途多舛的造車新勢力們,已有產品落地的,有機會繼續吃到政策紅利,抵償一部分成本支出(如果可更換電池車型被特別重視,儼然是給蔚來吃了一顆定心丸);產品還在研發中的,更要在意成本控制和最終售價了,畢竟,眾多競品已經擺在面前,要做到對標,可施展的空間有限。

特斯拉本來應該是最得意的,因為上海工廠的Model 3產能已釋放,Model Y也在北美提前交付,在上海國產也將很快落地。轎車+SUV的產品組合,可以進一步占據30-40萬的預算市場。但如果按照放出風的消息口徑,補貼享受條件限制在售價30萬以內,特斯拉恐怕與這次的政策優惠無緣。

延長政策最核心的,還是鼓勵傳統自主、合資品牌們,繼續堅持新能源路線不動搖。在產品利潤越來越貧薄的當下,哪怕能夠拿到1-2萬元的政策補貼,也是雪中送炭。對高企的電動車研發成本而言,可以相抵一部分終究是好事情。

對於擬購車的消費者而言,補貼延長未必會體現在終端價格上,但購置稅免徵、牌照福利仍然會在長期內成為促成交的心動點。

地方出牌,值得期待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主戰場還是一二線城市,專屬牌照是一個隱形福利。當下驅動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因素中,免費路權仍然幾乎是唯一的剛需。

但事實上,電動車體驗具備一定的用戶黏性。習慣於電動車使用優勢的用戶,有時候很難再回到燃油車,比如其安靜程度、加速性能,以及低保養成本等。技術瓶頸在突破,有更多的品牌產品可選,「體驗驅動購買」一定會成為主流。

只是,單就未來1-2年而言,這一趨勢還不明朗,一二線城市仍會貢獻新能源車的主要銷量,屬於增換購市場。比如特斯拉Model 3,超過一半的銷量集中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一二線城市的銷量占比高達95%。至於近些年頗為倚重的首購用戶地區,尤其是鄉鎮農村,靠新能源拉動十分困難,補貼政策延長的作用面自然無法覆蓋這些地區。

國家層面的政策指明了大方向,是一種大統籌,但具體到地方,還是要詳細地「做加法」。地方政策可以做到更細緻、更高效,同時對症下藥。

比如,早在2月3日,佛山市就對購買「國六」標準排量汽車將給予資金補助,每輛2,000元。最近4月3日,廣州發布措施,個人消費者在今年3月至12月底,購買新能源汽車可享有一萬元綜合性補貼。

一攬子政策下去,汽車消費市場多少會有起色,而地方政策的角色,不僅是補充和細化,更是讓國家對於汽車產業的拉動希望直接落地。當汽車是出現在國家促進消費精神中唯一單獨提到的消費品時,地方的落實和具體舉措,才更加值得期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