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藥物濫用,常見的藥物濫用

周藥師說藥 發佈 2020-05-09T05:39:54+00:00

什麼是藥物濫用,常見的藥物濫用篇一:藥物濫用的危害   藥物濫用有什麼危害?   大多數藥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毒副作用,特別是在長期使用或用量較大時,很容易在病人身上出現毒副反應。即使象"阿司匹林"這樣公認的比較安全的常用藥物,如果大量服用,也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什麼是藥物濫用,常見的藥物濫用

篇一:藥物濫用的危害   藥物濫用有什麼危害?   

大多數藥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毒副作用,特別是在長期使用或用量較大時,很容易在病人身上出現毒副反應。即使象"阿司匹林"這樣公認的比較安全的常用藥物,如果大量服用,也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一些新藥,由於臨床經驗不夠,對其毒副作用觀察及了解不夠,也容易發生嚴重不良後果。如50年代造成8000多例畸形胎兒的"反應停"曾轟動一時,又如國內一度曾應用"呋喃西林"內服治療細菌性痢疾,後來醫生陸續發現其毒性反應頗為嚴重,特別是引起多發性周圍神經炎,長久難以治癒,對病人造成極大痛苦。  

常用藥物的濫用危害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抗生素的濫用   濫用抗生素會引起過敏反應、其他不良反應、耐藥性等一系列問題。 對於一般傷風感冒,有人亦用抗生素治療,這不僅是一種浪費,而且可引起不良反應,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增加合併症,延長病程。小兒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應用抗生素預防,結果亦往往得不償失,病程多數因之延長。 濫用耳毒性抗生素如卡那黴素、新黴素、萬古黴素、妥布黴素、鏈黴素等,對耳蝸神經可造成損害,產生聽力減退甚至耳聾,老人及小兒尤易發生,必須警惕。   

2、解熱鎮痛藥的濫用   目前國內解熱鎮痛藥中銷售量最大的是解熱鎮痛片(即APC片,含非那西丁、阿司匹林和咖啡因)與去痛片(即索密痛片,主要含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這類藥物如果濫用,必然會造成藥源性疾病,有時還形成對藥物的依賴性。長期服用含非那西丁的製劑,可引起腎乳頭壞死、間質性腎炎等,甚至可能誘發腎盂癌和膀胱癌。   

3、中藥的濫用   人們以為使用中藥比西藥安全。中藥無毒副作用,中藥可長期服用,多服補藥可防病,煎藥時間越長越好。   這實際上是錯誤的。中藥相對地說比西藥的毒副作用要小些,但中藥內也有劇毒藥,如服用不當,一樣會引起不良反應。據不完全統計,1974年至年期間,國內期刊關於因使用中藥而中毒致死的報告共有72篇,這些中藥包括:巴豆、蒼耳子、六神丸、雷公藤、甜瓜蒂、木通、牽牛、苦楝子等。雲南白藥是一種很有名的中成藥,治療內外出血和血瘀腫痛有很好療效,成人一次劑量為0.2-0.3g.如果一次內服量超過0.5g,就可能引起頭暈、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甚至形成腎功能衰竭。  

 4、補藥的濫用   補藥是一般人對維生素及其他營養藥、補血藥或某些中藥補益藥(如人參)的俗稱。人體對於這些藥物的需要大都有一定限度。維生素A:小兒一次用量超過30萬單位(約為濃縮魚肝油6g),成人超過50萬單位,可能引起急性中毒。若小兒每日服5-10萬單位以上,連續服藥超過6個月,或不滿半歲的嬰兒每日服1.85萬單位,連用3個月,都可引起慢性維生素A中毒。抗衰老藥維生素E(生育酚): 大劑量(每日超過100毫克)和長期服用。可出現各種非特異性不適感。使用超過6個月以上者,易引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不良反應。維生素C 大劑量服用後,可產生腹瀉、導致泌尿道胱氨酸沉澱或形成草酸鹽石塊。  

5、激素及其他藥物的濫用   有人以雄性激素睪丸酮為補品,但卻不知應用過多,效果適得其反,不僅不能促進性功能,反而使性功能減退、生殖器官萎縮。雌性激素:長期使用可能引起卵巢的退化、萎縮。糖皮質激素:可引起與皮質功能亢進症相類似的不良反應,如高血壓、滿月臉(面胖)、骨質疏鬆、脫鈣、潰瘍、尿糖、精神異常、多毛、痤瘡、踝部水腫、陽痿、月經障礙等。  

 6、維生素的濫用。   以維生素A 為例,小兒一次用量超過30 萬單位(約為濃縮魚肝油69 ) ,成人超過50 萬單位,就可能引起急性維生素A 中毒,症狀為頭痛、噁心、嘔吐等。濫用維生素D ,同樣也可以引起中毒。若小兒每日服2 萬單位,連用幾周或幾個月之後,可導致高鈣血症、異位鈣化和纖維性骨炎。  

 7、藥物聯合應用上的濫用   藥物的聯合應用在某些情況下(如為了取得協同作用,抵消副作用,延續耐藥性的產生等)是必要的。但藥物種類繁多、性質各異,藥物聯用後往往並不是各起作用互不影響,而是在藥理或理化方面產生相互作用,以致可能引起種種不良反應,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聯用的藥物愈多,產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愈大。據有人統計,當聯用5種以下的藥物時,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2%,而聯用20種以上的藥物時,發生率可上升為45%。   

篇二:藥物濫用解釋

什麼是藥物濫用?   藥物濫用是指反覆、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賴性特性或依賴性潛力的藥物,這種用藥與公認的醫療需要無關,屬於非醫療目的用藥。濫用的藥物有非醫藥製劑和醫藥製劑,其中包括禁止醫療使用的違禁物質和列入管制的藥品。藥物濫用可導致藥物成癮,以及其他行為障礙,引發嚴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   

什麼是藥物依賴性?   藥物依賴性是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種精神狀態,有時也包括身體狀態,它表現出一種強迫要連續或定期用該藥的行為和其它反應,為的是要去感受它所產生的特殊精神效應,或是為了避免由於斷藥所引起的不舒適。可以發生或不發生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對一種以上藥物產生依賴性。   

什麼是藥物耐受性?   藥物耐受性是機體對藥物反應的一種適應性狀態和結果。當反覆使用某種藥物時,機體對該藥物的反應性減弱,或藥物的作用持續時間縮短,藥學效價降低。為達到與原來相等的反應和藥效,就必須逐步增加用藥劑量,這種疊加和遞增劑量以維持藥效作用的現象,稱藥物耐受性。藥物耐受性是可逆的,停止用藥後,耐受性將逐步消失,機體對藥物   的反應又恢復到原來的敏感程度。  

 什麼是精神依賴性?   精神依賴性,亦稱心理依賴性。它使人產生一種愉快滿足或欣快的感覺,並且在精神上驅使用藥者具有一種要周期地或連續地用藥慾望,產生強烈的心理渴求和強迫性用藥行為。藥物的精神依賴性是構成藥物濫用傾向的必要藥理學特性。阿片類、巴比妥類、苯二氮卓類、苯丙胺類、古柯鹼、氯胺酮、酒類等藥物均可以產生精神依賴性。   什麼是身體依賴性?身體依賴性,又稱軀體依賴性或生理依賴性。   它是由於反覆用藥所造成的一種機體適應狀態,中斷用藥後產生一種強烈的軀體方面的損害,即戒斷綜合徵,表現為精神和軀體出現一系列特有的症狀,這些症狀常令人難以忍受,甚至有生命威脅。濫用阿片類、巴比妥類等藥物可以產生明顯的身體依賴性。   

具有依賴性特性的藥物有哪些?   按照國際公約(《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和《1971年精神藥物公約》)可以將具有依賴性的藥物(或物質)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麻醉藥品,如海洛因、大麻和大麻脂、阿片和嗎啡製劑、可待因等;另一類是精神藥物,如各種致幻劑和四氫大麻酚、中樞興奮劑、巴比妥類藥物、苯二氮卓類藥物等。此外,還有一些物質如菸草、酒精、揮發性有機溶劑等,也具有依賴性特性。   

什麼是精神活性物質?   來自體外的,可顯著影響動物和人的精神活動的各種物質。精神活動包括:認知(感覺,知覺,思維,注意,記憶等);情緒(激情,心境等);意識(環境意識,自我意識,人格等);意志與行為(意向如食慾、性慾等本能活動,動機,興奮狀態,刻板行為等)。   什麼是多藥濫用?多藥濫用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多藥濫用常見藥物有哪些?   是指使用者出於非醫療需要和目的,同時或交替使用一種以上藥物(或物質)的行為或方式。   多藥濫用的原因包括:為增強快感,追求更為強烈的剌激;為減少毒副反應,將中樞神經興奮劑與抑制劑兼用。多藥濫用的危害:由於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協同或疊加),多藥濫用對人體的傷害加重,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產生難以預見的毒副作用。   多藥濫用常見的藥物有:海洛因、度冷丁、二氫埃托啡、嗎啡、大麻、致幻劑、苯丙胺類中樞興奮劑("冰毒"、"搖頭丸"等)、氯胺酮、苯二氮卓類藥物(三唑侖、安定等)、巴比妥類藥物、曲馬多、咖啡因、頭痛粉等。   

什麼是藥物濫用監測?開展藥物濫用監測的意義? 通過長期、連續、系統地收集藥物濫用及其影響因素的   資料,研究分析藥物濫用特徵和變化規律,預測藥物濫用流行趨勢,評價防治對策效果,將信息及時報告和反饋給有關部門,為進一步採取適宜的干預措施,完善藥品監管政策,提供科學依據。藥物濫用監測工作已成為我國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管理和禁毒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  

 什麼是藥物濫用監測呈報系統?   監測時限內收治/收戒或發現的藥物濫用者,由監測機構的調查員進行定式訪談調查。調查員根據藥物濫用者對調查內容的自述和監測機構進行的醫學檢查結果,完成《藥物濫用監測調查表》的填寫。監測機構按照監測數據管理程序要求,通過"藥物濫用監測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將《藥物濫用監測調查表》上報國家藥物濫用監測中心。      

 篇三:常見藥物濫用及其診斷和治療(一)   編者按 藥物濫用(drug abuse)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國際上開始採用的專有詞彙,是指長期反覆地過量使用具有依賴性的藥物,這種藥物與醫療目的無關,導致了成癮性以及出現精神混亂和其他異常行為,從本期起我刊將連續解析麻醉性鎮痛藥(阿片類和古柯鹼類)、精神藥品(包括苯二氮(艹/卓)類和巴比妥類等中樞抑制劑)以及其他藥物的濫用及其診斷和治療情況,   非正確的藥物選擇、濫用等現象,都會造成藥源性疾病,出現醫療事故,給病人帶來痛苦。目前,全世界濫用的藥物主要有3類。①麻醉藥品:這類藥品具有很強的鎮痛作用,不規範地連續使用易產生依賴性。②精神藥物:包括鎮靜催眠藥、中樞興奮劑和致幻劑。③其他物質:包括酒精、菸草和揮發性有機溶劑。  麻醉性鎮痛藥的濫用及其診斷和治療  衛生部2007年頒布的《麻醉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指明該類藥包括阿片、嗎啡、羥考酮等。氯胺酮和布桂嗪雖然屬於精神藥品,臨床主要用於鎮痛,也屬麻醉藥。本部分主要介紹阿片類藥物的濫用和防治。  阿片類藥理作用  阿片類藥對中樞神經系統(cns)有兩重性。一方面對cns有抑制作用,用藥後表現為鎮靜、安眠、鎮痛、鎮咳、呼吸抑制、降溫。另一方面有興奮作用,表現為噁心、嘔吐、瞳孔縮小、心動過緩、胃腸痙攣、骨骼肌活動增強。這類藥物在治療量下對心血管系統無明顯作用;可減慢胃腸蠕動,延長胃排空時間,常引起便秘;提高膀胱逼尿肌、支氣管平滑肌及膽道平滑肌的張力等;  阿片類濫用的臨床表現  欣快與痛苦並存 濫用者初嘗阿片類藥物之後,可有噁心、嘔吐、頭昏、乏力、嗜睡、視物不清等表現。注射海洛因後,立即有強烈的欣快感,從下腹部向全身擴散的溫暖感覺,約1分鐘後,進入似睡非睡的鬆弛狀態。煩惱、憂愁、焦慮、緊張一掃而空,進入寧靜、平安、快慰、溫暖、愉悅的幻想馳騁,有"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的感覺。其後2~4小時精神抖擻,自身感覺良好,形成生理依賴性後,每3~6小時重複用藥,才能維持身體的機能狀態。每次用藥後得到的欣快、鬆弛和寧靜感促使成癮者刻意地尋求下一次得到充分感受,稱為正性強化。   耐受性 是指需要不斷提高藥量,才能維持原來的藥效。例如:嗎啡常規治療皮下注射量為10mg,而嗎啡成癮者在2.5小時內可耐受靜脈內用藥2.5g。成癮者對較小劑量的阿片類藥物的呼吸抑制初期會有耐受,但耐受是有限的。這類藥物所致的縮瞳和便秘作用幾乎不產生耐受。   生理依賴性和撤藥(戒斷)症狀成癮者停藥後會渴求用藥、起雞皮疙瘩、打哈欠、出汗、流淚、瞳孔散大、流涕、厭食、噁心或嘔吐、腹瀉、痛性痙攣、全身骨骼和肌肉酸痛、發熱、打噴嚏、寒戰、腹絞痛、肌肉抽動;軟弱、怕冷、不眠、心搏加快、血壓上升;情緒不穩、焦慮、心境惡劣或更加激惹,出現攻擊行為或轉為抑鬱。在出現撤藥症狀任何階段,患者只要恢復用藥,情況便會好轉起來,形成生理依賴性。停藥後為避免撤藥症狀的痛苦而千方百   尋求繼續用藥,稱為負性強化。   精神依賴性 成癮者表現為對藥物的渴求並通過重複用藥得到欣快感的心理體現稱為心癮。只要心癮發作,就會驅使患者不顧後果採用任何手段獲得毒品。心癮是造成急性脫毒治療後90%的人成癮復發的主要原因。   依賴者的行為特徵 強迫性用藥和生活模式發生改變,不定時工作、學習、進食和休息。 孕婦和嬰兒的麻醉品依賴 由於孕婦濫用麻醉藥品,胎兒在子?內已形成生理依賴性,出生後即出現撤藥症狀。   阿片類藥物濫用的診斷  濫用的診斷 患者有病理性的用藥模式,至少用藥1個月,並導致工作、學習、社交和家庭生活受到不良影響。納洛酮誘發試驗可輔助診斷,   藥物依賴的診斷 符合藥物濫用標準;產生耐藥性,原劑量不能滿足要求;出現了撤藥症狀。   撤藥症狀的診斷 長時間大劑量使用麻醉性鎮痛藥,以阿片類濫用為例,停藥或減量有下列症狀中的4種以上表現:流淚、流鼻涕、瞳孔散大、體毛豎直、出汗、腹瀉、打呵欠、血壓輕度上升、心搏加快、發熱、失眠,並明確這些症狀不是由於其他軀體疾病或精神疾病所致。   阿片類藥物過量的診斷:體檢患者有針尖瞳孔、呼吸抑制(2~4次/min)和昏迷的三聯征。   阿片類藥物濫用治療   脫 癮 ①硬性撤藥法,也稱"冷火雞療法"。這種療法是使成癮者筋疲力盡後掩蓋撤藥症狀,消除用藥渴求。我國採用對病人進行捆綁法;泰國讓病人站立於與本人肩膀同高的木桶內,接上水管,讓水不斷流進和流出;印度讓病人背上沉重的背包並強逼其行軍等均屬於"冷火雞療法"。一般7天可消除撒藥症狀。②麻醉性鎮痛藥劑量遞減法,即逐日減少麻醉藥的用量,最後完全停藥。這種療法須在嚴格的監管下實施。③美沙酮替代遞療法,即用成癮性低替代成癮性高的麻醉藥。美沙酮的初始量10~30mg,個別病人可達40mg,依成癮所用的麻醉藥劑量和種類而定。每日遞減20%的藥量,減至10mg時改為每,1~3天減1mg,15~20天內停藥。④可樂定(非阿片類藥,不成癮,不產生欣快感,能較好地抑制海洛因的撤藥症狀和美沙酮撤藥時出現的撤藥症狀)脫癮法,可樂定0.1mg/d,3次/d,逐漸增至1.5mg/d,維持1周,另1周內遞減完。   美沙酮維持治療防復發 美沙酮維持治療防復發須滿足以下3個條件:①患者須16~18歲以上,18歲以下的青少年須得到合法監護人的同意。②已形成軀體依賴1年以上。③兩次脫癮治療失敗。美沙酮初始量20~30mg/d,不超過40mg/d。第一階段緩解撤藥症狀可在5~24小時增加5~10mg。第二階段是根據渴求減輕的程度調整用量,每5~10天增加10mg/d,一般須達到60~80mg/d或更高劑量。第三階段是最終調整階段。根據個體間差異把劑量調整在50~130mg/d,個別患者可以為更高或更低的劑量。共用藥6個月。   納曲酮治療防復發 納曲酮防復吸法有3種。①常規法:完成毒治療後7~10天,尿嗎啡檢測陰性,納洛酮催促試驗陰性。納曲酮從2.5~5mg開始,應用3~5天後逐日遞增劑量,達到50mg/d。②快速法:即麻醉輔助脫毒法。24小時完成脫毒附以納曲酮治療2天,⑧改進法:在靜脈麻醉下導入納曲酮100mg,術前5~6天天進行心理治療和藥物調整。術後24小時可出院。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