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子刊:每個人都有一條五彩斑斕的舌頭!科學家發現舌苔具有複雜的微生物結構,不同細菌竟然還會搞聯盟丨科學大發現

奇點網 發佈 2020-04-14T01:33:25+00:00

參考文獻:1.WILBERT S A, MARK WELCH J L, BORISY G G 2020. Spatial Ecology of the Human Tongue Dorsum Microbiome. Cell Reports [J], 30: 4003-4015.


舌頭應該是身上最幸福的器官了,不管吃了什麼美味都是由它來品嘗。這麼多的美味,在舌頭表面也養了一大群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和舌頭上脫落的角質細胞、組織中滲出的白細胞等一起,構成了舌頭表面的舌苔。

說起舌苔,中國人肯定都不陌生,畢竟傳統中醫里,看舌苔可是很常用的一種診斷方法。這一方法科不科學暫且不論,單說這舌苔里的微生物組成,那就已經相當複雜了。

近日,美國Forsyth研究所的Steven A. Wilbert、Jessica L. Mark Welch和Gary G. Borisy,對舌頭背部中的微生物群落進行了研究,發現這些微生物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游離細菌、上皮結合細菌和聚集在一起形成聯合體細菌聯合體中具有高度結構化的空間組織。這一結果發表在Cell Reports上[1]。

細菌聯合體

口腔這個環境,複雜多變。吃根冰棍,口腔里的溫度會降到接近0度,喝杯開水又會升到七八十度,濕度、pH值、氧濃度等等,也都會受到吃飯、說話等等活動的影響。這樣複雜的環境下,口腔中的微生物也十分複雜。根據人類口腔微生物組資料庫(HOMD)所述,人類口腔中包含至少756個物種[2]。

口腔里的微生物中,舌背部的菌群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類。它們附著在舌乳頭上參與構成舌苔,又通過唾液與口腔中牙齒、頰粘膜等其它小生境相互交流。雖說目前對舌苔菌群的了解不多,但已經有人發現舌苔菌群可以把唾液中的硝酸鹽轉化成一氧化氮,從而在人體一氧化氮穩態調節中起重要作用[3]。

(來自pixabay.com)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舌苔中的微生物,研究人員使用光譜成像聯合螢光原位雜交技術(CLASI-FISH),對舌苔上的微生物的空間分布進行了研究。

研究人員首先使用高通量測序,對舌苔上的微生物種類進行了鑑別。在人類舌苔上,有17個屬的細菌廣泛存在。它們在舌苔上的豐度都超過了0.5%,並且每一種能在80%以上的個體中被檢出這17個屬囊括了90%以上的舌苔微生物,是舌苔微生物的主要組成

17個屬的細菌占據了舌苔菌群的90%以上

人的舌頭表面,覆蓋有大量的絲狀乳頭。電鏡圖像顯示,不管是絲狀乳頭之間的空隙中,還是乳頭末端突出的刺或毛上,都存在高密度的細菌[4]。為了最大程度減少對菌群空間結構的干擾,研究人員使用塑料刮刀從後向前在21位受試者舌頭上輕輕刮擦,採集樣品。這樣大約能保留數十至數百微米範圍內的空間結構。

樣品中的細菌大致可以分為3類:沒有粘附在任何表面的游離細菌、簡單粘附在上皮細胞上的上皮結合細菌,以及具有特定組織結構的細菌聯合體

這些細菌聯合體大多具有確定的邊界中間有個上皮細胞構成的核心。相比於游離細菌和上皮粘附細菌,聯合體中的細菌組成在不同樣本間差距不大,更為均一可能有著更加重要的功能

不同種類的細菌圍繞上皮細胞(灰白色)形成聯合體

研究人員使用CLASI-FISH技術對聯合體中的細菌進行了可視化分析。在17個屬的舌苔菌群的主要組成中,放線菌、羅氏菌和鏈球菌的存在最為廣泛

其中,放線菌主要出現在上皮細胞核心附近,形成較大的斑塊,而羅氏菌通常位於聯合體表面的大斑塊中。至於鏈球菌,主要在聯合體表面形成一個薄薄的皮層,有時也會在聯合體內部形成條紋或者斑塊。

鏈球菌S. mitis(綠色)主要在聯合體表面分布,S. salivarius則位於內部

不同種類的鏈球菌的分布也有差別。比如在聯合體表面形成皮層的經常是鏈球菌S. mitis,而另一種鏈球菌S. salivarius則通常在聯合體內部形成大的斑塊。

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Mark Welch表示:「我們物種水平的成像結果,證實並加深了我們對關鍵物種棲息地特異性的理解,顯示了物種水平高解析度成像對微生物群落研究的價值。」

編輯神叨叨

由奇點糕歷時3個月打造的音頻課程《小細胞肺癌8講》重磅上線啦~ 我們用8講的課程,幫您回顧了小細胞肺癌領域近30年來的重要探索和進展。只需80分鐘,即可縱覽小細胞肺癌領域的前沿學術進展。

此外,我們還準備了少量紙質版講義,購買課程後加主編微信即可免費申領,先到先得!

參考文獻:

1. WILBERT S A, MARK WELCH J L, BORISY G G 2020. Spatial Ecology of the Human Tongue Dorsum Microbiome. Cell Reports [J], 30: 4003-4015.e4003.

2. www.homd.org

3. Tribble G D, Angelov N, Weltman R, et al. Frequency of tongue cleaning impacts the human tongue microbiome composition and enterosalivary circulation of nitrate[J].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2019, 9: 39.

4. Kullaa-Mikkonen A, Sorvari T E.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 of the dorsal surface of the human tongue[J]. Cells Tissues Organs, 1985, 123(2): 114-120.

本文作者 | 孔劭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