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皇帝」朱元璋的流浪生涯

縱橫五千年 發佈 2019-12-19T04:21:53+00:00

公元1328年,元天曆元年,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安豐路濠州鍾離東鄉農民朱五四的家裡,一個嬰兒呱呱墜地。據說當時滿屋紅光,周圍鄰居以為發生火災紛紛前來救火。這個一出生就鬧出如此大動靜的嬰兒就是朱元璋。雖然朱家貧困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但是家人努力生活日子還過得去。

公元1328年,元天曆元年,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安豐路濠州鍾離東鄉農民朱五四的家裡,一個嬰兒呱呱墜地。據說當時滿屋紅光,周圍鄰居以為發生火災紛紛前來救火。這個一出生就鬧出如此大動靜的嬰兒就是朱元璋。雖然朱家貧困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但是家人努力生活日子還過得去。朱元璋16歲時飢餓加上瘟疫奪走了家裡人的姓名,自己也被迫出家當了和尚。可是,動亂的世道和尚竟也做不得,迫不得已流亡乞討。朱元璋在淮西、豫東等地歷練了三年,也正是這三年開啟了朱元璋從農民、和尚、乞丐到參加起義軍,最後開國稱帝的傳奇一生。


當和尚的日子也不好過

元至正四年(1344)春,朱重八還不滿十六周歲出家當了和尚。朱元璋在皇覺寺半飢半飽的小和尚生活,只過了五十天。作為新入寺的和尚,他年齡最小,地位最低,所有掃地打水做飯上香之類的雜活全是他的,吃飯時他卻是最後一個。幹了一天活飢腸轆轆,到口的卻常常只有半碗殘茶剩飯。朱元璋在家中雖然也吃不好穿不暖,但畢竟是家中的老小,從小到大都是受關心受照顧的角色,到了廟裡,實在難以適應。

誰承想這半飢半飽挨打受累的日子,後來居然也成了甜蜜的回憶。不久全縣大飢,寺廟裡的糧倉也迅速空了下去。第五十一天,老和尚把幾個和尚叫到一起,宣布糧食已盡,只好封倉,叫大家各謀出路……

當朱元璋背上破包袱,提上木魚和瓦缽,走出皇覺寺破敗的大門的那一刻,世界在他眼裡變了。在此之前,他朱元璋是被許多套定位系統牢牢鎖定在大元社會的一個細胞:不論是戶籍本、家譜,還是和尚度牒,都表明他是被這個社會牢牢控制著和規定著的。他是大元朝濠州府鍾離縣太平鄉孤莊村的一個男丁,是朱氏和陳氏家族親戚網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結點,經緯分明,一目了然。他的未來生活本來是恪守三綱五常、鄉規民約,信奉鬼神,尊敬長上,安分守法,勤苦成家,春種秋收,娶妻生子,生老病死。

可是,因為這一場大饑荒帶來的巨變,他身上所有的鎖鏈都被扯斷了。父母不存,兄弟失散,一切家族親戚關係都被割斷了,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官府不再管他,甲長不再管他,甚至現在連寺廟也不再管他,平生第一次,他一無所屬,在這個世界上失去了定位。

現在,展現在他面前的天地是無序、混亂、兇險的。失去了家族和寺院的庇護,他就像斷了纜繩的一隻小船,任何一股大浪打來,都有可能吞沒他。他深知,從此之後,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了。

他沿著鄉村小路,一直向南走去。老和尚說南邊年景好點。路邊的景色變得越來越陌生,經過一個大村子,他挑了一家高門大戶的院子,有點膽怯地扣動了門環。

可以想見,從一個重信譽、好面子的農民家庭出來的孩子,第一次向人家開口要飯要突破多大的心理障礙。

老半天,門開了,門裡人探頭看了一眼,不耐煩地「咣」地又把門關上了。朱重八心裡一涼。正當他猶豫不決轉身要走的時候,門又開了一條縫,一隻拿著勺子的手伸了出來。重八趕緊把瓦缽伸過去,勺子一傾,一把生了蟲子的糙米嘩嘩滑落:「今天已經過去三個化緣的了,就這點了,快走吧!」

中午,朱元璋就在村邊的破廟裡找幾塊石頭,支上瓦缽,倒上水,把這把米煮得半生不熟,勉強填了填肚子。

從農民變成流氓

艱苦的流浪生活就此開始了。他先是向南一直走到合肥,接著又往西走到河南固始。隨後的幾年中,他又相繼流浪到河南信陽、臨汝,往東折向河南淮陽,經河南鹿邑、安徽亳縣,又回到過安徽阜陽。一路跋山涉水,雲水飄揚。可以想見,一個十七歲的孩子的乞討路上會品嘗到多少常人體會不到的飢餓、孤獨和艱辛。他吃過大戶善人施捨的白面饅頭,也曾吃過草根、野菜。他住過高門大戶的下人房,住過村邊的破廟,也曾經睡在山洞山崖,睡在雪地里風雨中,天為幕地為席。他一路念過佛號,也幫人打過短工。在許多城鎮里他和乞丐們打過架,有的時候,他也曾加入當地丐幫。實在飢餓難耐的時候,他有幾次還做過小偷,趁農忙村民們都下地的時候,跳牆進入人家家裡,偷廚房的食物、櫃里的銀錢,也偷院裡的雞鴨。

傳說深秋的一天,朱元璋走到一個叫剩柴村的地方,已經幾天水米沒粘牙,忽然在村邊發現了一棵柿子樹,上面掛著幾個霜打過的紅柿子。他攢起最後的力量,爬上樹去,一口氣吃了十幾個,總算活了下來。發跡之後,至正十五年 (1355) 朱元璋帶領大軍又一次路過這裡,發現這棵柿子樹還在。朱元璋不禁感慨萬端,下馬抱樹痛哭,又脫下自己的紅袍,披在樹上,說:「封爾為凌霜侯!」

朱重八三年遊蕩,相當於在社會大學讀了三年書。由於悟性高,他的成績也非常出色。經過最初的不適應,他已經成了流浪的老手。這種生活讓他大開眼界。

和平靜的孤莊村比起來,外面的世界實在是太複雜、太龐大、太繁華了。他見到了在孤莊村裡無論如何不可能見到的社會百象。

元末人口日益繁盛,政府統治力下降,社會越來越呈現多元化,世相越來越紛繁。僅就騙子來說,就多如牛毛。如今中國社會上的種種騙術,千百年前就已經流行在江湖。元代文獻記載過於簡略,我們可以引用《武林舊事》所載宋代市井情形來參照一下:

商業繁華之區,人口密集,遊手好閒的人,實在太多了。有所謂「美人局」 (以妓女為姬妾,誘引少年人) ,櫃坊路局 (以賭博遊戲結黨等手法騙錢) ,水功德局 (以求官、覓舉、恩澤、遷轉、訟事、交易等為名,假借聲勢,脫漏財物) ,不一而足。又有賣買物貨,以偽為真,至以紙為衣,銅鉛為金銀,土木為香藥,變換如神,謂之「白日賊」……以至頑徒如「攔路虎」「九條龍」之徒,尤為市井之害。故尹京政先彈壓,必得精悍鉤距、長於才術者乃可。

三年行走於險惡的江湖,朱元璋對中國的社會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和各色人等打交道時,他認識了善良、慷慨,也見識了冷酷、邪惡,領略了勇敢、義氣,也見到了苟且、墮落。三年流浪,讓他對人性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朱元璋晚年,他頗為得意地對自己的子孫們說他「閱人既多,歷事亦熟」「人之情偽,亦頗知之」「人情善惡真偽,無不涉歷」。這知人的本領,相當程度上就是在三年江湖生活中歷練出來的。

江湖深刻地改變了他的性格。走出孤莊村時,雖然已經表現出與一般孩子不同的膽大聰明,他本質上畢竟還是一個質樸的農村少年。流浪生活大大損壞了他的道德素質。對天天都在飢餓線上掙扎的他來說,活著就是目的,吃飽就是價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實用主義不可避免地成了流浪兒的生命哲學。只要能弄到吃的,什麼事他都做過。他搶過比他更飢餓的人的糧食,替人背過屍體,甚至掘過墳盜過墓。長時間的混跡江湖,使朱元璋習慣了原本不可想像的偷盜和欺騙。

他從一個逆來順受的、習慣於被動的農民,變成了一個大膽狡黠的野獸。走出了孤莊村,他的生活第一課就是敢於冒風險。如果不是幾次在關鍵的時候偷到了吃的,他早就餓死在流浪的路上。在機會和風險面前,如果不採取主動,就得付出慘痛代價。他曾經多次和街頭的乞丐們打過架,很多時候是一對多。在這種情況下,關鍵時刻那股不要命的狠勁救了他。三年下來,冒險精神就成為他性格特徵的一部分。在機會面前,他反應敏捷,富於主動精神和進攻性。因為他知道,被動就等於死亡。

他從一個富於同情心的人變成了把人不當人的冷酷無情的人。生活的苦難早已磨鈍了人們的痛感神經。而江湖上歷來崇拜暴力,江湖上的英雄是殺人不眨眼的黑社會老大。江湖經歷使他明白,要在這個世界上成功生存,心一定要硬、要冷、要狠。「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經歷過多次慘痛教訓後的他認定,只有那些最狠毒的人,才能在惡性生存競爭中抓住也許是唯一的機會。從外面的世界回到孤莊村,人們發現,這個少年已經長成了成人,眼

睛里的熱情、天真不見了,卻多了一絲瘮人的陰涼之氣。用史書上的話來說就是「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參考書籍:《倒退的帝國朱元璋的成與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