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症狀有哪些,如何預防

愛匯健康說 發佈 2019-12-19T07:37:48+00:00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一種小兒常見病,占總佝僂病95%以上。本病系因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鈣、磷代謝失常以致鈣鹽不能正常沉著在骨骼的生長部分,最終發生骨骼畸形。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一種小兒常見病,占總佝僂病95%以上。本病系因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鈣、磷代謝失常以致鈣鹽不能正常沉著在骨骼的生長部分,最終發生骨骼畸形。佝僂病雖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發病緩慢,易被忽視,一旦發生明顯症狀時,機體的抵抗力低下,易並發肺炎、腹瀉、貧血等其它疾病。  


佝僂病的診斷主要依據VD缺乏史和臨床症狀與體徵,有條件的可測生化及攝X線片。

佝僂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

1、維生素D缺乏;

2、紫外線照射不足;

3、生長過速;

4、食物中鈣、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適宜;

5、過多的穀類食物含有大量植酸;

6、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腸道疾病和肝、胰、腎疾患;

7、腸道pH較高等等。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臨床表現有哪些?

1、一般症狀

當V D缺乏到一定程度時,臨床出現一系列神經精神症狀,如多汗,特別是在吃奶和哭鬧時,汗味異臭;易激惹,夜驚、夜啼。這些並非佝僂病的特異症狀,但在好發地區,參考有關條件,可以作為臨床早期診斷的參考依據 。


2、骨骼病變體徵

1)頭部:早期可見囟門加大,或閉鎖月齡延遲,出牙遲。出現鞍形顱,臀形顱和十字形顱。

2)胸部:嬰兒期可出現肋軟骨區膨大,如「串珠」向胸內擴大,可使肺臟受壓。於第6~8肋骨與胸骨柄相連處內陷時,可使胸骨前凸,稱為雞胸,這些體徵並存並加重時,可造成胸廓畸形,再加上腹部肌肉鬆弛膨隆,外觀呈現小提琴樣胸腹休徵。這種畸形要影響心肺功能。

3)脊柱:活動性佝僂病兒,久坐後可引起脊柱後彎,偶有側彎者。

4)骨盆:嚴重病便,骨盆亦可變形,前後逕往往縮短,日後將成為女性難產的因素之一。

5)四肢:佝僂病「手鐲」、「O」型腿、「x」型腿改變、行路時左右搖擺呈「鴨步」態。嚴重的佝僂病兒,偶受外傷,即易發生病理性骨折,且常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

6)其它:重症佝僂病兒常伴有肝、脾腫大,貧血和雅克什綜合徵。有的患兒智力發育延遲。


3、血生化所見

佝僂病VD缺乏期,血中25-OHD3水平下降,1,25-(OH)2D3下降或正常。進而血鈣、磷、鹼性磷酸酶也有改變。初期血磷下降,繼之血鈣下降,鹼性磷酸酶上升,PTH升高。激期時血鈣、磷均下降,鹼性磷酸酶明顯上升。恢復期時血清25-OHD3與1,25-(OH)2D3上升,鈣、磷、開始上升,鹼性磷酸酶隨著下降,PTH也下降,最後達到正常水平。


4、X線片所見

X線片不能反應佝僂病的早期狀態,但X片所示的佝僂病徵象,反應了相應的骨骼組織學病理改變,對佝僂病的診斷客觀性較強。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如何預防?

1、普及預防措施

1)加強宣傳工作,包括對孕婦、圍生期、乳兒期的合理預防佝僂病知識;

2)推廣法定維生素D強化食品;

3)加強乳幼兒合理管理和餵養,腎母乳餵養至8個月,按時加輔食;

4)加強小兒戶外活動,集體兒童加強三浴鍛鍊(空氣浴、日光浴、水浴);

5)預防和早期治療乳幼兒常見病;

6)城建部門對居室設計中,應把日光照射角度考慮進去。在建築群中應考慮設兒童(包括老人)綠化活動區。或於樓房平頂上建立兒童活動區,尤以北方近切需要;

7)人工紫外線裝置應引入有條件的幼托機構中去。


2、藥物預防法

1)孕期時強調戶外活動,不僅是接受日光紫外線對佝僂病的預防作用,對機體還有更多裨益。尤以在妊娠末三個月,除日照外每日補充VitD400IU;

2)新生兒期1~2周後,每日口服VitD400IU,或每日口服一次VitD3~5萬IU,或每季度口服VitD10~15萬IU。母乳及牛乳餵養兒日食乳400~500ml即不需補鈣,一般鈣劑皆不及乳中的鈣易於吸收利用;

3)早產兒、以及消化道疾病患兒,可酌情略加VitD預防量,但切忌過量以免中毒。


本文系愛匯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或網站。如有疑問或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的處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