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高危人群!這7類人要當心!

何裕民 發佈 2020-04-22T20:31:09+00:00

筆者有位乳腺癌患者,其35歲的女兒偶然發現胸部有一個黃豆大小的腫塊。鑒於乳腺癌的高遺傳性,便去醫院做了檢查,病理報告出來後,確診和母親一樣患了乳腺癌。所幸發現得還算及時,治療比母親容易些。

筆者有位乳腺癌患者,其35歲的女兒偶然發現胸部有一個黃豆大小的腫塊。鑒於乳腺癌的高遺傳性,便去醫院做了檢查,病理報告出來後,確診和母親一樣患了乳腺癌。所幸發現得還算及時,治療比母親容易些。


無獨有偶,去年8月份,一位通過試管嬰兒技術懷上雙胞胎的37歲准媽媽,在孕29周的時候發現左側乳房有個直徑4厘米的腫塊,穿刺活檢結果證實是乳腺癌。其實早在孕14周的時候,她就感覺乳房有些脹痛,也能摸到一個小腫塊,但是當時並沒有重視。後來為了保住孩子,她又拖了5周,隨後接受保乳手術治療,但腫瘤病灶已向腋窩轉移。


其實,任何疾病,與之抗衡的有效方法都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乳腺癌也不例外!在臨床上,筆者接觸過很多的乳腺癌患者,都因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延誤病情。建議廣大女性朋友40歲開始就要進行乳腺癌的篩查。


在女性群體中,有一部分人,她們發生乳腺癌的幾率要高於普通女性,被稱為乳腺癌高發人群,這些人應更加重視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1、遺傳高危人群


乳腺癌具有明顯的家族傾向。在所有乳腺癌中,約10%的乳腺癌具有家族聚集性,不管是父方還是母方的家族史。家族中如有一位近親患乳腺癌,則其患病的危險性增加1.5~3倍;如有兩位近親患乳腺癌,則患病率將增加7倍。且親屬發病的年齡越輕,其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就越大。


這些具有家族史的人群,若其攜帶BRCA1/2基因突變,則屬於高危人群中的高危,更應注重早期篩查。同時,具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其發生乳腺癌的可能性也比普通人群要高。



雖然難以置信,但是男性也會患乳腺癌,特別是攜帶BRCA1/2基因突變,以及有家族乳腺癌史(母親或姐妹在40歲前患乳腺癌)的男性,也應引起重視。


2、「三遲一早」人群


「三遲一早」即生育遲、哺乳遲、絕經遲、初潮早。


女性一生會經歷初潮、妊娠、哺乳、更年期這幾個階段,其間都會伴隨著雌激素的變化,而雌激素在乳腺癌發生髮展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任何一個階段的異常都可導致雌激素的突然改變,刺激乳腺上皮,誘發細胞惡變,最終引髮乳腺癌。


雖然目前生育次數增加,但生育水平總體降低,生育年齡也呈現顯著上升趨勢,且母乳餵養率也較低。初產年齡大(>30歲)或生育後不哺乳的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會明顯增加;不過,推遲了生育年齡的女性可以通過母乳餵養來降低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初潮早和絕經晚,都意味著乳腺有更長的時間暴露在雌激素作用下。初潮早於12歲的女性比初潮晚於15歲的女性,其發生乳腺癌的風險要高出30%;絕經年齡超過55歲的女性比絕經早的女性,其乳腺癌風險要高30%~50%。


3、肥胖人群


肥胖,在任何年齡段都被看作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對絕經後女性的影響尤其大。


倫敦一項研究表明,身體質量指數(BMI)≥35 kg/m2的女性,較BMI<25kg/m2的女性發生浸潤性乳腺癌的風險高58%。國內也有學者對BMI和不同亞型乳腺癌的關係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超重肥胖女性患三陰性乳腺癌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女性的2.96倍;絕經後超重肥胖者,乳腺癌患病風險較體重正常女性增加了47.2%。



減重,任何時間都不晚,研究表明,體重降低10%,就會使乳房組織和血清中與乳腺癌發病相關的標誌物發生有利的變化。


4、飲酒人群


自上個世紀20年代以來,飲用酒精類飲料就被確認為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並且喝得越多,風險越高。國內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發現經常飲酒者,其發生乳腺癌的幾率是不飲酒者的2.31倍;即便是少量飲酒,其風險也會增加。


5、放射線暴露者


放射線是公認的致癌因素,接受高水平電離輻射,特別是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受過多放射線照射的女性,其發生乳腺癌的風險也會增加。但也不必過於憂心,平時偶爾的檢查(如胸部X線等),並不會影響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6、長期情緒異常者


當女性長期處於不良情緒狀態時,會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現孕酮減少,使雌激素相對增高,導致乳腺增生,進而引髮乳腺癌。已有研究證實,不良情緒可促進乳腺癌生長、擴散和多樣化。



7、外源雌激素影響者


經常食用一些含有雌激素的保健產品或其他食物,或長期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妝品者,這些女性發生乳腺癌的幾率也較常人高。


此外,有乳腺導管和小葉非典型增生的女性,其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也會增加;一側乳腺癌病史者,對側患乳腺癌的幾率是正常人的5~7倍;還有吸菸女性,比不吸菸女性患上乳腺癌的幾率也明顯要大。


此處要注意的是,高危人群≠癌症患者,即便自身有多個高危因素,也不要恐慌,應以積極的心態對待,比常人更早、更頻繁、更仔細的篩查方為上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