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控制好血糖,首先要學會「吃」 ,您會嗎?

健康醫學科普 發佈 2020-04-21T05:56:34+00:00

控制血糖,先要學會「吃」「自從查出糖尿病後,我就很注意每天的飲食,主食吃的很少,甜食、肥肉一點都不敢沾啦,可是血糖還是控制不好,時高時低」,老孫拿著測血糖的單子一臉不解的說。

控制血糖,先要學會「吃」


「自從查出糖尿病後,我就很注意每天的飲食,主食吃的很少,甜食、肥肉一點都不敢沾啦,可是血糖還是控制不好,時高時低」,老孫拿著測血糖的單子一臉不解的說。

「沒關係,血糖高了又不疼不癢的,控制不好,大不了多吃些藥,再不行打胰島素,用不著太委屈自己的嘴」,老張邊和朋友推杯換盞,邊取出平常吃的降糖藥物。

以上這些說法在我們周遭是否很常見? 糖友為什麼要先學會吃? 究竟怎樣吃才對?

帶著這些疑惑我們進入這期話題。

我們都知道正常人進食後,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會升高,而隨著血糖的升高,人體內胰腺中的胰島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也相應增多,這樣就促使血糖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然而糖尿病患者則不一樣,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功能降低,飲食不合理,餐後血糖就可能大幅升高,從而加重胰島的負擔。


此外,熱量攝入過多,可使患者的血壓升高,血脂升高,體重增加,這些變化都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所以科學合理的飲食對糖尿病患者特別重要。


由於每位糖尿病患者自身情況不同,所以個體化的飲食方案尤其重要,這就需要到醫院,由內分泌專科醫生針對糖友個體情況制訂個體化的食譜


而糖友們必須按照醫生設計的飲食方案,定時、定量攝入營養全面均衡的食物,一定要控制總熱量,這樣既能使病人生活和工作的熱量需求得到滿足,又可以使體重接近正常(即使胖的人減重,使瘦的人增重至標準體重),從而加強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使血糖下降,減輕脂代謝紊亂,降低血壓,預防各種併發症發生。

同時,合理飲食對於糖友來說,不僅能治療疾病,還可達到營養均衡、提高機體營養狀態、加強機體抵抗力。換言之,合理科學的飲食療法,不僅可以控制糖尿病的病情發展,還可以加強自身免疫機能。


今天的話題我們就來聊聊糖尿病患者科學飲食的六大注意事項。

(1)合理控制總熱量

糖尿病患者總熱量的攝入依據維持標準體重為宜。肥胖患者體內脂肪細胞增多增大,對胰島素敏感性大大降低,於治療不利,故首先要設法減少熱量攝取使體重下降,以刺激胰島素的敏感性;消瘦患者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影響健康,故應增加熱量的攝入,增加體重以增強抵抗力。


孕婦、乳母、兒童要增加熱量的攝入,保證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長發育。


(2)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

控制碳水化合物是糖尿病飲食療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一般認為,糖尿病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日攝入量應為總熱量的50%~60%為宜。原則上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但實際不能過低。


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太少,不利於被患者攝入,同時機體因缺少碳水化合物而利用脂肪代謝供給熱量,更容易促發酮症酸中毒。


(3)減少脂肪攝入

脂肪的攝入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確定。


一般來說,糖尿病飲食中脂肪的日攝入量應為總熱量的20%~30%,甚至更低。高脂肪飲食可妨礙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其代謝本身會產生酮體,容易促使和加重酸中毒。


肥胖患者更應嚴格限制脂肪的攝入量,每日不得超過40克。消瘦患者由於碳水化合物限量,熱量來源不足,可酌情提高脂肪攝入量。


(4)蛋白質的供應要充足

糖尿病飲食中的蛋白質要充足供應,攝入量要與正常人一樣或稍高。一般認為,每日每公斤體重的蛋白質攝入量為:成人1克,兒童2克,孕婦及乳母1.5~2.0克。出現併發症時,應在醫生指導下確定蛋白質的攝入量。


(5)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在感染、並發其他疾病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情況下,需要多補充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要注意維生素B1的供給。由於糖尿病在調配飲食上限制主食的攝入量,這樣往往造成維生素B1來源不足,容易出現因缺乏維生素B1而引起的神經系統病變。


維生素B12可以延緩神經系統症狀,維生素C可以預防微血管病變,這些維生素都應適當補充。飲食中鈉鹽不可攝入過多,高鈉易促使高血壓和動脈硬化。而鋅的供給不足會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


(6)飲食中要富含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可以減緩葡萄糖的吸收,修復葡萄糖耐量,降低空腹和餐後血糖濃度,並可減少血脂濃度,還可以防止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膽囊炎、膽石症等疾病的發生。而膳食纖維最好從天然的食物中攝取。

以上就是科學飲食的6大注意事項,您學會了嗎?


作者:白婧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內分泌一科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