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癌症病人的治療不能停:食管癌的化療及不良反應處理

抗癌衛士 發佈 2020-02-11T17:21:47+00:00

但疫情之下有些必須去醫院的病人也無奈停止治療,對於一些輕症患者來說或許可以接受,但對於重症尤其是癌症患者來說或許同疫情一樣,面對生死考驗。

疫情之下,街道空無一人、少了往日的繁華,人人都懼怕患病,肺炎的在這短短半個月應該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但疫情之下有些必須去醫院的病人也無奈停止治療,對於一些輕症患者來說或許可以接受,但對於重症尤其是癌症患者來說或許同疫情一樣,面對生死考驗。

相比湖北以外地區的醫院,腫瘤患者或許可以繼續接受治療,除病人外家屬醫院可能會限制陪護人數、檢測體溫等。

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健康平安~

因為部分病友還是可以正常接受治療,下文將詳細聊一下食管癌化療及化療的不良反應處理相關內容

都說化療很傷身體,是否可以不做化療?

食管癌根治術後,復發及轉移風險較高的患者推薦進行術後輔助化療,但是具體到每個患者,應該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對化療有心理恐懼的患者,應儘量積極地去了解化療的不良反應,在身體能耐受的情況下,儘量接受化療。對於術後恢復欠佳或者難以耐受化療後不良反應的患者,需要調整化療的劑量和方案。

化療過程中會出現哪些不良反應?

治療食管癌的主要藥物是順鉑,順鉑的不良反應主要是消化系統反應,常常表現為食慾下降、嘔吐、噁心、腹瀉等,少數情況下有腎毒性、耳毒性等,有聽力欠佳、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紫杉醇是食管癌化療中重要的新藥,消化系統反應輕微,但是可能有周圍神經毒性,主要表現為手足麻木。輕度的周圍神經毒性可口服補充維生素B12或者根據情況將紫杉醇減量,如果手足麻木影響運動,則需要停藥。其他不良反應包括腹痛、關節疼痛、血液學毒性等,給予對症治療即可。嚴重的血液學毒性需要減量甚至停藥。

氟尿嘧啶是治療食管癌的常用藥物,主要是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尤其是腹瀉。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不潔飲食、避免進食采、乳製品等容易引起腹瀉的食物,化療時密切觀察是否有大便次數增多或者稀便、水便等,一旦腹瀉,要立即就診並接受止瀉及其他對症支持治療。

吉西他濱容易引起血小板降低;長春瑞濱有血管刺激性,十一後可給予少許激素,或者通過中心靜脈置管輸注。該藥還有周圍神經毒性。

伊立替康可引起急性膽鹼能綜合徵(早發性腹瀉及出汗、腹部痙攣、流淚、瞳孔縮小及流涎)、遲發性腹瀉等,前者需要及時發現並應用阿托品類藥品對症治療;後者需要引起重視,通常發生在化療後5-7天,常表現為多次水樣便,一旦出現,應及時就診,可口服鹽酸咯派丁胺進行對症治療。

如何減輕化療的不良反應?

化療的不良反應主要為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乏力等等。噁心、嘔吐、食慾下降等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可以通過應用止吐藥物、增強食慾藥物及營養支持,如果合併腸道感染,應該增加使用抗生素和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

患者要定期檢查血常規和肝腎功能,在血象正常的情況下,每周至少1次檢查血常規,血常規異常時,務必遵照醫囑進行治療,並密切觀察。正常情況下,每月至少複查1次肝腎功能。化療期間要儘量休息,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冷食物、辛辣及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食物,如有不適,儘快就醫。應用奧沙利拍化療的患者,應避免接觸寒冷物體、注意保暖、避免進食寒冷食物,以便減輕周圍神經毒性。

化療時患者是否可以自行服用中藥?

化療時不建議服用抗腫瘤中藥,因為化療藥物和中藥都需要經過肝臟和(或)腎臟代謝,而肝腎的代謝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化療同時口服中藥,有可能導致肝腎功能損傷,一些抗腫瘤中藥,除了導致肝腎功能異常,還可能引起血液學毒性,如白細胞、中性粒細胞降低等。為了能順利、安全地進行標準的化療,不建議自行服用中藥,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扶正中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