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品不健康?千萬別再被它們的名字騙了

博學少年 發佈 2020-04-21T11:12:11+00:00

現如今,由於人們愈發關注養生健康,超市里所謂的「健康食物」也多了起來,植物奶、營養麥片、全麥麵包…然而,真相卻是:它們真沒那麼健康,我們都被它們的名字騙了!

現如今,由於人們愈發關注養生健康,超市里所謂的「健康食物」也多了起來,植物奶、營養麥片、全麥麵包……

然而,真相卻是:它們真沒那麼健康,我們都被它們的名字騙了!

植物奶不是奶

目前較多見稱為植物奶的有豆奶、椰奶和杏仁奶,而這些其實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奶。

只有哺乳動物才能產奶,植物不可能產奶。「植物奶」更類似於「豆漿」,都是把豆子、堅果或者椰子肉通過浸泡、研磨、高壓均質等步驟製成的。有些「植物奶」為了達到類似「牛奶」的乳白色和質地,會加入一些乳化劑,如卡拉膠等。

從營養上講,沒有「植物奶」能完全替代牛奶,不過,如果是對牛奶蛋白過敏或者乳糖不耐受以及素食者,植物奶還是挺不錯的選擇。

營養麥片並不營養

麥片是很多人早餐的首選,簡單方便有營養。尤其是「營養麥片」,只需要加入清水就可以衝出濃濃奶香的速溶麥片。

但其實,這種燕麥片本身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在精加工過程中已經丟失,營養成分也大打折扣。而且為了追求口感,這種速溶麥片添加了大量植脂末、香精和糖,熱量較高。

乳酸菌飲料助消化能力有限

這些年,市面上的乳酸菌飲料五花八門,有需冷藏的活性乳酸菌飲料,也有常溫的,很多人就是衝著廣告中聲稱的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吸收而購買。

益生菌發生作用,需要三個條件:有足夠數量、活著到達腸道、對宿主有益。

從生產加工到儲存、運送,整個過程當中,無論哪個環節的溫度控制不當,益生菌都有可能失活。即使乳酸菌飲品中含有大量活性的益生菌,從口裡喝進去後,經過胃酸的「摧殘」,能活著進入腸道的實在有限。

全麥麵包不是健康的粗糧製品

買粗糧製品時注意,不要以為有「全麥」「粗糧」「高纖」這些字眼的就是健康食品。

市面上有很多全麥麵包、粗糧餅乾等食品,乍一看,餅乾上有星星點點的麩皮。但可別被表面上的這些麩皮蒙蔽了。小麥粉、精鍊植物油、麩皮、白砂糖、起酥油,配料表中的這幾種成分泄漏了其本質。

它們多數以麵粉為主,為了改善麩皮造成的粗糙口感,餅乾里加了很多植物油,不是健康的粗糧製品。

堅果飲料大多偷工減料

一罐240毫升的精品型「X個核桃」,該飲料營養標籤標明每100毫升含有蛋白質0.6克,由此可推斷一罐中共有1.44克蛋白質。

專家表示,一個中等大小的核桃約12克,核桃仁的重量占核桃重量的43%,計算得核桃仁約為5.16克。從《中國食物成分表》中查詢得知,核桃仁中蛋白質的含量為14.9%,因此一個核桃中的蛋白質含量約為0.77克。

而一罐「X個核桃」中只有1.44克蛋白質,按照蛋白質的含量推算,其中營養成分並不足兩個核桃。

而且,該產品的營養成分表中並未標示出有特殊功效的成分及相關含量,從這個角度看,它就是一款普通的飲料。

此外,這類經過添加劑和香精等加工後的核桃乳也不宜多喝,想要補充營養,不如直接吃新鮮核桃。

果蔬脆片熱量很高

看起來跟新鮮的蔬菜水果差別不大,吃起來嘎嘣脆,味道也不錯,果蔬脆片這種零食一直受到不少人的歡迎。

其實,大多數的果蔬脆片都不健康。水果弄成干後,水分少了,相對而言,糖分就更高了,加上在加工製作過程中,還可能額外添加鹽或者糖,這都給身體增加了額外負擔。

翻看一些常見果蔬脆片的營養成分表,每100克食物中含有脂肪在30克左右。在很多營養學家的眼裡,果蔬脆皮屬於垃圾食品的範疇。

鹽焗堅果高油高鹽

市面上賣的堅果大都經過了加工,形成如炭燒、鹽焗等口味,雖然口感不錯,但變得不健康了。

其一,加工後勢必會增加堅果中鹽、糖和其他調味劑的用量,非常不利於慢性病的預防和清淡口味的養成;其二,濃重的調味很有可能掩蓋堅果霉變腐敗產生的哈喇味,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這種勁爽口感的堅果背後必然是高油、高鹽、高糖的加工方式,對於本身脂肪含量就不低的油脂類堅果來說,這樣的加工方式無疑是將本來比較健康的堅果變成了誘發疾病的「不健康食品」,並不是很推薦吃。

最後,請大家記住!選食物,加工越簡單越好!

END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熱門閱讀

吃早餐的五大誤區!你「中槍」了沒?

聽說,最近所有人都在忙著吃春天!

可樂也有「隱藏喝法」,這些「神仙」搭配你敢挑戰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