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決定升職加薪的事情應該怎麼做:清晰底層邏輯,做好能力匹配

木辛君 發佈 2020-03-03T04:31:22+00:00

事情是這樣的,阿元在公司裡面也算是一個辦事能力出眾的員工,就是我們常說的辦事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的那類人。


朋友阿元最近經常在群裡面向我們這班朋友訴苦,說他有些厭倦現在的職場。

事情是這樣的,阿元在公司裡面也算是一個辦事能力出眾的員工,就是我們常說的辦事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的那類人。

前段時間因為疫情,阿元的上司安排阿元在家辦公,輔助自己處理一些細節上的事情,包括進出貨單整理,客戶聯繫等等。

基本上整個部門的運營工作都落到他和上司兩個人的肩膀上,不僅工作量很大,工作內容還很細。

但是阿元也是勤勤懇懇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並且得到上司和公司非常大的認可。

復工之後他所在的公司開展一個新的項目,需要在人員上面進行調整。

本以為自己工作盡心,又在疫情期間,肩負了整個部門的運營工作,自己的能力和功勞公司都看在眼裡,這次升職的肯定是自己。

沒想到又落選了,之所以說又,是因為這是阿元在公司三年中,第三次與升職加薪擦肩而過。

雖然我一邊聽阿元訴苦,一邊替阿元感到可惜。但我可惜的,並不是阿元錯失升職加薪的機會,而是可惜阿元搞錯了升職加薪的底層邏輯。

而這個,也是大多數職場人所混淆的事情。


1、「辦好事」到底是不是升職加薪的決定性因素?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的故事,說的是在一家公司中有這樣兩個員工,A和B。

有一天員工A找他的老闆要求加薪,對於這個要求,老闆沒有立刻答應,也沒有立即拒絕,只是跟B說:最近公司又幾個重要客戶要來公司洽談,你聯繫一下,看他們什麼時候到。

員工A滿嘴答應下來,立刻去聯繫,沒過多久回來匯報說:客戶大概下周會過來。

老闆就問:下周什麼時候到?多少人回過來?訂房間沒有?怎麼過來?

聽到這員工A就滿嘴委屈,說:老闆,這你沒有叫我問啊。

這時候員工B也走了進來,老闆交待了同樣的任務。

員工B回去聯繫之後回來匯報說:老闆,客戶下周三會到,一行有5個人過來,酒店他們還沒預訂,我已經在公司附近的酒店預留了幾間房,可以的話我會提前確定。

另外客戶將會乘坐飛機過來,因為機場離公司有一段距離,我打算預約一輛汽車,將客戶從機場接到公司,您看可以嗎?

聽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深有同感,認為自己只要做到員工B那樣事事有著落,就離升職加薪不遠了呢?

如果真的是這樣想,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心理學丹尼爾•卡尼曼,在他的著作《思考 快與慢》中說到:我們的大腦其實更喜歡簡單直接的事情,因為這樣會讓我們得大腦更加「省力」。

這個案例很巧妙的地方在於,將升職加薪這件事,簡單的跟「做好事」一個因素掛鈎在一起,一個簡單的因果關係,看起來會更加被人們所接受。

很多人腦袋中都存在著這樣的固有思維:認為我們職場中的前途,跟我們工作中處理事情能力相關。

這對於老一輩職場人所處的那個時代來說,並沒有錯。

但隨著網際網路對商業世界的加速,以及我國與國際市場聯繫越來越頻繁,我們的商業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

有時候單一的辦事能力,雖然能夠加快我們的速度,但很難應對複雜的外部環境。

而且,在我們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做好事情,只是我們能夠在職場中立足的基本條件。

而升職加薪從來就不是由一個條件所決定,甚至來說,升職和加薪的底層邏輯,其實也不一樣。

2、到底什麼決定職場中的升職加薪?

老路在他的課程中曾經分享到,決定「升職」和「加薪」的,根本上來講,是兩個不同的邏輯。

決定升職的關鍵因素,在於你的能力模型是否切合未來的崗位。

比如我升職的崗位是銷售總監,那麼我們的能力模型中,業績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溝通能力,與上下游採購商的關係,管理能力等等,也是能力模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之一。

但如果我們在做銷售的時候,只關注自己的銷售業績去提升,卻忽略了與同事之間的關係,那麼我們有可能一輩子都沒可能在職場生涯中更近一步,因為我們的能力模型跟崗位不匹配。

而決定加薪的關鍵因素,在於你此刻的價值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

比如說公司是生產高科技零件的生產商,而你又是市場上少有的幾個掌握這這件零件核心技術的人才,那麼不管你的加薪要求如何,相信公司也願意加給你。

關於加薪,我們可以簡單的用「供求關係」來進行類比,將公司或行業比作一個市場,你所擁有的能力是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供給。

當供大於求的時候,你的能力當然不值錢,當供小於求的時候,不管多少錢,市場也會爭相競價。

3、如何增加自己加薪的可能性?

既然我們知道加薪的底層邏輯,只跟我們現在的價值以及能力是否企業所需相關。那麼我們要增加這方面的實力,就需要從幾個方面調整自己:

  • 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一般來說,職場人的不可替代性由兩個方面決定:能力的不可替代資源的不可替代性

所謂的能力更多指的是我們能夠掌握公司所關注的核心能力,比如上面所說的高新零件的核心技術。

一般來說核心能力需要我們對某個專業領域,有長期深入的理解才能夠累積。而資源的不可替代性,指的是我們能夠掌握更多非對稱信息和資源。

比如在行業中,你能夠掌握更多市場信息,知道哪個地方需求什麼樣的產品,或者說我有哪些人脈資源能夠幫助公司取得突破等等。

你掌握更多核心能力,以及更多非對稱信息,你手上所掌握的籌碼也就更多,也更有底氣更公司提加新的需求了。


  • 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然而,不可替代性只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一時的加薪需求,在職場中我們想要不斷的獲取更多薪酬,我們就需要保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而這需要我們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通過對於核心能力的不斷鞏固,或者掌握更多別人不掌握的核心能力,你的價值將會放得更大。

其次,對於某個方面不斷完善的知識結構,也會轉變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從而讓我們做出更合理的分析和決策,提高你所掌握的非對稱信息和價值。


  • 不斷變現能力的價值

最後,掌握能力只是一個輸出的過程,而要獲取加薪,我們需要變現自己的能力,通過用能力解決公司所面對的困難或問題,才是展現能力價值的最佳途徑。

加薪的過程,從根本來說是一個價值交換的過程,我們能為公司解決的問題更多,我們在職場中閃光點也會越多,公司對你的依賴性也會更重,之後再找公司談加薪,也會容易得多。

4、如何增加自己升職的可能性?

職場中升職很大程度跟我們所擁有的的能力模型相關,我們想要去哪個位置,我們就需要掌握那個位置的能力模型。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像一個管理者一樣思考,你才更有可能成為一個管理者。

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們在平時工作中,要想成為管理者,就要將自己擺在一個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你的上司,我會怎麼做。

而美國管理思想家埃米尼亞·伊貝拉,在他的著作《能力陷阱》中認為:我們不僅僅要像管理者一樣去思考,還要像管理者一樣行動。通過行動,去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我們才更有可能改變以前的行為誤區,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

因此,要成為領導者,我們就需要形成一個領導者的能力模型,改變只做習慣做的事情,像一個領導一樣去思考,去突破自己的技能,才是關鍵。具體的做法我們可以參考這幾步:


  • 不斷思考目標崗位的能力需求有哪些

要晉升但某一個崗位,我們首先要對這個崗位有足夠的了解,才能夠知道自己離這個崗位有多遠。

了解不僅僅是簡單了解這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崗位職能這些表面的事情。

還需要深入思考每項工作內容背後的聯繫,需要哪些匹配能力,這些工作能送能為公司創造什麼價值等等。


  • 不斷連接不同的人或組織

作為員工,我們每天思考的事情是如何將事情做好,但當我們成為一個管理者,我們思考的事情也會有所轉變,從辦好事變成「我要如何得到改變」。

要處理越來越複雜的事務,我們就需要通過更多的人力和智慧來實現。

其次,當你還只是員工的時候,多接觸層次比你高的人或事,有助於學習他們的思維,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

通過外部聯繫發覺自己能力模型中的缺失,並且接觸高層次人群,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是塑造能力模型的關鍵因素。


  • 嘗試接觸你專業技能以外的工作

同樣的道理,我們如何知道哪些工作能夠幫助你變成一名優秀的領導者?現在的商業環境中,很多項目都是跨業務,跨職能進行。

比如我們熟悉的HR崗位,也從傳統的人力資源職能,轉變成HRBP,不僅需要為公司做好招聘留人,還需要根據不同職能部門需求,指定不同的人力資源規劃。

有時候一個HRBP甚至需要比市場總監更了解市場,才有可能做好人力資源的規劃。

因此要打造自己的能力模型,我們一定要打破被熟悉工作困住的枷鎖,嘗試做你職能以外的工作,從不同工作中,累積自己的能力。


  • 做一些「有遠見」的事情

大部分員工很容易說出現在工作的缺陷,不足的地方。但很少有員工能夠思考如何解決這些事情,沒有「有遠見」的想法,也使得很多人的職場生涯停滯不前。

比如阿元,每一項工作確實能夠執行得更好,但對不對,以及怎麼樣工作更有價值這件事,卻很少思考。

成為管理者或者領導者的一個重要能力,就是能夠在複雜的事情當中,找到更多的機會。

而不斷思考策略層面的事情,是我們發現自己能力模型是否切合崗位需求的有效途徑。


以上就是我對職場中升職加薪的一些新想法,希望對你有幫助!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關注,一起成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