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小戰士」的「招募計劃」

向日葵兒童 發佈 2020-04-22T01:03:24+00:00

在五歲生日這天,白血病小患者囡囡收到了爸爸送她的特殊禮物:來自爸爸外周血的一群「小戰士」——造血幹細胞。

在五歲生日這天,白血病小患者囡囡收到了爸爸送她的特殊禮物:來自爸爸外周血的一群「小戰士」——造血幹細胞


這些「幹細胞小戰士」將會保護囡囡,幫助她戰勝兒童白血病。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們對這些「小戰士」進行過介紹,還講過它們是如何被「徵兵」的(戳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小戰士」的「招募計劃」)。但「徵兵」成功後,這些外援的「小戰士」是怎麼進入到囡囡身體里,幫助她抗擊病魔的呢?


「幹細胞小戰士」如何「上戰場」?


雖然,造血幹細胞移植分為許多不同的類別(戳造血幹細胞:幫助抗癌的「細胞小戰士」),但是都遵循著相似的流程,囡囡的情況也是如此。


準備「戰場」


在確認要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囡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配合醫生給外援「小戰士」們準備好戰場。這個準備戰場的階段,叫做移植前預處理。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移植類型及治療方案,給患者使用大劑量的化療或放療(對於囡囡所患的兒童白血病,移植前預處理是大劑量化療)。


這樣一方面可以在囡囡的骨髓中給增援的「小戰士」們騰出地方,同時也可以抑制囡囡自身的免疫系統,以免誤傷「增援部隊」,造成移植排斥。


同時,對於兒童白血病,移植前的大劑量化療還可以幫助殺滅囡囡身體里的白血病細胞,更好地防止復發。


「幹細胞小戰士」的轉移


在移植前預處理後,囡囡會休息幾天,然後開始將爸爸捐贈給她的幹細胞「小戰士」注入身體。「小戰士」們是通過靜脈注射進入到囡囡身體的,和輸血類似。這些造血幹細胞可以在移植時從囡囡爸爸身體里「徵兵」;也可以提前「徵兵」,把「小戰士」們提取出來冷凍保存,待囡囡準備好之時再解凍注射。


安營紮寨


「幹細胞小戰士」們進入囡囡的身體後,需要一段時間來安營紮寨。這段時間的長短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移植類型而有所不同,一般需要2到6周。


在這段時間,由於囡囡自身的免疫系統被之前的大劑量化療抑制,而新增援的「小戰士」們又還在「紮營」過程中,暫時沒有到崗,所以囡囡的免疫力和造血能力都會比較差,需要預防各類病原感染,同時還可能需要輸血,來補充不足的血細胞。


從預處理開始,到移植後的這2-6周,囡囡自身的免疫系統一直處在一個受抑制的狀態,所以免疫力會非常差,對一般人完全無礙的一點小感染,對囡囡來說都非常危險。


所以,在這段時間裡,囡囡需要一直住在特殊的無菌病房裡,以便預防感染,直到增援的「幹細胞小戰士」們各就各位,開始工作,為囡囡製造各種血液細胞。


持久戰


「幹細胞小戰士」們駐紮成功後,就會開始工作,為囡囡提供造血和免疫功能,還會幫助她殺滅殘餘的白血病細胞。待囡囡的身體和各項指標恢復到一定程度,可以考慮進入後期觀察甚至出院。


不過,出院並不意味著戰鬥的結束。囡囡還需要定期去複查,進行骨髓穿刺,了解自己恢復的情況,同時也確定有沒有復發。如果各方面情況都良好,過上一年,囡囡就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背起書包上小學啦。


永不停歇的保衛戰——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副作用


雖然「幹細胞小戰士」是囡囡戰勝白血病強有力的外援,但它們進入囡囡身體里「安家」的過程並不容易,甚至會帶來一些不太舒適的副作用。


比如,在移植預處理階段,因為使用了非常高劑量的化療藥物,囡囡可能會感到很不舒服。


這段時間,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口腔潰瘍,可能還會伴有噁心嘔吐、難以進食、掉頭髮等現象,還可能會出現肺部炎症或呼吸困難等問題。儘管很不容易,但囡囡勇敢地堅持了下來,等到了生日這天的光榮一戰。

在輸送幹細胞「小戰士」的過程中,副作用相對是比較少見的。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醫生會把捐獻者的幹細胞「小戰士」提前抽取出來,冷凍儲存,等接接受者準備好的時候,再解凍輸送。而冷凍幹細胞時,為了保證「小戰士」的活力,會使用一種叫二甲基亞碸(英文名DMSO)防凍劑,避免「小戰士」們凍傷。


二甲基亞碸有時會引起一些副作用,比如口氣和體味的變化、發燒或發冷,呼吸急促、麻疹、胸部不適疼痛、低血壓、咳嗽、尿量少、虛弱等。不過總體來說,輸送「小戰士」過程中的副作用是較少較輕的,沒有給囡囡帶來太多的困擾。

在幹細胞「小戰士」們進入囡囡身體里之後,還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來熟悉環境,安營紮寨。在這段時間裡,可能會出現一種較為嚴重的副作用,叫做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移植物抗宿主病,簡單說就是新來的「小戰士」中,有些免疫細胞水土不服,誤把囡囡自己的身體當作敵人進行攻擊。


移植物抗宿主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主要會在皮膚、肝臟和消化道發生一些病變症狀,比如紅斑、皮疹、水泡、手腳掌皮膚疼痛、皮膚乾裂或剝落、皮膚顏色變深、脫屑變厚甚至硬化、黃疸、噁心、嘔吐、肚子疼、拉肚子、血便等等,嚴重的時候可能會危及生命。

一般說來,幹細胞捐獻者和接受者的細胞之間差別越大,移植物抗宿主病往往越嚴重。這種差別,是由細胞上一個叫白細胞抗原(HLA)系統的「口令」來決定的。捐獻者和接受者的HLA「口令」差別越大,彼此的細胞就越不容易合得來,就更容易發生嚴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此外,捐獻者的身體狀況也會影響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生。比如,如果捐獻者在孕期,她貢獻的「小戰士」里免疫細胞往往會比較敏感,也就更容易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急性發作。同時,捐獻者的年齡、移植時機等,也會影響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生。

不過,對於白血病這類惡性腫瘤的患者來說,移植物抗宿主病並非毫無益處。外援「小戰士」在攻擊移植接受者正常細胞的同時,也會殺滅體內存活的腫瘤細胞,幫助治療惡性腫瘤。這種效果用「行話」說叫做「移植物抗腫瘤作用」,可以降低惡性腫瘤的復發率。


因此,在對囡囡這樣的患者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時,醫生會把移植物抗宿主病控制在輕度的範圍內,讓外援「小戰士」們既能殺滅腫瘤細胞,又不對正常細胞造成太大傷害。

幹細胞「小戰士」的增援,另一個可能的副作用是肝靜脈栓塞,也就是說,血液在肝靜脈里不正常地凝結,導致血管栓塞,嚴重時可能非常危險。肝靜脈栓塞在移植後的頭一個月最容易發生。


有很多因素,比如移植前的放化療、抗生素治療、預處理方案及移植後的併發症,都和肝靜脈栓塞的發生有關。因此,醫生會給囡囡這樣的患者使用相關藥物,預防肝靜脈栓塞的發生。

除了肝靜脈栓塞,移植後的囡囡還需要小心感染。因為在移植後,囡囡體內的白細胞數量會減少,免疫力會下降,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很容易趁這個機會入侵。在移植後的早期,細菌感染比較容易發生,囡囡可能會發燒,需要通過抗生素來治療。


而過了最初一段時間後,比較容易發生的是各種各樣的病毒性感染,其中最危險的是巨細胞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嚴重的情況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而在移植結束快一年的時候,比較容易發生真菌感染卡氏肺囊蟲感染,醫生一般會給予藥物進行預防和治療。


對腫瘤的抗爭是一場持久戰。儘管幹細胞「小戰士」的增援有一些風險,但對於抗擊腫瘤,卻是有力的武器。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將會有更多、更好的方法來控制副作用,用最小的「傷亡」來殺滅腫瘤。


希望在並不遙遠的未來,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能夠幫助更多像囡囡這樣的孩子,陪伴孩子們戰勝疾病,征服前方的星辰大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