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34%的孩子有腺樣體肥大,保守還是手術?

又在划水 發佈 2020-04-17T10:08:22+00:00

腺樣體肥大是大家熟悉的問題,患病率也是越來越高,研究發現,34%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該病。總結下,目前可以認為,如果是孩子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有哮喘,那切除後,哮喘症狀會有好轉,如果之前沒有哮喘,那哮喘的患病率可能會提高。

腺樣體肥大是大家熟悉的問題,患病率也是越來越高,研究發現,34%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該病。

腺樣體肥大最容易導致鼻塞,張口呼吸,孩子打鼾、睡眠影響等問題,嚴重會導致鼻-鼻竇炎反覆,中耳炎、聽力受損。

出現這些問題,到底該保守用藥治療,還是立即手術呢?孩子腺樣體能自己萎縮,那能等其自己好嗎?手術就一定能好嗎?切除會影響免疫力嗎?會導致哮喘嗎?

今天咱們簡單說說:

目 錄

  1. 什麼是腺樣體,有什麼用呢?
  2. 腺樣體為什麼會肥大?
  3. 什麼是腺樣體肥大?
  4. 腺樣體肥大有什麼危害?
  5. 真有腺樣體面容這個問題嗎?
  6. 怎麼檢查明確腺樣體是否肥大?
  7. 為什麼說不要通過CT檢查腺樣體肥大?
  8. 腫大程度能決定切不切嗎?什麼時候需要切呢?
  9. 要不要和扁桃體一起切呢?
  10. 腺樣體切除有年齡限制嗎?
  11. 怎麼手術呢?
  12. 全麻是否有問題?
  13. 術後應該怎麼護理呢?
  14. 腺樣體通常在10歲左右開始萎縮,那能等嗎?
  15. 切了後,一定能好嗎?
  16. 還會再次手術嗎?
  17. 切了後,免疫力是否受損?
  18. 切了後,容易導致哮喘嗎?
  19. 大家肯定會問的問題

什麼是腺樣體,有什麼用呢?

腺樣體也叫增殖體,是一些淋巴組織等組成的免疫器官,和扁桃體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因為其位於鼻咽部(下圖紅框),所以也叫為咽扁桃體。而咱們熟知的扁桃體位於上顎處,應該叫做顎扁桃體,只是最容易別發現,就簡稱為扁桃體了。


圖片來自uptodate

鼻咽部具體就是鼻腔最後部和咽交界處,腺樣體呈桔瓣狀,如下圖所示。


上圖中腺樣體大約2cm寬,1cm高,圖片來自: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872216-overview

其實,如最上圖所示,扁桃體有4組,能直接看到的就是齶扁桃體,這些扁桃體在咽部組成一個環,稱為waldeyer 環(咽淋巴環)。

大家知道扁桃體是能產生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是能殺滅病原的(過程如果大家想看,可以看文章:哪些情況說明孩子是免疫力不足?孩子是免疫缺陷病嗎?的第3條),所以,這個環就是防禦最前線的兵營,負責消滅吸入和吞入的病原。

人是得一刻不停的呼吸的,嘴巴也經常張開,所以咽部是最先受到病原侵襲,也是受病原入侵最多的地方,這個環就非常重要了。


從鼻子吸入的病原,主要就靠位於鼻咽的腺樣體搞定了,這是腺樣體的第一個功能,防禦功能。

那肯定有第二個功能對吧?哈哈,是的,腺樣體還能遮蓋後鼻孔,通過黏附、 過濾等功能,將進入氣道的空氣變乾淨,達到對氣道的保護作用。

那怎麼實現這兩個功能呢?看第二條。

腺樣體為什麼會肥大?

想實現上面的功能,腺樣體得變得大一些,為啥呢?先說簡單的,想遮蓋後鼻孔,不得有點體積嗎?不然一點點,你能擋住啥呢?所以得變大一些才行。

那防禦時,為啥要變大些呢?青春期、成年人也要防禦,為啥不大呢?考慮可能是因為雖然兒童的免疫系統的結構、功能都發育成熟,該生成的細胞、分泌抗體啥的都沒問題。但是沒有經歷過各種病原的洗禮,各種細胞、抗體的質是不行的,得靠量取勝,所以,就得多生成些細胞在這裡,就會變大。


以上這種增大(不用管到底多大),不僅產生良好的保護功能,又不影響呼吸、導致啥不好的反應,可以稱為生理性肥大,也就是正常的增大。腺樣體生後逐漸增大,在6~7 歲時最大,當人體免疫功能逐漸成熟後,腺樣體功能就不重要了,大部分人的腺樣體會在 10 歲後逐漸萎縮,成人幾乎看不到。

那在數據上,到底多大是正常的呢?好吧,在第六條講。

但是事情不是這麼簡單,還有病理性的增大,也就是沒有好處,只有壞處的增大了,就是大家熟悉的腺樣體肥大。

什麼是腺樣體肥大?

簡單說,腺樣體肥大就是腺樣體出現了肥大,並且出現影響生活的症狀。腺樣體肥大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

雖然咱們說腺樣體是免疫器官,但是其本身也會被病原侵襲感染的,而感染後,就會出現發炎等問題,就像扁桃體炎一樣。


炎症時會腫大家都能有印象,這是炎性滲出和增生的結果,各種炎性細胞、因子在炎症處抗擊病原,聚集起來就腫大了;另外,滲出液增多也會導致腫大,液體增多會稀釋病原,有利於殺滅。

炎症過程中,好些細胞會變質、壞死,而為了修復這些地方,就會有細胞增生,增生也會導致腫脹。

如果僅有一次急性感染,那麼腺樣體腫大後,就逐漸恢復了,沒啥大問題;但是如果長期反覆的感染,那腺樣體就會不停的腫大,出現過度的、持久的增生,就會阻塞鼻咽處,出現鼻塞、打鼾等症狀,就稱為腺樣體肥大了。


圖片來自:https://www.wikipedia.org/

而腺樣體也偉大,處於第一防線,並且本身也坑坑窪窪的,容易將細菌病毒留在自己這裡,犧牲自己,保護其他器官,使得感染經常反覆。

感染原因裡面,腺病毒,冠狀病毒(普通的,不是這次的),柯薩奇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α-,β-和γ-溶血性鏈球菌 ,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氏球菌,白喉棒狀桿菌,衣原體和肺炎支原體等與其相關。

除了感染因素外,其他能刺激腺樣體的因素也會導致其肥大,比如胃食管反流病,過敏性疾病,香菸刺激。如果找不到感染因素,要像這方面考慮下,尤其是過敏和長期暴露於香菸刺激。

腺樣體肥大有什麼危害?

這個可以理解為,一個進氣的管子被阻塞了一部分之後出現的後果。這個管子,前通鼻腔,後通咽部。

最常見的表現就是鼻塞、打鼾、張口呼吸,這都是鼻腔的通道被阻塞後的結果,管腔變窄,氣流通過時就會出現異常聲響,就是打鼾聲,鼻腔這個通路不通暢了,但是肺內空氣不能缺,就只能走嘴巴,出現張口呼吸。


長期鼻塞會出現嗅覺障礙;還可能會因為通氣差、分泌物、病原瀦留導致鼻-鼻竇炎,孩子會抱怨面部疼痛或漲感。長期的張口呼吸,會導致特殊的面容,具體見第五條。

腺樣體腫大後,會壓迫到下方的咽鼓管開口,導致咽鼓管阻塞或者病原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而咽鼓管是保證中耳內壓力正常的通道,阻塞後會導致聽力減弱,耳痛,耳鳴,分泌型/化膿性中耳反覆感染。


圖片來自:https://www.fairview.org

還有些孩子,因為炎症導致鼻涕分泌增多,會有老是流鼻涕表現;腺樣體肥大還會導致慢性咳嗽,因為腺樣體處的炎性滲出物、鼻咽分泌物向後滴,刺激咽喉、氣管導致咳嗽,這種稱為上氣道咳嗽綜合徵,晨起時明顯;還會因為長期炎症介質刺激,產生刺激性乾咳,嚴重出現喘息;患兒因為炎症,會出現口臭表現。

腺樣體增大合併扁桃體增大,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重要危險因素,這個病就是睡覺打鼾,睡著睡著,會出現呼吸暫停、咳嗽或者窒息等。夜間睡眠不安,會繼發精神不佳、脾氣暴躁、學習障礙等問題。


真有腺樣體面容這個問題嗎?

是否因為腺樣體肥大,導致慢性口呼吸,從而出現特殊的面容,這個問題存在爭議。

理論上,口呼吸會導致面部狹長、硬齶高拱、下頜內縮這樣的面容,如果是腺樣體肥大的導致的,之前會稱為「腺樣體面容」。但是現在雖然很多資料也會寫「腺樣體面容」,但都會加以註明是可能導致或者說還不明確。


圖片來自:Cummings Otolaryngology.3rd.2015.

口呼吸之所以導致這些面容表現,是因為口呼吸時,舌頭會下降,不能緊貼上齶部並對其施加側向壓力(鼻呼吸時是可以的),這樣上顎(硬齶)部位就會高拱,上牙弓就會變窄,這樣面部就會狹長,同時口呼吸時,上下牙不會接觸互相擠壓,那恆磨牙會過度的生長,變得更長,導致下頜更向後,向下,這樣就出現了臉更長、下頜內收表現。

但是以上說法還沒有被完全證實,有的研究認為是這樣,有些則不符合;另外多久的口呼吸能導致這個面容也不知道。所以,目前不是說只要有腺樣體肥大就會出現特殊面容。

怎麼檢查明確腺樣體是否肥大?

目前主要有兩種檢查方式,判斷腺樣體是否肥大。

1.鼻咽側位片( X 線):

就是給孩子拍個側臉的X線,能看到腺樣體的大小以及占鼻咽腔寬度的比率,來評估腺樣體肥大的程度。


上圖中,黑色箭頭就是腺樣體,圖片來自 Pediatric Airway Disease Chapter 30, 1811-1903

另外,檢查時,讓孩子下頜稍抬高,鼻吸氣,避免哭鬧,因為哭鬧和吞咽時,軟齶會上抬,導致鼻咽腔變窄,會顯得腺樣體更大。

這個檢查的優點是非侵入檢查,孩子不難受,數據客觀,缺點是有一點放射性,但是完全不用擔心對孩子有什麼副作用,其輻射就像坐了次飛機受到的輻射一樣

那怎麼看腺樣體大小呢?就是看腺樣體把鼻咽管堵了多少,先看示意圖圖:


點擊看大圖

上圖中A是腺樣體的最大直徑,N是鼻咽管的寬度,A/N就是腺樣體占鼻咽管的比例。

A怎麼測量呢?先找出腺樣體最凸起的點,就是上圖中的A'點,然後沿著枕骨斜坡做個切線B,A線就是A'點到B線的垂直距離。

N怎麼測量呢?找到硬齶的後上緣為起點C',然後找到翼板跟後上緣D',之間的連線就是鼻咽管的寬度。

下面是實操圖,下圖的黃線是腺樣體長度,黑線是鼻咽管的寬度。


Case courtesy of Dr Maulik S Patel, Radiopaedia.org, rID: 49379

那多少是正常呢?其實這個只有個大體的數據,發明A/N的作者的數據如下,紅框是A/N的值:


能看到,到5歲左右時,比值最大,但也沒有超過0.59,國內學者根據這個方法,研究了國內兒童的數據,最大不超過0.6,也就是60%,所以,目前認為小於60%就是正常的。

同時,國內目前多把0.61-0.7定義為中度肥大;大於0.7為病理性肥大。

2.鼻咽鏡檢查:

將內窺鏡經過鼻子進入,直接觀察腺樣體堵塞後鼻孔的程度。


上圖箭頭處是腺樣體,幾乎阻塞了全部的後鼻孔

這種檢查沒有輻射,就是檢查過程會有些不舒適(孩子能適應的),並且這個結果和醫生的水平有關,診斷上主觀性大,因為內鏡深入的位置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結果會有不同。


上圖C中,Ad是腺樣體,整個虛線包裹的範圍是後鼻孔(Cho),用腺樣體大小除以後鼻孔,就是阻塞的比值。

25%及以下:I度;26%-50%:II度;51%-75%:III度;76%-100%:IV度。通常把III度以上且伴有臨床症狀的,考慮診斷為腺樣體病理性肥大

以上檢查的結果,和手術後切除後看到的腺樣體大小差不多,說明檢查非常好了,但是準是准,卻不能以這個作為手術的指標,哈哈,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上面白學了?那以什麼決定是否做手術呢?看第八條。

為什麼說不要通過CT檢查腺樣體肥大?

因為第一,針對腺樣體的檢查,用x線和內鏡完全夠用了,即使要手術,這些檢查提供的結果也完全夠用了。

第二,兒童正處於快速發育中,細胞分裂快,對輻射更加敏感,進行頭顱CT檢查,可能會導致以後癌症幾率增加。


但是這個結論目前還沒有明確。

有研究認為,在15歲之前進行過多次CT掃描的個體,被發現在第一次掃描後的十年中罹患白血病,腦腫瘤和其他癌症的風險增加。但是,單次CT掃描對癌症的終生風險很小,對兒童進行的每10,000例掃描中有大約有1例癌症。

但是在2018年的一篇系統綜述認為,雖然目前的流行病調查確信頭顱CT會導致孩子腫瘤增加,但是這個綜述通過分析16個研究,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做頭顱CT的0-18歲孩子中,新發腦瘤的相對風險值RR1.29(95%CI0.66-1.93),雖然這裡的風險提高了1.29倍,但是CI值包含1,是沒有統計學意義的。說人話就是不能說頭顱CT提高了腫瘤風險

所以,是否頭顱CT會增加癌症的風險,需要更多的研究。那有點風險,我們就不想讓孩子承擔,所以對於腺樣體肥大這種沒必要進行CT檢查的,就不用了

提示一下,這裡不是說禁止所有孩子使用CT檢查,對於一些顱內病變的,需要手術治療的,該檢查還得檢查。

腫大程度能決定切不切嗎?什麼時候需要切呢?

腫大的程度不代表臨床症狀的程度,嚴重程度不只和肥大的程度有關,所以,儘管檢查能比較準確的估計腺樣體大小,但是這個值對臨床治療上的指導不大。

有時認為,A/N大於70%要考慮手術切除,但是這個不能當做決定性標準,更重要的是結合臨床症狀。啥意思,就是即使腺樣體沒有這麼大,但是孩子症狀重,該切也得切。

那腺樣體切除的標準有哪些呢?

這個目前沒有統一的指南,2002年Laryngoscope雜誌給了個標準,裡面就兩條,1是反覆的慢性鼻竇炎或者腺樣體炎,2是中耳炎。18年過去了,經過現在對各種研究的總結,目前推薦標準如下:

1.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表現,同時扁桃體增大的,進行腺樣體-扁桃體聯合切除。

2.患兒的腺樣體肥大,伴隨的中度鼻塞症狀(張口呼吸、閉塞性鼻音或嗅覺障礙),已持續至少1年,並且保守治療(比如使用6周鼻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比如使用1月的抗生素)效果不佳。


圖片來自:The So-called, 「ADENOID FACIES」

這條里,如果鼻噴激素有效,可以持續使用半年,如果沒問題了,就不用手術了。對於抗生素,國內各地做法不一,有使用2周看效果的,有根據是否感染使用的,有根據伴隨的中耳炎或者鼻竇炎用藥的,確實挺亂的,但是如果治療了2-3月還沒啥效果,那就切吧。

3.慢性鼻竇炎,反覆發作,藥物治療不佳。

4.反覆的急性中耳炎(化膿性)或慢性滲出性中耳炎患兒,伴有上幾條表現,建議切除。

5.腺樣體肥大症狀明顯,並且已經出現特殊面容的孩子,排除了口腔原因,建議進行手術,但是效果不能確定。

要不要和扁桃體一起切呢?

要不要切扁桃體,根據扁桃體切除指征來,有以下指征的,同時切除:

1.孩子2歲以上,扁桃體肥大,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需要聯合切除。

2.反覆咽喉感染(咽炎、扁桃體炎):

在之前的1年內發作7 次或更多次。在之前的2年內,每年發作5次或更多次。在之前的3年內,每年發作3次或更多次。

這裡的咽喉感染髮作至少要包含以下一條:口溫≥38.3°C,頸前淋巴結增大(>2cm)或有壓痛,扁桃體有滲出物,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培養陽性。


對於達不到以上發作次數標準的孩子,隨著年齡長大,扁桃體有自行恢復正常的可能,對症處理就行,不用切除。但是如果是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效果不佳,或者導致咽旁間隙感染或扁桃體周圍膿腫,或者有風濕性心臟病史的,也建議切除。

腺樣體切除有年齡限制嗎?

切不切腺樣體是根據症狀,而不是根據年齡的,所以沒有什麼年齡限制,3歲以下也能切。目前,好多時候會在4歲以上切腺樣體,怕過早切影響免疫功能,其實這個不是必要的,沒啥大影響,在第十七條會寫。

十一

怎麼手術呢?

對於孩子而言,要全麻下進行切除術。現在多進行的是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腺樣體切除術,醫生能在顯示器上看到腺樣體,操作精準簡單,並且幾乎不流血,手術很快,對孩子沒啥影響,第二天就活碰亂跳的,效果非常棒。

具體手術過程我也不知道,不班門弄斧啦,略過嘍。

十二

全麻是否有問題?

沒問題,0-3歲小朋友,接受一次全麻,不會對其智力有影響,不會變笨的。所以,不要因為這個擔心,就不給孩子做手術。

麻醉是個偉大的發明,該用就用啊!

十三

術後應該怎麼護理呢?

這是個小手術,沒有併發症的單純的腺樣體切除術,當天做完就能回家,當然不是所有醫院都能這樣,有些會呆個1-3天出院。

另外,小於2歲的孩子,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等疾病的孩子需要留院觀察。

這個手術不影響飲食,孩子想吃啥就吃啥,大點孩子吃點冰淇淋也挺好,涼涼嗓子止疼。前兩天你怕孩子受不了,給孩子吃點稀的也隨你啦,不然你也不放心。


術後當天,孩子咽部手術部位可能會有些分泌物,有些孩子打呼嚕可能會更響一些,不用怕,過1天就好了。

回家後注意前2周,避免運動量太大的活動、激烈的運動就行了。

其他的護理就是對症處理了,比如孩子可能有疼痛(咽部等)感覺,那就可以使用泰諾林止痛。

前幾天可能有發熱表現,使用美林或者泰諾林退熱就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十四

腺樣體通常在10歲左右開始萎縮,那能等嗎?

不行。

正常的腺樣體是在10歲左右逐漸萎縮的,但是已經病理性肥大的,不斷的受到刺激,可能會越來越大呢。

而這種肥大,會讓孩子特不舒服,對孩子健康影響大,所以,必須切的時候就切,別老是抱有僥倖心理。

另外,如果達到了手術指征,也別老想用保守治療的方法了,浪費時間、讓孩子難受的幾率,比能治療好的幾率大的多得多。

早切早輕鬆。

十五

切了後,一定能好嗎?

這個誰也不敢打包票,但是只要診斷明確,如果沒有其他相關疾病,效果是非常好,幾乎是做一個好一個。做完當天或者第二天症狀就沒了或減輕了,好些家長說,孩子突然不打鼾了,睡眠舒服了,反而會不適應。


資料提示,術後各症狀的改善率為74%-87%,所以,這是個非常值得做的手術,孩子真的會一下子輕鬆了。

那沒有好轉的是因為什麼呢?可能是導致孩子有打鼾、流涕、鼻塞的還有其他原因,比如孩子嚴重鼻竇炎的,鼻腔結構有異常的等等。

十六

還會再次手術嗎?

之前因為不能在影像下進行刮除術,所以可能刮不乾淨,會導致殘留的腺樣體會再次增生肥大,可能需要再次手術。

但是現在手術條件好了,看著視頻進行手術,會切除的很乾凈,極少數還會出現這個問題,很少要再次手術了

十七

切了後,免疫力是否受損?

這個目前很有意思,總體而言,會有一點損傷,但是無關緊要。哈哈,和目前其他文章說的不一樣吧,不急,繼續看。

2019年一個隊列研究顯示,給3歲以下兒童進行腺樣體切除術(還可能聯合扁桃體切除)後,術後1個月時,孩子們的免疫球蛋白A(IgA)會顯著降低,但是仍在正在範圍內,其他免疫指標無變化。

到術後3個月時,所有免疫指標(各種淋巴細胞和免疫球蛋白)和術前相比沒有變化。並且在術後1月和3月,孩子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風險沒有增加。


看到這裡,其實感覺挺高興的,因為腺樣體雖然承擔著小朋友的免疫防禦方面的功能,但是摘除後,其他的免疫器官會發力,很快的把缺的功能補充上,不會讓孩子感染,還是不錯的。

但是,下面這個丹麥長達30年的,對120萬兒童,至少研究到10歲,部分追蹤到30歲的研究有些不同意見。

這個研究最後的結果是,進行腺樣體切除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其發生上呼吸道疾病(不僅是感染)的風險是不切除的1.99倍(RR:1.99,95%CI 1.51-2.63),扁桃體切除的是2.72倍(RR:2.72; 95% CI, 1.54-4.80)。

進行腺樣體和扁桃體聯合切除術的孩子,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增加17% (RR, 1.17; 95% CI, 1.10-1.25),但是因為這些感染性疾病太普遍了,絕對風險增加了2.14%,這個數值就看著很讓人放心了。

所以,切除後,可能會稍微增加一點點感染性疾病的風險,對免疫力稍微有些損傷,但是完全不用放在心上,該切就切吧。

十八

切了後,容易導致哮喘嗎?

網上有信息說,切了腺樣體後,會導致哮喘的幾率增加,這是真的嗎?關於這個的研究,目前的結論不一。

有研究發現,切除了腺樣體和扁桃體後,哮喘發作和症狀得到了明顯的控制,這些研究中,基本都是為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進行的腺樣體和扁桃體切除


但也有研究發現,腺樣體切除後,哮喘的患病率反而會增高,土耳其的研究提示,哮喘患者中,早期接受了腺樣體切除術和/或扁桃體切除術的更多,接受這些手術將哮喘的風險增加1.96倍,上面丹麥那個120萬人的研究認為,進行腺樣體切除術後患哮喘的風險是1.45倍(RR = 1.45;95%CI 1.33-1.57)。

總結下,目前可以認為,如果是孩子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有哮喘,那切除後,哮喘症狀會有好轉,如果之前沒有哮喘,那哮喘的患病率可能會提高。但大家記住,即使會是哮喘率升高,該切也得切。

十九

大家肯定會問的問題

大家肯定會問,保守治療裡面,除了使用抗生素、激素外,還有別的方法嗎?中藥或者推拿有沒有效果?

別的方法我能回答,比如鼻涕多的要洗鼻涕,每天多洗幾次,真正的用洗鼻器洗,不是自己用手接點水洗啊。其他藥物就基本不需要了,比如促進鼻涕排除的藥,比如減鼻充血藥。

比如真的過敏的孩子,避開過敏原,花粉過敏的,春天做好預防,全年過敏的,注意室內塵蟎等的清除,進行抗過敏治療等。

哦,對了,還得強調,家裡別有煙味!家長別抽菸!

第二個問題,確實不知道,因為不懂,所以我不會給孩子用,嗯,大家也別問我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