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脈病」醫案治療經驗探討

青年中醫李鐸 發佈 2020-01-25T17:39:59+00:00

先來看一個病例:王某,男,74歲,南京市人,退休職工。62歲時體檢發現左側G丸下方有一個約1.0cm×1.0cm的硬塊,攝護腺肛門指檢:攝護腺Ⅰ~Ⅱ度腫大,表面不光滑,尾部腫大變硬,結節明顯,有觸痛。

先來看一個病例:王某,男,74歲,南京市人,退休職工。主訴:不能系褲帶,系則全身不適2年。現病史:56歲開始出現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夜尿多,每晚5~6次不等。一直採用中西醫治療,效果不明顯。62歲時體檢發現左側G丸下方有一個約1.0cm×1.0cm的硬塊,攝護腺肛門指檢:攝護腺Ⅰ~Ⅱ度腫大,表面不光滑,尾部腫大變硬,結節明顯,有觸痛。診斷為「附G炎」「攝護腺癌(可疑)」,收住院作G丸腫物切除術。術後因上述症狀沒有絲毫緩解,又於同年再次住院25天,行攝護腺大部切除,病理切片排除癌症。術後近10年病情一直沒有好轉,且有所加重,小便開始帶血。又於10年後第3次住院作雙側G丸全切術。住院期間,攝護腺肛門指檢:攝護腺呈Ⅱ度增生,超聲波提示:腎囊腫、膀胱內實質性占位性病變,CT提示:腦萎縮。血壓:160/100mmHg。PSA(攝護腺游離抗原):術前70.6mg/mL,術後0.07mg/mL;FPSA(攝護腺特異抗原):術前5.9mg/mL,術後0.05mg/mL。自第3次出院後,患者便出現不能系褲帶,系則全身上下不適的現象:表現為頭昏、頭痛、咽喉不適、胸悶、噁心欲嘔、小腹墜脹連及陰囊、全身軟弱無力、肌肉跳動、雙手持物發抖、腰部發癢且酸軟疼痛,不能用手觸及。每日只好用手提著褲子,待在家裡,痛苦和煩惱之情難以言表。其間,曾經使用弔帶式褲子,剛開始感覺尚可,時間不長就又出現了原來一樣的不適症狀。曾四處求醫,均認為是心理因素而不予接治。

患者也曾做過針灸治療,但未收療效。又過了兩年後首次接治該患者後,按「帶脈病」施治:首次治療取天樞透大橫,大橫透帶脈,外關和足臨泣為主穴,配用百會、合谷、太沖、關元、三陰交,針刺得氣後行瀉法,再接電針治療儀,用疏密波連續刺激30分鐘。次日複診,告之:昨日針刺後腰部已有好的感覺,不像原來那樣怕接觸褲帶了,可以系褲帶2個小時。第2次治療遵守原方,另加章門穴,治法同前。針後病情明顯好轉,患者說: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回家後系褲帶的時間增加到8小時,但吃飯時仍需要鬆開褲帶。第3次治療仍宗原方,章門向京門穴方向透刺。此次治療後,患者已能正常系褲帶,走路無需用手提著褲帶,吃飯也不用鬆開褲帶了。又續治1次鞏固而愈。

此例患者是在G丸腫物切除術、攝護腺大部切除、G丸全切術3次手術之後出現的胸悶、噁心欲嘔、腹墜脹連及陰囊、全身軟弱無力、肌肉跳動、雙手持物發抖、腰部發癢且酸軟疼痛,不能用手觸及,也不能系褲帶等系列症狀。因症狀重點突出表現在腰部,故命之為「帶脈病」。

中醫古籍中關於帶脈的病變大約有以下幾方面的記載:《素問·痿論》:「帶脈不引,足痿不用。」《難經·二十九難》:「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脈經》:「帶脈為病,左右繞臍,腰脊痛沖陰股。」《奇經八脈考》:「帶脈為病,左右繞臍腰脊痛。諸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寒熱鬱抑,白帶滿溢,隨溲而下,綿綿不絕。」《傅青主女科》:「帶脈無力,則難以提系,必然胎胞不固。」這裡面除了一部分婦科病證之外,其餘的許多記載大多與本病的表現類似。故命之為「帶脈病」,並圍繞帶脈的循行分布選取與帶脈相關的腧穴予以治療,是突出經絡辨證論治的正確治法

帶脈圍繞腰部環行一周,如束帶然。天樞透大橫、大橫透帶脈、章門、京門等穴本身都是位於腰部,而採用透刺法更能貫通和疏調帶脈之氣;外關配足臨泣為八脈交會組穴,外關通陽維脈,足臨泣通帶脈,共同維持人體上下左右的平衡狀態;百會安神定志;合谷配太沖是謂「開四關」,有通經絡、行氣血、平衡陰陽的作用;本病病位在生殖器官,病初即現小便方面的症狀,繼而向生殖器官發展、蔓延。關元、三陰交乃脾、肝、腎三經的交會穴,並與任脈貫通,是調理脾肝腎、治療一切泌尿、生殖病症的重要組穴。諸穴巧妙合用,相得益彰,故能「奇」開得勝,收立竿見影之效。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