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下降30%!人類集體「涼涼」,結果悲劇了!

樂約健康 發佈 2020-04-16T08:39:40+00:00

小樂很懵,還記得小學生物課本上說人體正常體溫在36.2℃-37.1℃,為何現在人們都這麼「涼」?就在不久前的1月7日,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及團隊發布研究結果: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在這一

每天測體溫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曾經上班路上最怕堵車,現在最怕體溫升高!登記表上的體溫十分「默契」地在36.3℃左右波動,36.7℃都很少見,更不要說37℃!



那把不太靈的體溫槍更是一次次刷新大家的體溫低限,登記表上也赫然出現了34℃,看到這個值小樂腦中出現下面這張圖。



小樂很懵,還記得小學生物課本上說人體正常體溫在36.2℃-37.1℃,為何現在人們都這麼「涼」?


就在不久前的1月7日,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及團隊發布研究結果: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在這一特殊時期,大家也開始默認「體溫越低越好」!實際情況卻是,在人類集體「變涼」的趨勢下,免疫力也在持續走低!


近年研究顯示:體溫每降低1℃,免疫力下降30%以上;體溫每上升1℃,基礎代謝率提高13%,人體自愈力增強6倍!


在正常體溫範圍,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a. 體溫高,基礎代謝率也更高


我們的體溫很大程度上由基礎代謝率決定,而基礎代謝是人體維持各項生命體徵的自然消耗。


體溫每升高1℃,脈搏跳動就增加10次,促使攜帶氧氣的動脈血更快流向全身,細胞的新陳代謝率也會提高,基礎代謝率整體提高13%!


而基礎代謝率低,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長胖」,能量消耗不掉,就變成脂肪儲存在身體里。



有人常說「喝口水都長胖」就是因為基礎代謝率低,脂肪更容易堆積。


當內臟上有過多脂肪,它們會分泌至少20種不良激素,引起血管炎、削弱胰島素功能,引發高血壓、糖尿病甚至癌症。


b. 體溫高,白細胞活性更好


體溫高時血液流速會加快,血液中的白細胞變得更加活躍,能迅速發現體內異常細胞或病原體,召集其它白細胞在第一時間將它們處理掉。


白細胞還能監測體內的癌細胞。即使是健康人,每天也要產生大概5000個癌細胞,如果不能被白細胞及時清除,就會變成腫瘤!



研究也顯示,癌細胞最容易繁殖的溫度是35℃,39.3℃以上就會凋亡。


曾有謠言說發燒是人體在殺毒,就是對這一理論的歪曲解讀,發燒不是好事,能殺死幾個病毒我們不知道,但是有可能先把腦子燒瓦特了!


突然小樂似乎明白為啥蝙蝠能夠百毒不侵——它體溫超高!


蝙蝠體溫常年維持在40℃,按照體溫每升高1℃免疫力增強6倍計算,蝙蝠的免疫力是人類的200多倍!新冠?SARS?這都不不是事兒!



同樣屬於哺乳動物,蝙蝠的體溫比別的物種高的關鍵就是它會飛——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必須不斷擺動雙翼才能托起自己的身體,這一過程耗能很大,體溫自然就高了。


人類體溫持續走低的最關鍵因素就是運動量減少



人類如今的身體結構和形態是200多萬年進化的結果,從原始社會到農業文明用了100多萬年;


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用了近1萬年,而工業社會到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只用了200年;


就在70年前,國人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今已經遍地是阿胖!



我們的身體還沒有適應這麼安逸的生活,所以才會出現一系列健康問題。隨著社會發展,日後人類的身體必然也會適應這種模式,不過那時N代以後的事了,咱先管好眼前。



另一個影響人體溫度的重要原因是空調的應用,它讓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變得不敏感。



正常情況下體溫調節中樞會根據外界環境調節身體機能,讓人更好地適應環境,比如熱了會出汗、冷了會打寒戰。


空調一出現下丘腦就開始放長假,慢慢就「遲鈍了」。



壓力大也是影響體溫的因素,在高壓下腎臟會分泌皮質醇。


皮質醇的作用是分解肌肉轉化成脂肪存儲在身體里,讓人在應激狀態先更好地發揮身體功能。


當它持續不斷地被分泌出來,就很悲劇了!


而且肌肉是人體最大的產熱器官,這樣的後果就是你越來越怕冷,同時還不斷長胖!



人們體溫下降時,身體其它機能也會下降:


  • 胃腸道最先出問題,更容易出現便秘、胃腸脹氣;各類消化酵素活性也降低,體溫每下降1℃,酵素活性下降50%;


  • 其次血液循環變差,末梢毛細血管會緊縮,熱量無法送達全身,人更容易手腳冰涼。


在這個特殊時期,免疫力的重要性專家們都強調過,想讓機體免疫系統發揮最大功效,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運動!


同時調節日常飲食,保持平穩的情緒,體溫升高一點點,免疫力提高一大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