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治療腎病?專家:這4大原則不能丟

小復先生 發佈 2020-01-27T16:55:43+00:00

腎,作為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在西醫的角度,腎的作用主要是排泄體內廢棄物,促進新陳代謝,維持體內電解質穩定和平衡。

腎,作為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在西醫的角度,腎的作用主要是排泄體內廢棄物,促進新陳代謝,維持體內電解質穩定和平衡。在中醫的角度,則認為腎不單單是一個臟器,而是一套系統,中醫認為腎是人體中非常重要並且涵蓋很多人體功能的臟器。

所以,在腎病的治療過程中,要整體把握系統思考,總的治療原則是:標本兼順,扶正為主,注重陰陽盛衰,聯繫其他臟腑的病理變化進行辨證論治。

1.標本兼顧

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腎病的治療亦離不開這個原則。但是,由於腎病過程中常多見虛證,而且往往因虛致實,虛實夾雜,故治療時一般應以標本兼顧,且須多考慮治本。如腎病水腫、小便不利,多由腎不主水、脾失運化,以致水濕瀦留,泛濫肌膚而成。此時水腫,小便不利為本虛標實,治宜標本兼顧。一方面予以益腎健肺,另一方面則利水消腫。若在病變過程中,出現標急於本的情況,則應著重於治標,如腎病水腫因感受外邪而水腫反覆增劇,兼有惡風、發熱、咳嗽,甚至氣促等症,多由風邪犯肺、肺失宣肅、不能通調水道所致,此時標急於本,應以治標為主,急當疏解外邪,宣肺利水,外邪解後則應以治本為主。

2.扶正為主

腎藏精氣,精氣充則正氣旺盛,五臟六腑功能正常,病邪不易侵入。反之,精氣虧虛則正氣不足,不能抵禦外邪,故醫家謂之「精氣奪則虛」。而腎氣確實是虛證見多,治療上宜扶正為主。但在有些情況下,亦不能忽視祛邪的重要性。如尿毒症,多由脾腎衰敗,濕濁毒邪壅滯所致,此時治療上一方面扶正, 另一方面則祛邪。如僅以補益脾腎之品,既不能達邪外出,又有戀邪之弊,特別是濕濁毒邪內盛者,更應重祛邪、通腑泄濁,清利解毒,方能穩定病情,取得療效。

3.注意陰陽盛衰

在治療腎病時,注意陰陽盛衰又是一個重要的原則。 -方面,表現在腎的陰陽虛衰上,腎陰虛衰當宜滋補腎陰為主,腎陽慮衰當宜溫補腎陽為主。但是從陰陽互根觀點出發,在治療骨陰虛時不能一味滋補腎陰, 必須注意腎陽的不足。在治療腎陽虛時也不能-味溫補腎陽,務必注意腎陰有虧損。另方面, 表現在腎陰有餘即陰寒內盛上,腎陽有餘即陽熱亢盛上,如何正確地使用逐寒和瀉熱之品,必須掌握寒證切忌剛燥過甚,否則易致化燥功陰。瀉熱切忌苦寒過甚,否則易致傷胃伐陽,這些在治療過程中對用藥求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原則。

4.聯繫其他臟腑的病理變化進行辨證論治

腎病可以影響其他臟腑,其他臟腑的病變也可以影響腎臟,在治療上必須考慮其他臟腑的辨證論治。如腎精虧虛而不能滋養肝血,肝血不足也可以導致腎精虧虛;又如腎陽衰微,失於蒸化溫煦脾陽,導致脾陽不足,而脾陽不足,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內聚濕濁,造成陰寒內盛,進步損傷腎陽。 故在具體用藥時,填補腎精常常結合滋養肝血一起運用, 溫補腎陽常常結合健脾助運,否則不能取得預期療效。

從髒象理論來看,五臟之間,因五行相配而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因此,在臨床上應用金水相生,滋水涵木,培土製水等方法時,實質上都已注意到腎病的治療必須與其他臟腑病變的治療一起考慮,這也顯示出中醫學腎病治療的特點。

綜上所述,辨證得法,治療常可取效。合理地進行「辨證」、「辨病」,將「辨證」與「辨病」緊密結合起來,是提高療效的關鍵之所在。就腎病來說,分型反映出腎病的發展過程和各個階段,要以各種類型腎病的特點、發病機制和機體狀態,作為辨證論治的依據。同時,還需結合西醫理論及客觀檢查,才能全面、準確掌握治療規律,以充分保證治療效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