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抑鬱症病因病機的新認識

青年中醫李鐸 發佈 2019-12-15T11:18:04+00:00

抑鬱症是一種以持續性憂慮、情緒低落及一系列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為主要特徵的心理、精神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鬱悶低落、焦慮不安、激動難已、對外界事物喪失興趣、自我評價過低等。多發於先天稟賦陰氣過盛、心胸狹窄、氣量偏小的人,由精神刺激、情志不舒,導致氣機郁滯而引發。

抑鬱症是一種以持續性憂慮、情緒低落及一系列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為主要特徵的心理、精神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鬱悶低落、焦慮不安、激動難已、對外界事物喪失興趣、自我評價過低等。多發於先天稟賦陰氣過盛、心胸狹窄、氣量偏小的人,由精神刺激、情志不舒,導致氣機郁滯而引發。具有患病率、復發率、自殺率三高的特點。

中醫學沒有抑鬱症的病名,其症狀散見於「癲證」「郁證」「癔證」「髒躁」「百合病」之中。從中醫學的角度分析,本病的發生與情志因素和體質有關。由於情志失調,心情壓抑,不得宣洩,大腦的氣機紊亂,失於控制,繼而影響到心、肺、脾、肝、腎諸髒的功能,導致心脾氣血不足、肝鬱肺氣不宣和肝腎陰液虧虛,使氣血精微不能上榮於腦,腦失調控進一步加重,從而出現情緒失常、悲傷、心境低落等一系列情志症狀。然而,縱觀古今中醫學對抑鬱症病因病機的認識,都只是局限在心、腦以及肝、脾、腎等臟器和組織上,幾乎沒有涉及肺(僅在魏之琇《續名醫類案》和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中偶見按肺論治之個案)。而病因病機的缺陷,必然會引起辨證論治的偏差和片面性。

有人為了探求五臟與情誌異常的關係,應用症狀自評量表(SCL-90)對不同臟腑疾病患者進行臨床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患者總體,還是各髒病患者,軀體化因子都顯著高於常模,說明五臟疾病都可以引起情志病變,其中以肺病患者的因子分最高,其次才是心、肝、脾、腎(賈蕾蕾等「中醫五臟病與情志關係的調研」,《醫學與哲學》,2005年第12期)。這一客觀檢測結果,雖然針對的是所有情誌異常病症,但對發病率極高、且以情誌異常為主症的抑鬱症而言,驗證「肺為主病髒」的立論依據,確實是有說服力的。

筆者認為,根據中醫學對肺生理功能的認識,肺的病理變化不僅僅只是與抑鬱症有關的問題,而且還是十分重要和主要的因素。其理由和依據有五。

(一)肺主「悲(憂)」與抑鬱症的主症相符

五臟主五志、藏五神是中醫學情志學說的核心內容,也是認識抑鬱症病因病機、對抑鬱症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在五情為病中,肺是主「悲」、主「憂」的,而抑鬱症患者的主症恰恰就是情緒低落、悲傷、喜哭。悲、憂是以心境淒楚為主要表現,是一種消極情緒,均為受到不良刺激後的情緒反應。悲、憂致病,多影響到心肺系統。過度的憂愁、悲哀,容易導致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常;心的氣機不暢,清竅閉塞不宣;持續日久的不合心意或處於逆境中的不良心情,勢必情志沉鬱,悲憂焦慮。

(二)肺藏「魄」與抑鬱症自我評價過低相合

根據中醫學對五臟所藏的認識,肺藏「魄」,提示如果一個人的肺功能健旺(肺氣足),那麼,他辦什麼事就有主見,有條理,有魄力。再看抑鬱症患者,自我表現評價過低也恰恰是其致命的主症,總覺得自己幹什麼都不如別人,以至於對工作失去熱情,對生活失去信心,對未來失去希望。從而自暴自棄,悲觀失望,甚至產生自殺念頭。

(三)肺氣、心神本一體

肺與心同居於上焦,心為「君主之官」,肺為「相輔之官」一個主氣,一個主血,一陰一陽,共同維持著人體最基本的生命活動。在情志方面,心主喜,肺主悲(憂),一正一反,共同表達著一個人最基本的兩種感情。《靈樞·本神》所記,心主血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喜樂無極則傷魄」。《素問·調經論》也說:「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肺所主的「悲」,恰恰是心氣、心神不足而造成的;而心若喜樂無極,則傷肺所藏的「魄」。悲憂發於心而肺應之,不正說明心神失常與肺氣的失常本是一體的嗎?

(四)肺與腦神也相關

中醫學認為,腦為「元神之腑」,主思維和「靈機記性」,腦神是心功能的一個分支,屬於「神明之心」的範疇。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魄是心神的反映,一個人是否有魄力,首先需要心神健旺。換言之,心神是魄力的物質基礎,魄力是心神的活動結果。心神與肺氣的緊密關係已如上述,那麼腦神與肺的相關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五)肺氣不宣也是郁

對於氣鬱,古今醫家臨證幾乎都是千篇一律地僅從肝氣鬱結考慮,而不從肺氣不宣的角度來思考。其實,肺之氣,宜宣降,如若肺氣不宣、氣不豁達,則可導致胸悶、胸痛、呼吸不利;肝之氣,宜疏泄,如若肝氣鬱結、氣不疏泄,也往往導致胸脅及乳房脹滿而痛、善太息。可見,肺氣失於宣降與肝氣失於疏泄在氣機升降的生理、病理方面是一脈相承的。「見郁皆責之於肝」論可以休矣!

有人在針灸臨床中觀察到:抑鬱症患者中,約有80%以上的病例在督脈經脊柱段出現壓痛點,多數患者可能出現2~6個甚至更多的壓痛點,壓痛點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第3胸椎棘突下的身柱穴到第7胸椎棘突下的至陽穴區域中。

這些壓痛點可以作為治療抑鬱症的理想腧穴,在針灸治療抑鬱症時,選用這些壓痛點腧穴進行治療,顯示了良好的治療效應,其主症和伴隨症狀往往會隨著治療而減輕或消失(張建斌、王玲玲「抑鬱症患者督脈經脊柱段壓痛點分布的臨床初步觀察」,《江蘇中醫藥》,2007年第3期)。「有諸內必形於外」,壓痛點的出現,往往是內臟疾病的一種反應。從抑鬱症患者出現的壓痛點分布主要集中在第3胸椎棘突下的身柱穴到第7胸椎棘突下的至陽穴區域中的事實我們可以看出,抑鬱症主要與肺、心的關係最為密切。

從脊椎及其脊神經根同軀體及內臟的聯繫來看,第3胸椎棘突下及其脊神經根主要聯繫肺臟;第4、5胸椎棘突下及其神經根主要聯繫心和心包;第7胸椎棘突下及其神經根主要聯繫膈肌,所有聯繫均集中在上焦範疇。

當肺、心(包)和肝的功能障礙或紊亂,就構成抑鬱症心神失常、肺氣不宣的病因病機。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中醫學在看待抑鬱症的病因病機問題上只注重心、腦、肝、脾、腎,卻忽視了肺機能失調對抑鬱症的重要影響這一理論缺陷呢?筆者認為當責之於古代醫家們僅從心神、腦神和肝鬱等方面來認識郁證的病因病機,而缺乏對肺與心、腦、肝密切聯繫的思考。而當代醫者又唯傳統古典醫籍是從,理論與實際脫節,不加思考,不加分析,忽視了肺與心神的密切關係,忽視肺與腦神的密切關係,忽視肺與肝氣的密切關係。也就是這「三個忽視」,才導致這一重大理論缺陷。可喜的是這個問題目前已經開始引起中醫學術界的注意,有人已經開始注意到肺與抑鬱症的關係,並且提出了從肺論治抑鬱症的構想(韓晶傑、煙建華「肺與抑鬱症的關係探討」,《中醫藥學刊》,2005年第6期;韓晶傑、煙建華「從肺論治抑鬱症的思路探討」,《中華中醫藥雜誌》,2005年第6期)。這無疑是一種學術的進步,它必將深化中醫對抑鬱症病因病機的全面認識,促進和推動中醫對抑鬱症辨證論治的全面性、準確性和規範化。

綜上所述,有了明確的「以肺為主病髒」的病因病機,再在常規的辨證分型的基礎上增加「肺氣不宣」或「肺失宣降」之證型。藥可用杏仁、桔梗、百合、麥冬、紫菀之屬;穴可取膻中、中府、身柱、肺俞、魄戶、心俞、厥陰俞、太淵之類。那麼,中醫學對抑鬱症的病因病機認識和辨證論治的方法也就趨於至臻完善了。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