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心包海綿狀血管瘤

放射沙龍 發佈 2019-12-15T13:59:50+00:00

來源:即時超聲 女,60歲7天前無明顯誘因胸痛,呈持續性,不伴咳嗽、咳痰、咯血,休息後不可緩解。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心臟超聲示(圖1A、B):左室側壁近心尖部心包腔內、緊鄰肺動脈外側實性占位,心包少量積液。

來源:即時超聲
女,60歲

7天前無明顯誘因胸痛,呈持續性,不伴咳嗽、咳痰、咯血,休息後不可緩解。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心臟超聲示(圖1A、B):左室側壁近心尖部心包腔內、緊鄰肺動脈外側實性占位,心包少量積液。

圖1A、B 心臟超聲示腫塊位於心包腔內,緊鄰左室側壁近心尖部、肺動脈外側 CT檢查(圖2A~C):心包內可見大小約9.5 cm×8.9 cm類圓形占位灶,密度均勻,平掃CT值約為48HU,增強呈明顯不均勻強化,邊界尚清,心包內可見積液影。

【診斷治療】

診斷思路

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發生於心臟非常罕見,組織學上血管瘤可分為海綿狀血管瘤、毛細血管瘤、蔓狀血管瘤等。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心包海綿狀血管瘤患者臨床表現與腫瘤的大小、生長速度、部位、有無栓塞和浸潤程度有關,部分患者無明顯症狀,可經體檢偶然發現,部分患者可表現為呼吸困難、胸痛等。

超聲檢查可明確腫瘤附著處並觀察腫瘤形態、邊界、回聲、活動度等情況,同時還可以觀察和評價心臟瓣膜功能,心包海綿狀血管瘤在超聲學檢查常表現為心包內為無回聲、低回聲、高回聲和混合回聲,腫瘤可由蒂樣結構連於心臟,CT掃描可進一步獲得腫瘤的大小、部位、形態、密度、血供及其與周圍臟器的關係。

臨床表現

圖1A、B 心臟超聲示腫塊位於心包腔內,緊鄰左室側壁近心尖部、肺動脈外側 CT檢查(圖2A~C):心包內可見大小約9.5 cm×8.9 cm類圓形占位灶,密度均勻,平掃CT值約為48HU,增強呈明顯不均勻強化,邊界尚清,心包內可見積液影。考慮良性病變。

圖2A~C CT平掃示心包內低密度影,動脈期腫塊邊緣呈明顯強化,靜脈期強化灶向腫塊中央擴展

鑑別診斷

【病理結果】

手術所見:心包腔左側可見大小約10 cm×9 cm占位,可見蒂,蒂位於左心耳處,與心臟及心包無粘連。術後病理:心包腔海綿狀血管瘤(圖3)。患者10天後出院,恢復良好。

心包海綿狀血管瘤的CT特徵為平掃呈邊界清楚的圓形或者類圓形低密度腫塊,對比增強掃描是海綿狀血管瘤的關鍵。動脈期腫瘤邊緣可出現散在斑片狀、結節狀明顯強化灶,接近同層強化大血管密度。靜脈期散在的強化灶相互融合同時向腫瘤中央擴展。本例病灶的影像學表現與上述一致。 綜上所述,心包海綿狀血管瘤發病率低,結合影像學表現,可提高該疾病的診斷價值,臨床上遇到該疾病可以儘早行手術治療,提高患者的預後。

【版權聲明】本平台屬公益學習平台,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喜歡本期內容的 求收藏 求轉發

如果您有ct片問題也可以直接頭條私信

想要知道更多的放射科相關內容可以微信關注放射沙龍公眾號

或者直接在應用商店下載放射沙龍app與放射科醫生在線互動學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