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防治宣傳周丨腫瘤vs癌症:我們不一樣!

藥葫蘆娃 發佈 2020-04-15T04:13:36+00:00

癌原作「岩」,讀yán。在我國八大方言的江浙話中,岩yán是讀ái的,因此後來便被讀成了癌。從文字的演化可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了瘤和癌的記載。但腫瘤和癌症,傻傻分不清楚啊!它倆到底是什麼關係呢?腫瘤≠癌症簡答來說,腫瘤的概念中包含癌症。腫瘤不一定是惡性的癌症,但癌症一定是惡性的腫

2020年4月15~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其主題是「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

癌症一直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敵人。我國是癌症大國,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等發病率居高不下。癌症也已成為我國人口的主要死因之一。據悉,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350萬人,死亡病例超過200萬人,死亡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自古有文字記載以來即有腫瘤的敘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瘤」字。我國現存最早的醫籍《內經》中就記載了不少的腫瘤類疾病,如「症瘕」「積聚」「噎膈」「乳岩」等。

同時,古代中醫將表面凹凸不平、質地堅硬如石的腫物(即較明確的惡性腫瘤)稱為「岩」,如「乳岩」(乳腺癌)。而古時「岩」字與象形字「嵒」(山上的石塊)相通,後人再加上「疒」(「病」字偏旁),就成為「癌」了。癌原作「岩」(古文:嵒),讀yán。在我國八大方言的江浙話中,岩yán是讀ái的,因此後來便被讀成了癌(ái)。

從文字的演化可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了瘤和癌的記載。但腫瘤和癌症,傻傻分不清楚啊!它倆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腫瘤≠癌症

簡答來說,腫瘤的概念中包含癌症。腫瘤不一定是惡性的癌症,但癌症一定是惡性的腫瘤。

腫瘤,從醫學意義上講,是人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顧名思義,就是新長出來的東西,多表現為包塊、腫塊。說得通俗一點,腫瘤就是在人體內新長出來的非正常的東西,就像是在不良環境下長出來的異類分子。

根據性質,腫瘤大體可以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而癌症,就泛指所有惡性腫瘤。

良性腫瘤生長緩慢,不會向人體其他器官或組織發生轉移。它的危害相對較小,一般在醫學可控的範圍內。

而惡性腫瘤,就像是一匹脫韁的野馬,生長速度很快,並且會肆無忌憚地向其他任何地方發展和擴散,常常不能得到及時控制,甚至危及生命。可怕的是,有時,良性腫瘤也會向惡性腫瘤轉變。

因此,即便是醫療技術發達的今天,人們依然談「癌」色變。

癌症的分類

嚴格意義上來講,癌症也分為兩大類,一類來源於上皮組織,稱為「癌」,常見的有肺癌、乳腺癌、胃癌、結腸癌等;另一類來源於間葉組織,稱為「肉瘤」,常見的有骨肉瘤、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常說的淋巴瘤和白血病(俗稱血癌),儘管名字里沒有「癌」或「肉瘤」的字樣,但同樣屬於癌症。

癌症的病因

癌症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的複雜過程,與吸菸、感染、職業暴露、環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亂等都有關係。

癌症的治療

截至目前,早發現、早治療依然是對付癌症最有效的辦法。在與癌症鬥爭的那些年裡,隨著人類對癌症不斷進化的認知,其治療手段也經歷了數次革命,最初癌症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要手段,隨著對於癌症認知的升級,放療和化療躋身癌症治療手段的行列。21世紀以來,隨著基因分子生物學的深入,靶向藥物問世。近些年來,國內外醫學專家另闢蹊徑,將目光轉向人體內天然的「抗癌戰士」——免疫細胞,開啟了全新的 「免疫治療時代」。

癌症的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那麼,癌症究竟該怎樣預防呢?

2018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發布了關於生活方式和癌症預防的專業報告。該報告給出了癌症預防的10大錦囊。

除此之外,預防性接種疫苗(如B肝疫苗、HPV疫苗)或者進行早期癌前病變篩查也是有效的防癌措施。對於特定的高危人群來說,定期到醫院體檢可以作為癌症篩查的「必修課」。

雖然癌症難以徹底消滅,但是其實它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可怕。人體細胞的衰老和變異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只要我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正確認識,把它當作一種慢性病來對待,學會與它和平共處,知己知彼,終有一天相信我們能夠戰勝癌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