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安眠藥物?最好的避免藥物的副作用?

中醫視界 發佈 2020-01-31T22:30:08+00:00

本類藥物有依賴性,長期應用後,停藥可能發生撤藥症狀。老年失眠患者推薦使用non-BZDs 或褪黑素受體激動劑。

目前臨床治療失眠的藥物主要包括

1、苯二氮卓類受體激動劑;

2、褪黑素受體激動劑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鬱藥物;

3、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

4、抗組胺藥物(如苯海拉明);

一、苯二氮卓受體激動劑

1、苯二氮卓類藥物(BZDs)

特點:具有鎮靜、抗焦慮、肌松和抗驚厥作用,對焦慮性失眠患者的療效較好。本類藥物有依賴性,長期應用後,停藥可能發生撤藥症狀。

典型代表藥物

阿普唑侖:半衰期為12-15小時,具有抗焦慮作用,對焦慮性失眠效果好。

艾司唑侖:半衰期為10-24小時,主要用於入睡困難和覺醒。

地西泮:半衰期為20-70小時,效價較低,對於早醒和驚醒後難以再入睡較有

常用苯二氮卓類藥物的用法用量和主要適應證

2、新型非苯二氮卓類藥物(non-BZDs)

特點:新型非苯二氮卓類藥物對 GABAA上的αl亞基更具選擇性,具有與BZDs類似的催眠療效。由於non-BZDs半衰期短,次日殘餘效應被最大程度地降低,一般不產生日間睏倦,產生藥物依賴的風險較傳統BZDs低。治療失眠安全、有效,長期使用無顯著藥物不良反應,但有可能會在突然停藥後發生一過性的失眠反彈。

主要藥物:此類藥物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和扎來普隆等。

唑吡坦:血漿消除半衰期大約為2.4小時,適用於偶發性和暫時性失眠症。

佐匹克隆:在改善睡眠質量方面與長效苯二氮卓類藥物相似,在縮短入睡時間上與短效苯二氮卓類藥物相近,服藥後殘餘效應和宿醉現象比苯二氮卓類藥物要少。與苯二氮卓類藥物不同的是,該藥長期使用無明顯的耐藥現象。長期使用後停藥,本品無明顯的反跳現象,偶見焦慮及停藥當晚入睡困難,而苯二氮卓類藥物撤藥症狀一般可持續到停藥的第三天,且多數苯二氮卓類藥物停藥後反跳性失眠現象很明顯。

右佐匹克隆:又稱艾司佐匹克隆,是佐匹克隆的右旋單一異構體。右佐匹克隆片較佐匹克隆具有療效強、毒性低等優勢。

佐匹克隆和右佐匹克隆兩種藥物針對失眠的療效及安全性相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均為味覺障礙、頭痛、頭暈、易激惹及噁心。

扎來普隆:屬於超短半衰期助眠藥,其消除半衰期僅約1小時(唑吡坦的消除半衰期約2.4小時,佐匹克隆約5小時,右佐匹克隆約為6小時)。扎來普隆可有效延長總睡眠時間、縮短入睡潛伏期及改善睡眠質量,且起效快速,但尚缺乏明確證據顯示扎來普隆可減少夜間醒轉次數及時間。,目前最新版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指南僅推薦扎來普隆用於治療睡眠起始失眠。在國外,扎來普隆的推薦起始劑量為10mg,可加量至20mg,日高量20mg。國內一般建議起始劑量為5或10mg,日高量10mg。扎來普隆應在就寢前30分鐘內服用,每晚只服用一次,連續使用不超過7-10天,確有必要時可酌情延長療程。相比於唑吡坦、佐匹克隆及右佐匹克隆,扎來普隆受到的關注相對較少。

相比於苯二氮䓬類藥物,GABAA受體變構調節劑(「Z藥」,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等)以其起效快、殘留效應輕、安全性高、成癮潛力低等優勢,逐漸成為主流指南推薦的一線助眠藥。

五、用藥提示:

1、失眠的干預措施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對於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應用藥物治療。

2、對於長期應用鎮靜催眠藥物的慢性失眠患者,不提倡藥物連續治療,提倡non-BZDs(如唑吡坦)間歇治療或按需治療的服藥方式,即每周選擇數晚服藥而不是連續每晚用藥。由於藥理學機制不同,抗抑鬱藥一般不採用間歇給藥或按需給藥的方式。

3、慢性失眠常與抑鬱症狀同時存在,在應用抗抑鬱藥物治療的開始階段,同時聯合短效 BZRAs (如唑吡坦)有益於儘快改善失眠症狀,提高患者依從性。

4、避免突然終止藥物治療,減少失眠反彈。減量的方法有減少用藥量或變更連續治療為間歇治療。

5、老年失眠患者首選非藥物治療手段,如睡眠衛生教育;當針對原發疾病的治療不能緩解失眠症狀,可以考慮藥物治療。老年失眠患者推薦使用 non-BZDs (如唑吡坦)或褪黑素受體激動劑。

6、妊娠期婦女使用鎮靜催眠藥物的安全性缺乏資料,由於唑吡坦在動物實驗中沒有致畸作用,必要時可以短期服用。

7、藥物治療應和行為治療及培養健康的睡眠習慣相結合。同所有的慢性疾病一樣,失眠的治療可能會長期存在。

8、服用某些藥物可能影響人體的正常睡眠如喹諾酮類藥物、含茶鹼或咖啡因的藥物、糖皮質激素等,某些抗抑鬱藥如氟西汀也可誘發或加重失眠。

9、提醒以上介紹的藥物需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切不可盲目自行購藥使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