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最新版《肝癌診療規範》,中藥抗癌作用已得到國外學者贊同!

肝膽疾病專家王東 發佈 2020-04-13T13:38:30+00:00

外科手術治療,包括肝切除和肝移植,是肝癌病人獲得長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肝臟儲備功能良好的CNLCIa期、Ib期和IIa期肝癌是手術切除的首選適應證,CNLC IIb期和 IIIa期肝癌病人,如果選擇得當,通過謹慎的術前評估,也可以選擇手術切除;對於不適合外科手術的肝癌患者,經動

原發性肝癌是目前我國第4位常見惡性腫瘤,以及第2位腫瘤致死病因,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肝癌防治的難點不僅在於不容易早期發現——大多數肝癌患者因為不重視定期查體而錯過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最佳時機,往往在出現症狀後才就診,此時多為肝癌中晚期;而且肝癌在外科根治手術切除後的復發率較高,依然是現階段必須重視的問題,應採取合理有效措施來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包括介入、藥物等;此外,由於大多數肝癌患者在就診時處於中晚期,雖然近年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是研究熱點,但昂貴的治療費用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中醫中藥恰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是依照近年來在肝癌診斷、分期及治療方面取得的最新臨床證據,特別是適應中國國情的研究成果,在2017年6月頒布的《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7年版)》基礎上,由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組織全國肝癌領域的多學科專家修訂並更新形成,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公開發布,是國內肝癌診療領域最權威的指南(以下簡稱《規範》)。

一、提高肝癌療效,首先要加強肝癌高危人群的定期監測和篩查:

對肝癌高危人群的篩查,有助於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肝癌療效的關鍵。《規範》指出,在我國,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過度飲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長期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種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齡>40歲的男性風險更大。

篩查手段:主要藉助於肝臟超聲檢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進行肝癌早期篩查;篩查頻率:建議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個月進行1次檢查。

超聲檢查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肝臟影像學檢查方法,有經驗的超聲醫生可通過超聲早期檢出肝內占位性病變,並結合超聲造影檢查鑑別診斷不同性質的肝臟腫瘤;一旦懷疑肝臟惡性腫瘤則需要進一步做肝臟增強CT和核磁(MRI)檢查,其中CT可用於肝癌的臨床診斷及分期,多模態MRI對肝癌診斷準確率要優於增強CT,特別是使用肝細胞特異性對比劑釓塞酸二鈉(Gd-EOB-DTPA)可檢出直徑≤1.0cm的極早期肝癌;當血清AFP≥400μg/L,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動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及消化道腫瘤,高度提示肝癌,血清AFP輕度升高者應動態觀察

二、提高肝癌療效,強調的是要根據肝癌分期進行規範化治療:

很多肝癌患者在確診後往往很迷茫,不知道該如何治療,輾轉不同醫院得到的答案也不盡相同,到底該選擇哪種治療方法呢?肝癌分期的出現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其對於預後評估、合理治療方案的選擇至關重要。國外有多種分期方案,如:BCLC、TNM、JSH、APASL等,現在我們也有了中國肝癌分期方案(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 CNLC),根據患者全身狀況、肝功能、有無肝外轉移、血管侵犯、腫瘤數目和大小分成 Ia期、Ib期、IIa期、IIb期、IIIa期、IIIb期和IV期。

外科手術治療,包括肝切除和肝移植,是肝癌病人獲得長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肝臟儲備功能良好的CNLC Ia期、Ib期和IIa期肝癌是手術切除的首選適應證,CNLC IIb期和 IIIa期肝癌病人,如果選擇得當,通過謹慎的術前評估,也可以選擇手術切除;

對於不適合外科手術的肝癌患者,經動脈化療栓塞術(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被公認為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可用於CNLC IIb、IIIa和部分IIIb期肝癌病人,門靜脈癌栓,肝動脈-門脈靜分流,以及肝癌切除術後復發的治療。

對於晚期肝癌病人,靶向藥物治療有可能縮小腫瘤、改善症狀並延長生存時間,但總體效果並不理想,可用於合併血管侵犯或肝外轉移的CNLC IIIa、IIIb期,門靜脈主幹或下腔靜脈瘤栓,以及TACE後進展的肝癌,國內已上市的一線靶向藥物為索拉非尼侖伐替尼,二線靶向藥物為瑞戈非尼PD-1屬於免疫治療,可與靶向藥物、化療藥物、局部治療等聯合。

三、國內有哪種藥物兩次被《規範》收錄?

前文提到肝癌治療存在兩個難點,第一是預防肝癌手術切除後的復發,第二是晚期肝癌的治療,《規範》中兩次提到了同一種藥物——槐耳顆粒,恰好在肝癌治療的兩個難點中都有「亮點」!不僅如此,槐耳顆粒還憑藉其出色的表現被收錄入另一個國家權威指南——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編寫的《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18版)》。

1)槐耳顆粒可減少肝癌切除後復發並延長病人生存時間!

《規範》數據顯示,肝癌切除術後5年腫瘤復發轉移率高達40-70%,這與術前可能已存在的微小播散灶或多中心發生有關,除接受密切隨訪外,對於具有高危復發風險的病人,在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肝切除術後接受槐耳顆粒治療可減少復發並延長病人生存時間(證據等級1)。所謂證據等級1是指通過設計良好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中獲得的證據,是藥物臨床試驗中最科學和準確的結果,這也是到目前為止中醫藥治療肝癌所獲得的最強有力支持!

2)晚期肝癌患者同樣可以使用槐耳顆粒!

《規範》致力挖掘中國傳統醫學潛力,特別提出在晚期肝癌的系統治療中,中醫中藥治療能夠改善臨床症狀,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減輕放化療不良反應,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除了採用傳統的辨證論治、服用湯劑之外,我國藥監部門業已批准了若干種現代中藥製劑,如槐耳顆粒等,病人的依從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較好。

四、槐耳顆粒抗肝癌的效果,真的有那麼神奇嗎?看看國外學者又做出了哪些研究成果?

1)槐耳顆粒使肝癌術後復發率降低33%

這是一項來自全國39家三甲醫院共同開展的大規模臨床試驗,在2011-2014年共招募到1044例接受肝癌切除手術後的患者,實驗組每天3次口服槐耳顆粒20g,經過長達2年時間的隨訪發現,服用槐耳顆粒的患者不僅絕大多數依然健在,而且復發率也明顯下降。

正是這項研究證實槐耳顆粒可作為肝癌術後輔助治療藥物,而且不管患者開始服藥時是否存在B肝感染、肝硬化、腹水等情況,槐耳顆粒的效果都相當穩定。這一研究成果,已被歐洲消化病學期刊《GUT》收錄,《GUT》雜誌是國際最具權威的醫學雜誌,在胃腸病和肝臟病學科的期刊中排名全球第二,能被這樣的雜誌收錄也證實此項研究的數據真實客觀。

2)藥用真菌槐耳,已用於抗癌治療上千年!

槐耳是擔子菌傘菌目中的一種,最早由中國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發現,也有人提出早在東晉年間《肘後備急方》中就對槐耳有提及,槐耳及其提取物被廣泛用於中醫治療中,特別是抗癌治療,其菌質發酵後的熱水提取物為槐耳清膏,經過熱水萃取、乙醇沉澱、脫蛋白以及凍乾等步驟,槐耳活性成分表現為一種淡黃色粉末。

槐耳顆粒於1992年獲批用於晚期肝癌治療,其主要成分是水溶性多糖,該多糖蛋白的單糖組成為岩藻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及甘露糖,植物多糖可以通過與細胞表面受體(包括CD14、CR3、Toll樣受體、清道夫受體以及Dectin-1)結合來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

3)日本學者發現槐耳顆粒具有促進腫瘤基因恢復的功能!

除了以往多個臨床及實驗室研究提示,槐耳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因子表達,進而預防腫瘤血管生成而具有抗腫瘤活性,槐耳還可以在G0/G1期誘導細胞周期阻滯,激活細胞凋亡蛋白酶級聯反應以及破壞腫瘤細胞線粒體功能。

日本學者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槐耳效應的分子基礎是基於對Hippo信號通路的影響,促進損傷細胞轉錄調控的正常化,有利於機體平衡的恢復,這其實也正是中醫中藥抗腫瘤中提出的「扶正祛邪」、「解毒祛瘀」、「陰陽平衡」等辨證施治的理論基礎;此外,日本學者在對使用槐耳的患者用藥前後RNA信息收集分析後發現,經過28天治療,患者的4000多個基因發生了改變,提示槐耳對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細胞增殖、內分泌系統等均可產生作用。

結語

《規範》的不斷更新對規範我國肝癌診療臨床行為、改善肝癌病人預後、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以及優化醫療資源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槐耳顆粒的臨床數據和結果無疑是中醫藥在治療肝癌領域中一次大的飛躍,不僅能減輕患者臨床症狀和延長生存期,還有確切數據證實其可降低肝癌術後復發。

槐耳這一自然界的饋贈,經現代醫藥技術提取出有效成分的現代藥物,也正靜靜等待人們慢慢挖掘自身更多的神奇功效;這不僅進一步證明中醫藥在肝癌治療方面的巨大潛力,也對中藥的現代研發方向有所啟示,就是通過規範深入科學的臨床實驗和實踐來規範中醫中藥治療,也期待著能有更多更好的中醫藥來彌補現代醫學的漏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