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哪一種腸息肉,都會增加腸癌發病率,要及時處理

普外科曾醫生 發佈 2020-04-26T22:53:12+00:00

特別要注意三種息肉:無柄鋸齒狀息肉、管狀絨毛腺瘤和絨毛狀腺瘤,這三種息肉不僅會增加大腸癌發病率,還會增加死亡率。

大腸癌是第三大常見的癌症,在全世界癌症死亡中排第二。腸鏡篩查可以降低癌症發生了和死亡率,因為腸鏡可以發現息肉,並且切除息肉。


很多朋友去體檢的時候,都可能被發現有腸息肉,醫生可能會告訴你,腸息肉切掉了就沒事了,但實際上可能並不是這樣的。

儘管研究人員已經將傳統腺瘤-癌序列研究得較為清楚,且大多數的結直腸癌都通過這個機制發展而來,但仍有20-30%的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為其它息肉,其中最常見的為無柄鋸齒息肉(sessile serrated polyps,也稱為無柄鋸齒狀腺瘤)。


無柄鋸齒息肉好發於近端結腸,在腸鏡下,比較隱蔽而且平坦,容易漏診,做息肉切除的時候,也有可能無法完整切除,而有殘留。那麼在兩次腸鏡複查的間隙,無柄鋸齒息肉就可能發展為結腸癌。

無論是哪一種腸息肉,發現之後,都需要考慮切除,然後需要定期複查腸鏡,但是,什麼時候應該複查,複查的時間間隔是多長,還缺乏統一的標準和高質量的循證醫學證據。

腸息肉切除之後,並不保險

最近權威雜誌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發文顯示,腸息肉切除之後,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還是會增加。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瑞典國家註冊中心的前瞻性數據,評估了與對照的個體(從普通人群中篩選而來)相比,不同類型結直腸息肉亞型患者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研究人員回顧性分析了瑞典全國胃腸道ESPRESSO組織病理學庫的數據,納入1999年至2016年間,行腸鏡檢查,並明確診斷有腸息肉的患者。

對於確診的每一例有腸息肉的患者, 研究人員都根據他們的年齡、性別、活檢年和居住區域等因素,從總人口登記冊中選取5個相應的普通人作為參照組。

腸息肉總共有五種類型:

1、增生性息肉;

2、無柄鋸齒狀息肉;

3、管狀腺瘤;

4、管狀絨毛狀腺瘤;

5、絨毛狀腺瘤。

最後,研究人員計算了有息肉和沒有息肉的人群,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和死亡率。

有近18萬患者納入研究

息肉組有高達178 377名患者納入研究,對照組有864 831名人員入組。

首次確診息肉的平均年齡如下:

1、增生性息肉患者,58.6歲;

2、無鋸齒鋸齒狀息肉患者,59.7歲;

3、管狀腺瘤患者,63.9歲;

4、管狀絨毛腺瘤患者,67.1歲;

5、絨毛狀腺瘤患者,68.9歲。

中位隨訪了6.6年,息肉組中有4278人發生率大腸癌,有1269例患者死於大腸癌;而對照組有14350例大腸癌,5242例患者死於大腸癌。

不同息肉發生癌症的風險不一樣

息肉組10年結直腸癌累積發生率見下:

➤增生性息肉為 1.6%;

➤無柄鋸齒狀息肉為2.5%;

➤管狀腺瘤為2.7%;

➤管狀絨毛腺瘤為5.1%;

➤絨毛狀腺瘤為8.6%;

➤同時有常規的息肉和鋸齒狀息肉,3.5%。

而對照組10年結直腸癌累積發生率為2.1%。

所有的息肉,都會增加癌症發病風險

發現腸息肉之後,即使切除了腸息肉,採取了積極的措施,還是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與對照人群相比較,各種息肉增加大腸癌發病的風險(HR)如下,均有統計學意義:

➤增生性息肉為1.11,發病率增加11%;

➤無柄鋸齒狀息肉為1.77,發病率增加77%;

➤管狀腺瘤為1.41,發病率增加41%;

➤管狀絨毛腺瘤為 2.56,發病率增加156%;

➤絨毛狀腺瘤為3.82,發病率增加282%。

三種息肉增加大腸癌死亡率

與結直腸癌死亡率呈正相關的有:

➤無柄鋸齒狀息肉(HR 1.74);

➤管狀絨毛腺瘤(HR 1.95)

➤絨毛狀腺瘤(HR 3.45)

與結直腸癌死亡率不呈正相關的有:

➤而增生性息肉(HR 0.90)

➤管狀腺瘤(HR 0.97)

總結與討論

這個大型的研究顯示,即使是發現息肉,並且切除了息肉,還是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特別要注意三種息肉:無柄鋸齒狀息肉、管狀絨毛腺瘤和絨毛狀腺瘤,這三種息肉不僅會增加大腸癌發病率,還會增加死亡率。


​這個研究提示我們,腸息肉切除了之後,還需要制定更為嚴格的複查手段,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最佳的複查時間間隔,防止在複查間隙患癌,及時發現新的息肉,及時切除,還需要提高腸鏡檢查的質量,防止漏診和誤診。

除了定期複查,還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已經有很多研究證實肥胖、缺乏運動、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大量進食加工肉和紅肉等因素為腸癌的高危因素,我們需要保持正常體重,適當運動,清淡低脂飲食。#清風計劃##健康科普排位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