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醫技高峰 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消化內科邁上新台階

西安晚報 發佈 2020-05-17T16:13:34+00:00

說起消化內科醫生,大家第一印象——他們是腸胃健康的守護者,診斷和治療人們的腸胃疾病。西安報業全媒體 張璐 鄧文聲。



  說起消化內科醫生,大家第一印象——他們是腸胃健康的守護者,診斷和治療人們的腸胃疾病。但是,消化內科醫生不僅僅只是守護腸胃。消化內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腸、大腸、肝、膽及胰腺等疾病為主要內容的臨床三級學科,由於消化內科疾病種類繁多,醫學知識面廣,所以醫生治療操作複雜而又精細。在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就有這樣一個團隊,憑藉精湛的醫療技術,他們將消化內科中應用廣、難度高的各項醫療技術運用得爐火純青,為患者構築了一道堅實的消化健康防護屏障。

內鏡技術全面開展

  市三院消化內科主任楊琦表示,消化內科經內鏡手術技術在不斷進步,與以往用外科手術解決問題的方式相比,用內鏡通過人體的天然腔道,深入人體內部進行手術,可保持消化道完整,讓病人創傷小、恢復快,還能降低醫療費用,縮短住院時間。

  現在市三院消化內科診治,很大一部分是內鏡下的診療,比如明確為消化道的早癌的患者,可以通過內鏡下黏膜剝離(即ESD技術),從而達到內鏡下微創即可臨床治癒癌症的效果。對於一些黏膜下的腫瘤,比如起源很深的間質瘤,以前醫生只能建議患者定期觀察,如果病變明顯長大,建議手術切除,現在消化內科可以通過內鏡下全層切除(即EFR技術),從而將病變完整切除;甚至可以通過打隧道的方式(即STER技術),將黏膜下腫瘤完整切除,同時還保留了消化道黏膜層的完整性,大大減少術後併發症發生。對於膽管、胰管病變患者,可以通過經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即ERCP技術),既能明確診斷,又能行治療,比如膽管結石取出、胰膽管支架置入等。

  還有一類賁門失弛緩的病人,這類病人長期受病痛的折磨,進食後食物無法順利通過賁門進入胃內,導致進食後嘔吐,營養不良,以前通過反覆的擴張、肉毒素注射等治療,但效果都不盡人意。現在可以通過內鏡下打隧道將食管下段括約肌切開(即POEM技術),治療效果明顯提高。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會因大出血而危機生命,市三院消化內科可以經過多次內鏡下的胃底靜脈精準斷流(即ESVD技術),使患者擺脫出血的風險。

  對於懷疑胰腺癌、膽管癌,難以取到病理活檢的患者,可以通過超聲內鏡下穿刺活檢(即EUS-FNA)明確診斷。重症急性胰腺炎合併假性囊腫形成的患者,可行超聲引導下囊腫內引流術。對急性闌尾炎患者,可以行內鏡下沖洗、取石、置入支架(即ERAT技術),從而治療闌尾炎,避免開刀,保留了闌尾的生理功能。充分體現了「微創治療」的優越性。

  痔瘡是許多人生活中的困擾,多伴有排便困難、便後滴血等,市三院消化內科傳承工匠精神,消化吸收國際前沿技術並積極探索新技術,在西安市率先開展內鏡下內痔硬化治療術,術後第二天患者痛苦就消失了。「痔瘡太折磨我了,沒想到我十幾年的痔瘡一下子就好了,太謝謝你們了!」做了此手術的患者無不感慨萬分。

介入治療蓬勃發展

  2020年1月,因腹部疼痛,64歲的陳大爺前來市三院消化內科就診,經腹部CT等檢查確診為肝癌中晚期,無法手術切除。楊琦主任帶領介入團隊經術前討論後,決定對患者實施D-TACE介入治療,栓塞材料選用載藥微球,用一根不到1mm的微導管將栓塞材料送至腫瘤部位,這種栓塞材料直徑僅有100-300μm,還可以在血管里「變形」,根據腫瘤血管粗細有效阻斷腫瘤的營養血管,讓腫瘤「餓死」,這種小小的微球將化療藥物吸附入球體中,直接在腫瘤中釋放藥物,與腫瘤零距離接觸,達到局部「毒死」腫瘤的目的。因為藥物均在腫瘤局部釋放,不會出現化療藥物導致的嘔吐等嚴重副反應,手術進行順利,僅在大腿根部留一個不到5mm的小針眼,第二天陳大爺就可以下床活動,知道腫瘤被消滅控制了,陳大爺家屬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楊琦主任表示,這種治療因微創、效果好、副作用小,已成為國際公認的肝癌中晚期及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最佳選擇,已成為市三院消化內科的常規治療方式。

  市三院消化內科不僅開展肝癌的TACE治療,還常規開展梗阻性黃疸的膽道引流(PTCD)、膽道支架植入、肝良性腫瘤介入治療(肝血管瘤介入栓塞、肝囊腫硬化術)、肝硬化所致門脈高壓相關介入治療(脾臟栓塞、經皮穿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硬化栓塞、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各種出血的診斷性造影及治療、外周動靜脈疾病介入治療(動靜脈血栓、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等,都已成為消化內科介入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市三院消化內科將永遠秉承以人為本,以技術為特色的辦醫理念,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技術,打造特色診療項目,引領地區消化疾病診治水平的提高,讓更多地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西安報業全媒體 張璐 鄧文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