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食品安全,大連發布重要提示!

遼瀋晚報大連時刻 發佈 2020-04-29T11:30:07+00:00

進入春季,隨著我市氣溫不斷回升,病原微生物開始繁殖活躍,食品容易腐敗變質,季節性食品也大量上市,食源性疾病進入高發期,容易發生食物中毒事件。

進入春季,隨著我市氣溫不斷回升,病原微生物開始繁殖活躍,食品容易腐敗變質,季節性食品也大量上市,食源性疾病進入高發期,容易發生食物中毒事件。為防範和減少食物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大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特發布春季食品安全提示:


一、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


春季是細菌滋生的活躍期,食物要燒熟煮透,隔夜飯菜必須冷藏保存,食用前確保未腐敗變質,並加熱徹底後方可食用。就餐前應檢查食物感官性狀是否異常、是否新鮮、餐具是否潔凈。注意不吃感官異常和未燒熟煮透的食物,不使用不潔凈餐具,同時要注意慎食生菜涼菜和近海貝類,避免細菌性食物中毒發生。


二、預防野菜中毒


春季野菜隨處可見,不要隨意採摘、購買、食用野菜。採摘野菜時,一定要注意附近是否有禁止採挖野菜的提示牌,不輕易採摘、食用自己不了解、沒有食用過或不認識的野菜,避免食用野菜中毒。


三、預防毒蘑菇中毒


春季是毒菇中毒多發的季節,購買蘑菇類食品時,應到正規的超市、農貿市場採購,並保存好購物憑證,不在散商游販處隨意購買。同時,要提高野蘑菇的鑑別能力,不隨意採摘野蘑菇,尤其是不採購、不製作、不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蘑菇。


四、預防發芽土豆中毒


春季是土豆的萌芽時期,因芽內含有毒物質龍葵素,攝入後易引起中毒,不要購買和食用發芽或皮肉大部分變為青紫色的土豆。儲存時應注意把土豆儲藏在低溫且無陽光直射的地方。


五、預防野生河豚魚中毒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魚因含有河豚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因食用野生河豚魚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河豚毒素在河豚魚卵巢和肝臟毒性最強,肌肉和血液中也有少量毒素,春季毒性最強,且無特效治療藥物。野生動物可能攜帶感染人的病毒。因此應嚴禁食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野生河豚魚、織紋螺和野生動物等。


六、選擇優良商家消費


選購食用農產品、預包裝食品應到證照齊全的超市、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保健食品需到許可銷售保健食品的藥店和食品經營店購買。外出就餐應選擇有許可資質,衛生環境好的餐飲單位就餐,不要選擇無證或衛生環境差的攤檔。網絡訂餐應選擇證照齊全、外賣平台展示餐廳環境良好、評價高、距離較近的餐飲單位訂餐,避免運輸時間較長,影響食物品質。不要相信各種誇大宣傳的 「補品」,沒有短時間強壯身體或提高學習成績的「靈丹妙藥」。


特別提醒


一旦發生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食物中毒典型症狀,一是要立即到附近正規醫療機構進行救治,不要亂服藥物,以免延誤病情。二是要向轄區相關監管部門報告,並注意保留消費憑證、病歷、剩餘食品、嘔吐物、排泄物等相關證據,避免因錯過最佳調查時機和證據不足而導致食物中毒認定困難。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可撥打12345進行投訴舉報,或及時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報告。

來源:半島晨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