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未婚少女,子宮比正常人大一倍,裡面全是腺肌症病灶!

子宮腺肌症科普 發佈 2020-04-28T05:39:52+00:00

從業多年以來,我一直專注於子宮腺肌症的治療,力求能為嚴重痛經、月經量大、嚴重貧血,又不願切除子宮的患者姐妹們,保住子宮,保留生育功能。

  我是王斌,是一名婦科主任醫師。從業多年以來,我一直專注於子宮腺肌症的治療,力求能為嚴重痛經、月經量大、嚴重貧血,又不願切除子宮的患者姐妹們,保住子宮,保留生育功能。自從2005年,我們王斌醫生團隊發明了保宮U手術,至今已經完成手術近7000餘例。多年的臨床經驗,我深知子宮腺肌症患者的痛苦,也遇到過不少的典型案例。她們從確診,到求醫,再經我治療收穫新生,這一個個鮮明生動的病例,都記錄在我的日記本中。為了讓更多的女性朋友對子宮腺肌症有所了解,也為了讓腺肌症患者們有所啟迪,我將分享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案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0年4月13日

  哪些女人會擁有133mm以上的大子宮呢?

  一是懷孕時,胎兒在不斷發育的孕婦;再有就是腺肌症患者,病灶越長越大時,子宮也會逐漸長大。臨床中,130mm、180mm、200mm的子宮,我都遇到過。但當湖南一位16歲的腺肌症患者,發來一張彩超單,單子上顯示她的子宮已經有133*86*76mm時,我還是感到很震驚。

  眾所周知,子宮腺肌症多發於30~50歲的經產婦,患病因素也多為剖宮產、流產手術所導致的子宮內膜異位。而近些年,來院診治的患者中,有不少年齡都在30歲以下,其中也不乏2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如今又遇到了16歲子宮已達133mm的腺肌症患者,這一個個鮮明的例子在提醒廣大的女性朋友們,子宮腺肌症患者的年齡逐漸趨向於低齡化。

  子宮腺肌症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指的是子宮內膜長到了子宮肌肉裡面,每個月來月經時,肌肉裡面的內膜出血,排不出體外,形成血包包,隨著每次月經的到來,血包包越變越大,就會產生劇烈疼痛。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找到子宮腺肌症發病的確切因素,一般認為患病因素與流產手術、順產、剖宮產手術、上環、取環等宮腔內操作有關係,但也有部分腺肌症病人沒有性生活史,所以目前腺肌症的發病原因沒有確切的定論。

  對於這個剛剛16歲,還在上高一的腺肌症患者,做為醫生我很是心疼。人生中最美好的時間段,她的生活卻被病痛全面包圍著。她諮詢我能不能做保宮手術,對於要不要做手術,我向她和她的父母講明了其中的利害關係。

  兩種選擇,一種直接做保宮手術,挖除病灶,保留子宮,將病痛趕出她的生活。但她年齡尚小,子宮又很大,術後要來30多年的月經,可能復發率會高一些,是有風險的。還有就是子宮大小的問題,先不論年紀,腺肌症患者133mm的子宮,已經很難再懷孕了,或者說幾乎沒有生育的希望了。但是這位患者的年齡實在是太小,生育在她今後幾十年的生活中很可能是最大的問題。

  另外一種,就是暫時緩解,先不手術。因為年齡的特殊性,她還是個高中生,學業為重。但如果選擇暫時緩解,那麼顯而易見,隨著時間推移,她的腺肌症病痛會越來越厲害,可能貧血也會越來越嚴重,子宮繼續增大,可能會壓迫膀胱、直腸、導致大、小便異常。而最大的風險是癌變,這也是最壞的結果。子宮腺肌症癌變的幾率大概在1%,但這只是總體癌變機率,對於像她一樣子宮已經超過80mm、甚至已經超過130mm的腺肌症患者來說,癌變的風險會成倍的增加。

  兩種選擇,在詳談時,我把情況都明明白白告訴了她的父母,對著小患者,我還是以安慰鼓勵為主。究竟選擇哪一種,還是需要她和父母一起好好商量下,根據實際情況切實考量,想清楚利弊關係,再做決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