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健康知識科普:預防肝癌,逆轉肝硬化,抗病毒是首位

vili肝病大講堂 發佈 2020-04-28T05:40:06+00:00

參考文獻:Cumulativeincid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eroclearance after Nucleos(t) ide analogue-induced hep

久病成醫,我相信戰友們都知道,HBV DNA代表病毒複製的活躍程度。

但HBV DNA轉陰說明B肝病毒的繁殖受到了抑制。然而,HBV DNA轉陰並非慢性B型肝炎治療的理想終點。

慢B肝治療過程

一般來說,慢B肝病人的治療過程分為3個階段。

1. HBV DNA轉陰。

2. HBeAg轉陰。這是B肝戰友們通常講的大三陽轉為小三陽,進入這個階段代表病情又有了好轉。

3. 第三個階段就是大家經常講的「拿金牌」——B肝表面抗原(HBsAg)的血清清除被稱為功能性治癒,是慢B肝患者能達到的最理想的狀態。據報導,自發、口服抗病毒藥誘導或干擾素誘導的HBsAg血清清除率分別為1-2%、1-2%或2%-7%。


換句話說,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很難達到這個目標。達到了臨床治癒後,患者的肝癌發生率會非常低,並且患者越早發生HBsAg血清學清除預後越好。

然而,很多患者在達到上述的第二個階段後,繼續服藥不能達到第三階段。能達到第三階段人仍是少數。

那麼很多小三陽患者就會關心自己發生肝癌以及進展為HBsAg清除的幾率。

小三陽拿金牌的幾率有多大?

那麼在小三陽患者中,肝細胞癌和HBsAg清除率為大約為多少呢?4月18日上線的一篇新研究給出了答案。

該研究發表於國際醫學雜誌《BMC Gastroenterology》,是一項回顧性隊列的研究。

研究共納入了1256例患者,這些患者都是在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治療前HBsAg和HBeAg都呈陽性的患者。也就是說,這1256例患者治療前都是大三陽。開始治療後,這1256例患者中由203例患者由大三陽轉為小三陽,研究人員對這203例患者中進行每6個月一次的隨訪。


這203例患者中只有12例轉為小三陽後停止服藥,其餘的都繼續服藥。這些患者入組時以及之後隨訪的一些指標都被檢查並記錄。

結果顯示,大三陽轉為小三陽的平均年齡為40歲(範圍20-84,跨度很大啊。感覺什麼時候轉小三陽都有可能)。患者的平均隨訪年齡為5年。轉為小三陽後的1-8年內,患者患肝細胞癌的累積風險為1.5-11.5%。肝硬化是肝癌發生的唯一顯著因素。轉為小三陽後的1-8年後,HBsAg血清清除率(奪金牌率)累計為3.5~18.7%。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大三陽患者服用口服抗病毒藥轉為小三陽後,仍有一部分患者會罹患肝細胞癌,這與患者變為小三陽時是否為肝硬化有直接關係。也有一部分患者獲得了血清學清除。

通過這篇文章,再一次印證了肝硬化對肝癌發生的影響。B肝患者應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提防肝硬化的發生。

參考文獻:Cumulative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eroclearance after Nucleos(t) ide analogue-induced hepatitis B e antigen Seroclearance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