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據病情下定合適的針灸處方?

青年中醫李鐸 發佈 2020-02-01T09:52:25+00:00

根據腧穴所屬經絡由於臟腑、經脈之間有著許多特定的聯繫,諸如表里配偶關係、同名經經氣相通關係、經脈之間的母子關係及交叉、交會關係等,於是針灸臨床上也就產生了許多按經配穴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根據腧穴所屬經脈,結合本經配穴、表里經配穴、同名經配穴、子母經配穴、交會經配穴等來選擇


針灸配穴處方就是把具有類似治療作用的腧穴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組穴位,也是辨證論治的結果。針灸選穴是針灸治療學中十分重要的內容。而如何選擇穴位,既體現了醫者的治療指導思想,又反映了醫者的針灸學術水平。

(一)根據腧穴所在部位

根據腧穴所在部位選穴,是最基本、最簡單的方法。許多針灸處方都是圍繞病變部位選穴配方的,尤其是對一些器質性病變,諸如甲狀腺腫大、帶狀皰疹、腱鞘囊腫以及各部關節扭挫傷,局部選、配穴更能充分發揮疏通局部經絡之氣的治療作用,體現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學術思想

(二)根據腧穴所屬經絡

由於臟腑、經脈之間有著許多特定的聯繫,諸如表里配偶關係、同名經經氣相通關係、經脈之間的母子關係及交叉、交會關係等,於是針灸臨床上也就產生了許多按經配穴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根據腧穴所屬經脈,結合本經配穴、表里經配穴、同名經配穴、子母經配穴、交會經配穴等來選擇合適的穴位。以體現「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學術思想,也突出臟腑、經脈之間的有機聯繫。例如地倉、頰車、內庭治面癱屬本經配穴法;支溝、陽陵泉治脅痛為同名經配穴法;肺氣不足配太白、足三里「培土生金」為子母經配穴法。

(三)根據腧穴的不同性能

每個腧穴都有各自的性能(也即「穴性」)和一定的主治特點,例如外關清熱解表,曲池祛風止癢,豐隆健脾化痰,陰陵泉清利濕熱等。穴性決定著主治範圍,主治又驗證著腧穴性能。有時更可以結合一個腧穴的特定穴性質來定穴,如內庭是胃經滎穴,「滎主身熱」,故內庭能清泄胃熱;陽陵泉為八會穴中的「筋會」,故治療筋脈拘急效果獨特;足三里能統治各種消化系統病症,實因其是胃經(下)合穴,「合治內腑」,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說;頭維治偏正頭痛、三陰交治脾肝腎諸疾又同屬交會穴的治療作用。

(四)根據腧穴的特定配伍方法

在古今數千年的針灸臨床實踐中,創造出許多固定的配伍方法,如合谷配太沖稱為「四關」,有疏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除濕、鎮痙寧神等多種功用;關元、三陰交均為肝、脾、腎三經的交會穴,所以,從古至今二穴聯用,廣泛治療泌尿、生殖、內分泌各系統的多種病症;肩髃、肩前配肩貞則稱之為「肩三針」,三穴以前、中、後的分布形式,廣泛聯繫著整個肩關節,為各種肩關節病之首選。

(五)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

中醫臨證,強調辨證論治。不同的「證」是由不同的病因病機演化而來。例如中風偏癱,針灸取穴大多是偏向於手足陽經的腧穴,這是由於風邪多犯陽經之故;內臟下垂之證,皆因中氣不足,故取氣海、脾俞、足三里,意在補中益氣;神志病證,基本上都與心神有餘或不足有關,處方中神門、心俞必不可少;若更兼痰蒙清竅,那自然又要配上豐隆這個豁痰要穴了。

.(六)根據針灸治療原則

熟知針灸治療原則,臨證配穴處方則有章可循。大凡癱瘓、肌肉萎縮之證,取合谷、曲池、伏兔、足三里等穴,因於「治萎獨取陽明」之論;關節扭傷取阿是穴點刺出血,乃是遵循「菀陳則除之」的治則;因感受風邪而致的皮膚瘙癢,取血海、膈俞,基於「治風先治血」的古訓;急性病症選腹募穴治,慢性病症選背俞穴治,又是「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學術思想的具體體現。

(七)根據治療方法和補瀉手法的不同

針刺或艾灸的不同治法,會產生不同的治療作用。例如外感疾患有風寒、風熱之異,內傷病證有虛證、實證兩端。若是外感風熱,大椎穴針之清熱解表;外感風寒,大椎穴灸之溫經散寒。若是胃腸實證,針中脘通調腑氣;胃腸虛證,灸中脘(或拔火罐)溫中止痛。而補瀉手法不同,也賦予同一針灸處方不同的意義。例如失眠和嗜睡、癲證和狂證,均可選照海和申脈治之。不同的是,失眠和狂證屬陽盛陰虛,應補照海、瀉申脈,是謂「補陰瀉陽」;嗜睡和癲證屬陰盛陽虛,則應補申脈、瀉照海,是謂「補陽瀉陰」。合谷配三陰交,既可墮胎,又能保胎。關鍵在於,墮胎應補合谷、瀉三陰交使氣旺血衰而起作用;保胎宜瀉合谷、補三陰交使氣衰血旺而產生效果(慎用)。

(八)根據古人和他人的經驗

根據經驗用法來選穴,一般用於奇穴、新穴和治病確有奇效但機理尚不清楚的腧穴。例如少澤治療乳少,至陰糾正胎位,條口透承山治療肩周炎,迎香透四白治療膽道蛔蟲症等。這類穴位也最容易受到質疑,要實事求是的認識這些腧穴的治療作用,經驗就是經驗,切忌作牽強附會之解,因為此經其他穴無此作用,此經本身的穴也無此作用。

(九)根據現代科研成果

在對腧穴的研究方面,許多成果已經初步揭示了一些作用機理。例如四縫作為治療小兒疳疾的特效穴,針後大大提高體內胰蛋白酶、胰澱粉酶和胰脂肪酶的活力,提高消化能力;同時增加血中鈣、磷的含量,而鹼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也有助於患兒骨骼發育和健康成長。針刺胃病患者的足三里穴,當胃弛緩時可使之收縮;當胃緊張時可使之弛緩,並可解除幽門痙攣狀態,這才使足三里既能治療胃下垂,又能緩解胃痙攣。針刺太沖、陽陵泉二穴,既能增強膽囊收縮次數和力度,使膽汁排泄量增加,又能緩解膽道口奧狄括約肌的痙攣。前者有利於排出膽結石、蛔蟲和消除黃疸;後者可止膽石症、膽道蛔蟲症引起的絞痛。凡此,都可以為我所用,也增強了說服力。

選穴的途徑還有很多,以上僅是摘其要而述之。選穴時也不可前後矛盾。例如說近視、夜盲本屬肝血不足,本不應該用肝經的「子」穴行間,但誤用後還要誤解為行間能疏肝理氣、平降肝火,豈不是一錯再錯?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