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研究」暖風吹來,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現長期生存機會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發佈 2020-04-26T10:44:56+00:00

由於肺癌沒有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很多病人一經發現已經處於晚期狀態,失去了手術機會,治療效果不容樂觀。對於治療效果多年裹足不前的局部晚期肺癌,太平洋研究專門針對其瓶頸,設計成嚴謹的前瞻、雙盲和對照研究,於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全世界數十家醫療中心納入709例無法手術的局部晚

肺癌是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居首的惡性腫瘤,其在我國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預測,到2025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肺癌將發生在我國。由於肺癌沒有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很多病人一經發現已經處於晚期狀態,失去了手術機會,治療效果不容樂觀。其中,大概有1/3的肺癌病人在初次發現的時候屬於「局部晚期」。

什麼是局部晚期肺癌?

局部晚期肺癌主要是指由於發現不及時,腫瘤已經生長比較大,或者已經發生了胸腔內縱隔淋巴結轉移的情況。雖然有「晚期」二字,但所有的腫瘤轉移病灶還局限在胸腔內,並沒有出現遠處臟器和組織的轉移,因此兼具了「局部」和「晚期」這兩個特點,這個分期的患者處於治療的關鍵窗口期,是能否實現臨床治癒的分水嶺。

因此,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療策略,既要針對腫瘤局部侵襲的解剖特點,同時也要兼顧腫瘤已經擴散的生物學特徵。多年來,如何將手術和放療等局部治療手段與全身的藥物治療進行結合來提高療效、提升臨床治癒率、延長病人生存一直是醫生和科學家探討的熱點問題。

同步放化療是不可手術的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療標準,但我們能否做得更好?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和探索,人們發現對於轉移相對比較嚴重、無法進行手術干預的局部晚期肺癌病人,採用化療的同時進行放療的方法是最好的選擇,也就是說在進行4~6個療程的含鉑化療的同時,進行大概一個月左右的放射線照射,可以很好地控制腫瘤,並可使病人的生存時間明顯延長,結果優於單純化療或者放療。

因此,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化療同時聯合放療在治療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病人中的作用已經被奉為圭臬,成為了治療的標準(Schaake-Koning C, et al. N Engl J Med. 1992;326:524–530; Jeremic B, et al. J Clin Oncol. 1995;15:452–458; Jeremic B, et al. J Clin Oncol. 1996;14:1065–1070),但治療效果也一直原地徘徊,僅有15%-30%的局部晚期病人在這樣的治療下可以活過5年。

於是很多醫生就在思索:在同步化放療後繼續使用藥物維持和鞏固一段時間,能否進一步提高療效、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以盡力達到臨床治癒呢?但在此理念下開展的多個臨床研究,無不因為化療藥物毒性大、無法長期使用而導致研究鎩羽而歸。(Senan S, et al. J Clin Oncol. 2016;34:953–962; Vokes EE, et al. J Clin Oncol. 2007;25:1698–1704; Lilenbaum R,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10:143–147; Ahn JS, et al. J Clin Oncol. 2015;33:2660–2666; Hanna N,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5755–5760; Kelly K,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2450–2456)

近年來,免疫治療這個新的藥物療法的出現又重燃了人們的希望,很多研究開始嘗試把免疫治療藥物加入到同步放化療方案中,以期能提高局部晚期肺癌的療效,這就有了著名的太平洋研究(Pacific study)。

太平洋研究(PACIFIC study)是怎麼做的?

對於治療效果多年裹足不前的局部晚期肺癌,太平洋研究專門針對其瓶頸,設計成嚴謹的前瞻、雙盲和對照研究,於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全世界數十家醫療中心納入709例無法手術的局部晚期肺癌病人,給予不少於2個周期的含鉑放化療後,按2︰1隨機分為試驗組(473例,使用度伐利尤組)和對照組(236例,使用安慰劑),在放化療結束後1~42天內分別靜脈給予度伐利尤(10 mg/kg)和安慰劑,每2周一次,鞏固治療12個月。

研究結果顯示,同步放化療後使用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免疫治療,降低了近32%的死亡風險,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期為16.8個月,3年總生存率更是高達57%,預期5年生存率將超過50%,意味著一半以上的局部晚期病人生存時間大於5年,遠遠高於同步放化療15~30%的5年生存率。

此外,免疫治療具有「長拖尾」現象,也就是說某些治療後有效的病人療效持續時間會非常長,這一突破性進展為廣大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臨床治癒的希望。


太平洋研究暖風吹來,是肺癌研究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PACIFIC研究的設計思路和理念先進,克服了幾十年來研究探索過程中一直存在的瓶頸,被譽為肺癌研究歷史上里程碑式的進展。該研究選擇了局部晚期肺癌這一治療非常複雜、療效不好的人群為研究對象,在傳統的同步放化療後再用免疫藥物度伐利尤進行鞏固治療,結果發現這一治療模式可能為病人帶來長期生存的希望。

正因為被譽為里程碑式的研究,研究結果兩度發表在著名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包括我國在內的幾乎所有國家都更改指南,將同步放化療後使用度伐利尤維持治療一年作為無法手術切除的肺癌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越來越多的局部晚期患者將從中獲益並獲得長期生存的機會。

值得高興的是,2019年12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批准PD-L1免疫抑制劑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用於在接受鉑類藥物為基礎的化療同步放療後未出現疾病進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療,惠及中國患者。

註:本文「局部晚期肺癌」為「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簡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