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戰略儲備」,持續發揮藥效:何為藥物的血漿蛋白結合率

小侃大夫的話 發佈 2019-12-30T12:34:23+00:00

「藥物進入血液循環之後,相當大一部分會被血漿中的蛋白吸附。被血漿蛋白吸附的藥物分子,不能發揮藥理作用。」讀完這句話,是不是感覺不可思議?果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嗎?先大致了解一下血漿蛋白。 「血濃於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血液中的蛋白質血液中除了水和血細胞,還有蛋白質。

「藥物進入血液循環之後,相當大一部分會被血漿中的蛋白吸附。被血漿蛋白吸附的藥物分子,不能發揮藥理作用。」

讀完這句話,是不是感覺不可思議?果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嗎?

先大致了解一下血漿蛋白。


「血濃於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血液中的蛋白質

血液中除了水和血細胞,還有蛋白質。

按照成人大約3升的血液計算,大約含有200g的蛋白質。各種蛋白質,大致占據了血液質量的6%。

要知道,某著名品牌的高端奶品,宣傳點是「每百毫升含有不低於3.3g的蛋白質」。這3.3%和血液中的蛋白質含量比起來,幾乎差了一倍。

單單就蛋白質含量來看,血不止是濃於水,還濃於奶呢。

血液中蛋白質的作用,包括有維持血液的膠體滲透壓與酸鹼度、營養儲備、參與凝血和抗凝血功能、參與機體的免疫功能等。這些功能都十分重要,無論單獨挑哪一個功能出來講,都可以講成一個專題。

除了這些功能,血液中的蛋白質還有一大功能和今天的出題相關,那就是:運輸功能。

將血漿蛋白稱之為血液中的運輸大隊,最恰當不過了。


血液中的運輸大隊,不只止是運送藥物

蛋白質有很多特點,選兩個來說:一,分子量大,蛋白質分子在眾多藥物分子面前,是一大個子;二,蛋白質既親水、也親脂。想像一下雞蛋清,可以同水任意比例混合,也可以把黃油均勻打散在蛋清里。

蛋白質的個頭大,就像是一輛重型載貨汽車,游弋在血液循環中。遇見脂溶性的藥物分子,由於其有親脂性,蛋白質可以輕易地一把就把藥物分子攬進懷裡,「載貨汽車」就此裝上了貨,一同「起飛」,遨遊人體。

課代表舉手提問了:不吃藥的時候,哪有那麼多的藥物分子讓血漿蛋白來運輸。在沒貨拉的日子裡,血漿蛋白都在忙些什麼事呢?

血漿蛋白平日裡也有活兒干。人體各個系統紛繁複雜,存在有各種各樣的化學物質,包括各種激素、神經遞質等。含量不高,作用十分重要。

機體合成這些物質也花費了一些功夫,但有一個問題:這些分子很容易從腎臟中濾出,並會隨著尿液一同排出體外。

辛辛苦苦合成的生命物質就讓尿給帶走了,這可不行。幸好血液中有血漿蛋白,血漿蛋白的分子量大,不易從正常的腎臟中漏出,同時也保護著運載的化學物質,一同截留在人體中。

血漿蛋白也不會一直霸占著「貨」不放手,也看「市場行情」來辦事:血液中游離的物質少了,相當於市場供應量降低,就會適當釋放一部分出來;相反,血液中某種物質大大地富餘時,那就別閒著,統統裝在「車斗」里,等到市場行情有變化時再行「減倉」。

遇見藥物時也是一樣的道理,尤其是遇見游離在血液循環中的脂溶性藥物,血漿蛋白在數毫秒內行動,迅速敞開身上的結合位點,與游離的藥物分子進行結合。

於是,藥物進入人體之後,實際上是處於兩種狀態:已經被血漿脂蛋白「俘獲」,成為結合性藥物;還沒有被結合,處於單身狀態的游離藥物。


結合了有啥用?藥物被結合了還能繼續起作用嗎?

只有游離藥物分子,才能發揮藥理作用,這是事實。

那些被結合的藥物,更像是人體在進行「戰略儲備」。藥物被結合在血漿蛋白胖乎乎的身上,雖然不會起到藥理作用,但仍舊處於備戰狀態,一旦身體內游離的藥物濃度下降,結合的藥物就會被釋放出來,成為游離的藥物,並運送到在靶器官發揮作用。

血漿蛋白是出色的「投機商」,低位減倉、高位空倉是基本原則,嚴格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從來沒有失手過。

需要提醒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游離藥物都會被血漿蛋白結合,不同藥物被結合的比率是不一樣的。

例如青黴素,有大約一半的游離藥物分子會被結合;抗凝藥物華法林,約九成都會被血漿蛋白俘獲;而水溶性高的二甲雙胍,在血液中幾乎不會被血漿蛋白所結合。

藥物被吸收入血後,與血漿蛋白結合的百分率,被稱之為血漿蛋白結合率。

上述的青黴素的血漿蛋白結合率大致為50%,華法林則是90%,而二甲雙胍就是0了。


了解蛋白結合率有什麼用?

對於藥學家來說,藥物的蛋白結合率是很重要的評價指標。

對於蛋白結合率很低的藥物,由於在人體內幾乎沒有緩衝,直接通過肝腎進行代謝,因此尤其應該注意肝腎功能變化對藥物代謝的影響。

對於蛋白結合率很高的藥物,由於只有游離的藥物可以起到藥理作用,因此血漿蛋白結合率的微小變化,可能會造成有效血藥濃度的劇烈變化。

某藥物,在甲體內的血漿蛋白結合率是98%,在乙體內是99%,那麼應用相同劑量的該藥物之後,甲體內游離的藥物濃度可達到乙的2倍。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蛋白結合率很高的藥物,由於血漿蛋白結合率差異的存在,使得個體間用藥差異變得明顯。有必要的時候,還需進行血藥濃度監測,來保證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藥物代謝動力學中的表觀分布容積、藥物半衰期、藥物的清除率等參數,都是和的蛋白質息息相關。

不過,這些都是藥學人員需要考慮的因素。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用處就是——知道藥物的蛋白結合率是怎麼一回事,看藥品說明書不再一頭霧水。




參考文獻:姚文鑫,劉煒,劉治軍.聯合應用高血漿蛋白結合率的藥物必定會導致有臨床意義的相互作用嗎?[J].藥物不良反應雜誌,2019,21(4):285-28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