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高血壓患者突發心梗去世!老年人血壓多少達標?這水平剛剛好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發佈 2021-09-20T00:26:24+00:00

前幾天在小區里碰到李大爺,手裡拿著一大包藥,說是剛從醫院回來。李大爺得高血壓20多年了,一直堅持吃藥,如今已經70多歲的他,身體還算硬朗。眼瞅著年紀越來越大,李大爺也開始陷入焦慮。自己得高血壓這麼多年,會不會突然就腦梗、心梗了?血壓越來越難控制,是不是藥量也得加倍才行?

前幾天在小區里碰到李大爺,手裡拿著一大包藥,說是剛從醫院回來。李大爺得高血壓20多年了,一直堅持吃藥,如今已經70多歲的他,身體還算硬朗。眼瞅著年紀越來越大,李大爺也開始陷入焦慮。自己得高血壓這麼多年,會不會突然就腦梗、心梗了?血壓越來越難控制,是不是藥量也得加倍才行?

李大爺說,剛得高血壓那會,醫生告訴他雖然超過140/90mmHg才算高血壓,但最好還是把血壓降得低一點,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最好。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拿130/80mmHg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可是,年紀越大,血壓越高,從一種藥加到兩種藥、三種藥,現在的血壓還是經常在130/80mmHg以上,有時都會超過140/90mmHg。所以他才會焦慮,整天擔心自己會得什麼大病。

李大爺的經歷,讓我想到了另外一位患者。

患者老劉,得高血壓也有很多年了,而且他不僅有高血壓,還有糖尿病。因為經常來買藥,而且這人很有意思,喜歡聊天,所以大家對他的印象特別深刻。可是,就在前段時間,聽說他突發心梗去世了,其實也才剛剛70歲而已。

之所以想到他,是因為他的態度和李大爺全然不同。或許是性格的原因,大大咧咧的老劉,對待高血壓和糖尿病,也全然不在乎。他每次來買藥,給人的感覺都是,他的目的不是買藥,而是為了找人聊天而已。有一次給他量血壓,發現已經到150mmHg多了,藥店人員告知這個血壓水平已經高了,最好去醫院查一下,可能需要重新調整用藥。可老劉卻說,他都快70歲的人了,能把血壓控制到這個水平,已經很不錯了,沒必要換藥。

結果,剛剛70歲的他就這樣送了性命。

兩位患者代表兩個觀點,一個追求更低的血壓目標,一個覺得老人的血壓高點也沒事。

其實,倆人的觀點都有點偏激。李大爺是過于謹慎了,才把自己搞得這麼焦慮,而老劉又過於大意了,才讓自己早早丟了性命。

李大爺只是單純血壓高點,沒有其他的合併症,血糖和血脂也都是正常的,在他這個年紀,能把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就已經算是合格了,甚至可以放寬至150/90mmHg。

可是老劉不同,他有高血壓,還有糖尿病,發生腦梗、心梗等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本來就很高,對於該類高風險人群,血壓達標值都應該在130/80mmHg以下,可他偏偏不信邪。覺得老人的血壓高點也沒事,結果發生悲劇。

如果倆人的觀念換一下,或許都能好好的。

老年高血壓患者到底血壓控制到多少才算達標?

1. 指南推薦:因為老年人大多存在動脈硬化,所以收縮壓標準可以適當放寬。根據指南推薦,65-79歲的普通老年人,血壓≥150/90mmHg時推薦開始藥物治療,≥140 /90mmHg時可考慮藥物治療;≥80歲的老年人,收縮壓≥160mmHg時開始藥物治療。

65-79歲的老年人,初始降壓目標為<150/90mmHg;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至<140/90mmHg。≥80歲的老年人應降至<150/90mmHg。對於高血壓合併有糖尿病、冠心病、心衰、蛋白尿等疾病的患者,推薦降壓目標為<130/80mmHg。

2. 研究表明:就在前段時間,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以我國60-80歲的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與標準治療(降壓目標為130-150mmHg)相比,強化治療(降壓目標為110-130mmHg)可使得不良事件風險降低26%,包括中風、心梗、心衰、房顫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最終結論認為,我國老年高血壓患者收縮壓降至130mmHg以下,可帶來明顯的心血管獲益。

綜合上述觀點,王藥師想說的是,即便都是老年人,降壓目標也因人而異。血壓不是越低了越好,但高了一定不好。老年患者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來合理降壓。既不能和李大爺一樣,對降壓要求過於苛刻,也不能像老劉一樣,對降壓要求過於放鬆。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重視高血壓,在可以耐受的前提下,儘量降低到130/80mmHg以下。若像李大爺一樣,吃了三種藥都沒辦法降到這個水平以下,也沒必要繼續加藥,更沒必要庸人自擾。但是對於心血管高風險人群,最好還是要降到130/80mmHg以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