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患者補鈣為什麼要喝牛奶?喝不了怎麼辦?護士長告訴你

楊護士長談健康 發佈 2019-12-30T01:22:41+00:00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們攝取鈣量偏低,而蛋白質攝取量卻偏高,這是導致骨質疏鬆症的重要不利因素。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們攝取鈣量偏低,而蛋白質攝取量卻偏高,這是導致骨質疏鬆症的重要不利因素。而臨床認為骨質疏鬆的主要發病原因是鈣與維生素D的缺乏。那我今天就來個大家談一下鈣對骨質疏鬆患者的作用:

鈣適中化學性質非常活潑的金屬,在空氣和水中可迅速被氧化成為氧化鈣、氫氧化鈣,最終轉變為我們常見的碳酸鈣,其中很多鈣的化合物對我們的身體有著非常重要的營養學及生理學意義。其中構成骨骼是鈣的最重要的功能。

判斷一個人是否發生了骨質疏鬆和骨質疏鬆發生的嚴重程度時,骨骼中鈣含量以及鈣的流失速度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如果把骨骼比作一座建築的話,改就是建築材料之中的水泥。

骨骼中鈣並不是骨骼中的「永久居民」,他們不斷地進進出出,在正常情況下,只要進出的速度保持平衡,骨中的鈣量就可以保持恆定,骨骼就不會缺鈣,我們就不會發生骨質疏鬆,但往往事與願違。

為什麼醫生一般會建議骨質疏鬆患者在家多喝牛奶?

牛奶中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及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牛奶蛋白質主要是由酪蛋白、乳清蛋白等優質蛋白質組成,非常適合人體利用,而且容易消化吸收。乳脂還含有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和磷脂,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脂肪。乳糖是乳類特有的碳水化合物,它能促進鈣、鐵、鋅的吸收,有助於調節體內酸鹼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牛奶含鈣多,且吸收利用率也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每100毫升含鈣量為100~120毫克,並且人體對牛奶中鈣的吸收率也比一般食物和補充劑稍高一些。如果每天喝300毫升牛奶可獲得300毫克以上的鈣,相當於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鈣供給標準的40%,再從其它食物中攝取一定的鈣,基本可以滿足要求。

牛奶中較高的鈣吸收主要與其所含維生素D有關,因為維生素D能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另外,牛奶中特有的酪蛋白磷酸肽,是一種含磷的生理活性肽,可與鈣離子和鐵離子結合形成可溶性的絡合物,避免鈣、鐵在小腸中性或弱鹼性環境下形成沉澱,有效促進人體對鈣、貼的吸收。

牛奶雖好,但不是人人都能喝!喝不了牛奶的人怎麼辦?

牛奶雖然是補鈣的最佳食品,但有些人不願喝牛奶,或者喝了牛奶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狀,如腹脹、腹鳴、產氣甚至腹痛或腹瀉等。這是由於體內缺乏乳糖酶所致,是牛奶中的乳糖在小腸中不能充分分解,進入大腸後發酵而導致的消化不良,從而發生乳糖不耐受。雖然有研究發現,如果從小堅持每天喝牛奶,則有可能阻止或延遲乳糖不耐受的發生,即使發生,也不必擔心,因為絕大多數的人並非完全沒有乳糖酶,所以再喝奶是一定要做好以下5點:

(1)不要空腹喝牛奶,應該伴著牛奶進食一些穀類食物,如麵包、饅頭、粥等。這樣,一方面保證了早餐有較多的能量,以應付上午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牛奶與糧食一起食用,可延長其在小腸中的吸收過程,緩解乳糖不耐受症狀。

(2)可以採用少量多次飲用牛奶的方法,避免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症狀。

(3)改喝酸奶或奶酪也是不錯的選擇,酸奶是牛奶中加入乳酸菌發酵而成,發酵的作用是分解掉一部分乳糖,使之變為半乳糖及葡萄糖。而半乳糖和葡萄糖的消化不需要乳糖酶的參加,所以不會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症狀。

(4)有胃腸炎症患者,常會加重乳糖不耐受症狀,這時候必須要暫停飲用牛奶,改用都叫、米湯之類的更容易消化的食物。等腸胃功能恢復後,再重新喝牛奶。

(5)飲用牛奶時,同時服用乳糖酶,可以幫助乳糖的消化。

最後,楊護士長還要提醒大家:在喝牛奶的時候為了防止鈣吸收的減少,不要長時間高溫蒸煮也不要冰凍冷藏。因為高溫會使牛奶中的鈣出現磷酸鈣沉澱現象,從而降低鈣的吸收;低溫冷藏,其中的脂肪、蛋白質分離,會使牛奶味道明顯變淡,使牛奶中的鈣及其他營養成分不易被吸收。@南方健康@頭條健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