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項鍊」哈德良長城——悠久歷史、絕美風光和古羅馬

佳寧姐姐說歷史 發佈 2020-05-19T02:20:52+00:00

中國長城是世界第七大奇蹟,恢弘的明長城綿延於崇山峻岭之間達8851.8千米,歷代長城加起來也足有21196.18千米。

中國長城是世界第七大奇蹟,恢弘的明長城綿延於崇山峻岭之間達8851.8千米,歷代長城加起來也足有21196.18千米。長城是冷兵器時代特殊的軍事防禦工程,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結晶。如今,每當夕陽落下的時候,長城沐浴在夕暉晚照下猶如一條巨龍一般恢弘壯麗,不由得讓人想起清代名臣張廷玉的那句「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

但長城非中國之獨有,在遙遠的英倫半島上也有一座猶如項鍊一般橫穿英格蘭的長城,它就是哈德良長城,位於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巧妙的將這兩個地區隔離開來。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它是由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一個島國。

公元43年左右,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征服不列顛,從此將不列顛群島的一部分,主要是英格蘭納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在此之前,聞名世界的凱撒大帝儘管也曾經踏足過英格蘭,但是卻並沒有在那裡建立起羅馬帝國強而有力的統治。

直到克勞狄一世在位時期率領四萬人馬用了三年時間才征服英格蘭,從此開始了對英格蘭長達四百年的統治。羅馬帝國統治英格蘭時期時常面臨著來自北方的蘇格蘭的入侵,在漫長的歷史中,蘇格蘭和英格蘭完全是兩個對立的政治實體,直到1707年時才和英格蘭王國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

哈德良長城的建造首先來自於蘇格蘭人對羅馬帝國領土的不斷入侵,其次當羅馬帝國的帝位傳承到普布利烏斯·埃利烏斯·哈德良,即五賢帝之一的哈德良皇帝的時候,羅馬帝國的擴張政策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後繼無力。於是他一改歷代羅馬皇帝奉行的擴張政策,轉而奉行保守的防禦姿態,停止了之前羅馬帝國的擴張進程。

最終把羅馬帝國短暫的從戰爭的泥沼中拖了出來,這也使得羅馬帝國在他治下呈現出一個短暫的寧靜與和平時期。因此他也被評價為「友善而不失威嚴、嚴肅而不失風趣、節儉而不失慷慨、多才多藝而又追求變」的一個人,《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更說哈德良皇帝治下的羅馬帝國是一個「人類最幸福的年代」。

崇尚和平的哈德良皇帝抵達英格蘭視察的時候,鑒於英格蘭北部頻頻受到英格蘭的侵擾,而羅馬帝國又無力無心征服蘇格蘭。於是在他的授意下,哈德良長城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建造。從公元122~127年這段時間內,哈德良皇帝調動超過3個羅馬軍團的力量建造了長達117公里的哈德良長城(高約5米,中國長城平均高約7米)

並配套修建有城堡和眺望塔等軍事設施,這條長城的走向與萊茵河相同,西起英格蘭索爾威灣,東抵紐卡斯爾,由此橫斷大不列顛島,宛如一條項鍊一般戴在大不列顛島的脖子上,因此美稱「英倫項鍊」。羅馬皇帝安敦尼·庇護在位期間,他將羅馬帝國在英格蘭的領土又向北推進了不少,在東起福斯河灣,西抵克萊德河灣之間又再次修建了一條長達59千米的安敦尼長城。

哈德良長城和中國長城一樣發揮的都是相同的作用,目的是為了抵禦和防範北部的蘇格蘭人。這條將整個大不列顛島橫斷,且高達5米的長城對阻礙蘇格蘭人的南下確實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而在城牆的南北兩側,羅馬人還挖掘了3米寬9米深的壕溝,哈德良長城每隔1481米左右就會修建一個城堡。

每個城堡里可容納60人左右的兵團,而在城堡和城堡之間又有兩座瞭望樓,一旦守衛的士兵發現敵人進攻,就會猶如中國古代的守衛們一樣點起狼煙,以此警告和傳達軍事訊息。而沿著哈德良長城,羅馬人修建了16座要塞,這些要塞里主要是軍隊駐紮的大部隊、營房、糧倉和醫院所在地,每座要塞分布著500~1000名羅馬士兵,其中包括騎兵和步兵。

如此算下來,羅馬帝國沿著哈德良長城已經布下超過一萬名的軍事部隊以抵禦和防範蘇格蘭人的進攻,儘管羅馬人的設計是圓滿的,但現實是哈德良長城建造完畢後,實際上並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因為蘇格蘭人實際上並不具備發動大規模入侵英格蘭的戰爭,因此這反倒讓哈德良長城的存在顯得有些雞肋了。

因此在英國歷史上關於哈德良長城的相關文學描述和戰事記載非常的少,相比之下,中國的長城則在它過去的歷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也不乏許多以「長城」為主題的詩歌和文學劇本。譬如「孟姜女哭長城」,唐朝李益寫的《登長城》,「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有日雲長慘,無風沙自驚。當今聖天子,不戰四夷平。」

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羅馬帝國駐防在哈德良長城的軍隊也陸續撤走,最終淪為棄守,羅馬帝國滅亡以及不列顛群島陷入割據時期,哈德良長城更是淪為廢棄物。從此,在漫長的歷史中它開始逐漸受到破壞,大量的石磚被盜走,有些地方被填平造路。

而如今殘存下來的哈德良長城已經得到英國政府妥善的保護,但數千年的歷史變遷,使得哈德良長城早已不復當年的恢弘壯闊。低矮的石牆沿著當年的路線斷斷續續的分布在島嶼上,沿著蜿蜒起伏的丘陵時高時低的排列著,在長城的兩側有牧場,有農田,沒有大片的森林。

因此在天氣晴朗,視線不錯的時候,站在高高的山丘上眺望哈德良長城時,就會看到它宛如一條銀色白龍沿著山丘彎彎曲曲,時高時低的蜿蜒著。而它的南北兩側是鬱鬱蔥蔥的牧場,很少有大面積的樹林遮掩視線,另外由於英國的地形總體以低山高原為主,人們可以輕鬆的沿著哈德良長城散步放鬆自己。

倘若走的累了,還可以在長城兩側的草地里躺下來休息,徜徉在潮濕涼爽的海風中,藍天,白雲,微風,綠色的草場和綿延起伏的山丘,以及在一條1800多年的城牆的陪伴下,細細感受和回憶羅馬帝國昔日的榮耀和輝煌,一個偉大文明的衰落。

如今,低矮的哈德良長城猶如一個衰老的老人靜靜坐落在不列顛群島上,從公元122年它被建造的那一刻起便默默的見證了英格蘭歷史的發展和羅馬文明在此駐足逗留的數百年光陰。如今長城猶在,斯人已逝,人們站在哈德良長城兩側眺望遠方的時候,數千年錢一群羅馬士兵也猶如這般警惕的注視著遠方,在人們立足漫步的地方,也有一群羅馬士兵曾經來來回回穿梭。

時間真是個了不起的東西,改變了許多事物,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改變,有些東西不見了,有些東西卻又保存了下來。人們站在哈德良長城兩側久久凝望回想古人的時候,未來那些人們也像我們一樣在某一天凝望和回想我們,正好比當年張廷玉對著長城一番感慨說「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用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來描述這種面對文物古蹟的心情也許更合適吧。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