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A股!毛利率96%、市盈率93倍、研發人員占8成…科創板年報首秀,誰最牛?

新財富雜誌 發佈 2020-05-22T04:11:13+00:00

截至2020年4月30日,科創板上市公司的首份年度報告均已披露完畢,而在這一時點,科創板正好迎來了第100家上市公司。年報大數據下,「科創板100」的總市值達到1.41萬億元,高達93倍的平均市盈率,笑傲A股其他板塊。

截至2020年4月30日,科創板上市公司的首份年度報告均已披露完畢,而在這一時點,科創板正好迎來了第100家上市公司。年報大數據下,「科創板100」的總市值達到1.41萬億元,高達93倍的平均市盈率,笑傲A股其他板塊。中國經濟的短板,如高端製造業、信息技術(半導體行業)、醫藥生物(創新藥)等,成為科創板驅動主力。

高成長、高毛利、高研發投入,刻畫出「科創板100」的內核。2018-2019年,「科創板100」的平均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8%、24%。2019年,51%的科創板上市公司毛利率超過50%。「科創板100」的研發投入合計113億元,其中一半的公司研發費率超過10%。

來源:新財富(ID:newfortune)

作者:程華秋子

定位「硬科技」、試點註冊制、看重成長性、投資者機構化、減持新規配套優化……科創板從誕生伊始,就以諸多創新點,承載著中國科技創新和資本市場改革的重擔。

截至2020年4月30日,科創板已上市公司首份年報均已披露完畢。這讓我們能夠通過年報大數據,透視科創板第一年成績單背後展示出了怎樣的風貌和特質:它能否有效激勵創新資本的退出,改善現有的融資格局,推動科技創新企業在本土融資環境下發展壯大?

由於截至這一時點,科創板上市公司正式突破100家,而所有100家公司的2019年經營業績均在年報或招股資料中予以披露,我們且將其作為「科創板100」公司,予以全面考察。

01 市值:百家公司市值1.4萬億,頭部效應明顯

「科創板100」的「科技」與「創新」定位十分突出,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公司共有45家,數量占比達到45%;生物醫藥類公司占比也達到25%。尚處於虧損的創新藥企業百奧泰以及「三無企業」(無產品、無銷售收入、無利潤)澤璟製藥,通過第五套標準成功上市,顯現了科創板給予「高門檻、高投入、回報周期長的創新企業」較高的包容性。

截至4月30日,「科創板100」整體市值合計達到14047.2億元。其中,金山辦公穩居頭把交椅,成為科創板首家市值破千億的公司。

以WPS、雲辦公業務為核心的金山辦公,2019年11月從母公司金山軟體分拆上市。由於新冠疫情,與微軟苦戰多年的金山辦公熬出了頭。其推出的免費在線辦公解決方案,用戶大幅增長,金山文檔在線Office伺服器擴容1倍,遠程會議伺服器擴容3倍。2月3日A股春節開市後,金山辦公股價一路狂飆,截至4月30日,其股價增長近53.5%,市值高達1210億元。

而科創板市值最低的邁得醫療,此前曾掛牌新三板,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其安全輸注類連線機、單機營收占比分別達到56.9%、22.27%,血液凈化類設備收入占比在11.27%左右。目前邁得醫療的市值僅有24.63億元,不到金山辦公的1/40。

總體上,科創板公司體量偏小,市值100億元以下的公司數量最多,共有59家;市值100-200億元的公司,則有27家;市值200-1000億元的公司12家,而市值超千億的只有金山辦公和瀾起科技2家(表1)。14家市值200億以上的公司總市值達到了7040.3億元,超過了整體市值的50%。

02 市盈率:遠超中小板、創業板,均值高達93倍

科創板93倍的平均市盈率,處於A股各板塊最高水平。

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主板的平均市盈率均較低。上交所主板1501家公司,平均市盈率只有14倍。當然,這是因為140家盈利不佳、市盈率為負的公司拉低了均值。而深交所主板共460家公司,市盈率為負的公司有69家,平均市盈率27倍。

體量較小、處於成長期、盈利不夠穩定的中小板、創業板公司市盈率相對更高,平均市盈率分別達到55和74倍,但都不及科創板。

具體來看,科創板中,TMT及醫藥生物領域公司的市盈率最高。市盈率第二高的中微公司,處於半導體產業鏈,主營用於集成電路、LED晶片等微觀器件領域的等離子體刻蝕設備。目前其市盈率高達447倍,市值也處於科創板的上游,達到898億元。微芯生物和芯源微的市盈率分別高達871倍和292倍,占據第一、第三名(表2)。

而科創板雙雙虧損的澤璟製藥百奧泰,市盈率分別為-42.4和-31.29倍。2017-2019年,主營腫瘤、血液疾病、肝膽疾病新藥研發的澤璟製藥合計虧損10.36億元,創新藥企業百奧泰則虧損18.12億元。不過,資本市場仍然給予它們較高的估值,澤璟製藥市值達到150億元,而百奧泰市值更高達186億元。

在A股其他板塊,市盈率最高的公司中,有2家(大智慧、銀之傑)都是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上證主板中市盈率最高的大智慧,2011年上市以來,業績波動明顯,一直處於盈虧之間徘徊,上市9年歸母凈利潤累計虧損17.86億元。2019年,大智慧凈利潤同比下降94.49%,僅有596萬元;目前,大智慧靜態市盈率高達2446倍。不僅如此,因「證券虛假陳述」,2019年10月大智慧還遭到投資者起訴,並索賠6.38億元。

而創業板的銀之傑,目前市盈率高達2031倍。2019年,銀之傑營收、凈利雙降,其中凈利潤491.79萬元,同比減少86.24%;金融信息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72億元,同比下降43.78%;歸入創新業務的個人徵信業務(華道徵信)以及網際網路保險(易安保險),也均為虧損狀態。

03

行業分布: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生物產業主題鮮明,占據半壁江山

中國產業鏈上的短板,如高端製造業、信息技術(半導體行業)、醫藥生物(創新藥)等,都在科創板中形成動能,嶄露頭角。

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定位明顯區別於傳統行業,主題主要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6個領域(圖1)。其中,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公司共有45家,數量占比達到45%;代表有金山辦公、中微公司、中國通號、傳音控股等。

生物產業主題的公司以25家緊隨其後,占比達到25%。新材料產業和高端裝備製造產業主題的公司分別有14和11家。

圖1:科創板已上市公司主題分布

資料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

TMT

具體來看,科創板的TMT公司主要涉及半導體和計算機軟體領域。

從晶片設計到半導體材料、半導體設備再到IDM全產業鏈一體化公司等,科創板儼然已成為半導體產業鏈公司的聚集地(表3)。

2019年,科創板半導體上市公司的平均營收為12.36億元,其中,華潤微以營收57.45億元居榜首,凈利潤則居第二,為4億元。瀾起科技則以9.33億元的歸母凈利潤遠超其他公司,且其市值也位居半導體產業鏈之首,達到1109.82億元,破千億大關。

科創板TMT板塊中,計算機產業鏈公司陣容也很突出,不過,核心公司集中在雲計算、網絡安全、中間件、智能網聯等細分領域,相對比較分散。

獨領風騷的金山辦公,市值超過第二的AI視覺公司虹軟科技(市值267億元)的4倍。二者營收處於領跑地位,2019年分別錄得15.79億元和5.64億元。而2019年營收1.55億元的龍軟科技,在市盈率61倍的情況下,市值仍墊底,為24.9億元(表4)。

生物醫藥

科創板生物醫藥公司中,市值排第一的是玻尿酸龍頭華熙生物。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調查報告》,2018年華熙生物占據了全球36%的玻尿酸原料市場,排名第一。

玻尿酸的製造難度或不及創新藥,但能做到龍頭地位,依然需要研發技術和產業水平的支撐。華熙生物在大規模生產透明質酸的發酵產率已經達到10-13g/L,高於文獻報導行業最優水平6-7g/L一倍,換句話說,在同等競爭環境下,華熙生物在成本和產量上全面領先。年報顯示,華熙生物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49.28%至18.86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8.09%達到5.85億元。

海爾生物主營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生物樣本庫、疫苗安全、血液安全、第三方實驗產品為其主要收入來源。2017-2019年,海爾生物營收分別為6.21億元、8.42億元、10.13億元,複合增長率達到17.72%;凈利潤分別是6039萬元、1.15億元、1.83億元。

海爾集團為海爾生物實控人,持股比例為22.96%。對海爾集團而言,基於物聯網概念的海爾生物在科創板上市,代表著它作為傳統製造企業在物聯網生態端的發力。

整體而言,科創板醫藥生物類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都偏高,基本在70-80倍,高於A股醫藥生物(不包含科創板)平均51倍的市盈率(表5)。

高端製造

科創板中的高端製造公司,多涉及自動化生產線、工業零部件製造。唯獨市值最高的石頭科技以代工小米起家,立足民用的掃地機器人,目前市值達到250億元(表6)。2019年,石頭科技營收達到42億元,同比增長37.8%;歸母凈利潤7.8億元,同比增長154.5%。

從競爭格局來看,掃地機器人品牌眾多,但是市場集中度很高。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的零售份額中,科沃斯占比42.2%,小米占比13.8%,石頭科技占據10.7%,前三名市場份額合計達到66.7%。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板公司集中在一線省市。北京、廣東、江蘇3個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各自誕生了18、17、17家科創板公司;北京是信息技術產業占主導,廣東和江蘇是信息技術、生物、新材料行業百花齊放。貢獻了16家公司的上海,則是信息技術產業和生物產業平分秋色(圖2)。

圖2:科創板已上市公司地區分布

資料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

04

業績:虧損企業仍上市,營收、凈利雙高成長,註冊制優勢凸顯

營收:規模雖小,成長可觀

科創板公司整體規模較小,以中小企業為主,目前49%的公司營收低於5億元;僅有7%(7家)的公司營收大於20億元。相比之下,創業板僅有25%的公司營收小於5億元;21%的公司營收大於20億元。

「科創板100」公司2019年總營收達到1482億元,平均營收超出了14.8億元。過去兩年,這批公司的營收整體增速分別為23%、14%,比較可觀。

其中,「巨無霸」中國通號的營收能力碾壓群雄,2017-2019年3年營收共計1162億元,接近排名第二的「非洲手機之王」傳音控股的2倍,在科創板已上市公司的2017-2019年總營收中占據了近1/3。

中國通號主要從事軌道交通控制系統設計製造等業務,成功實現了我國高鐵、地鐵全套列車控制系統技術自主化、國產化。其實控人為國務院國資委,持股比例高達62.37%。

在營收能力最為強勁的10家科創板公司中,還有另外兩家國企——中國電研、華潤微(實控人為華潤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板公司營收TOP10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主題的公司占據7成,除了中國通號,還有中微公司、華潤微、晶晨股份等半導體產業鏈上的新興公司,以及處於新能源汽車上游、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量產達500噸以上的容百科技。而市值第一名的金山辦公,營收位於第15名(表7)。

利潤:成長性特色凸顯

由於科創板公司大多處於成長期,盈利規模還偏小,「科創板100」公司2019年總的歸母凈利潤178億元,平均凈利潤僅1.7億元。不過可以看出,科創板公司的成長性較高,2018、2019年歸母凈利潤的平均增速分別為38%、24%,比相應年份的營收增速高出10個點以上。

科創板公司中,2016年虧損的有8家,2017年虧損公司有4家,2018、2019年下降到2家,為百奧泰澤璟製藥。曾在新冠疫情中研發出15分鐘檢測出結果的核酸檢測試劑的熱景生物,2017-2019年連續盈利,3年歸母凈利潤達到1.12億元,但是其市值只有31億元,只有百奧泰市值(186億元)的1/6。給予高門檻高投入回報周期長的科技企業以成長空間和融資渠道,這正是註冊制優勢的顯現。

創新藥被稱為「醫藥研發皇冠上的明珠」,但創新藥企業往往具有研發投入大、研發周期長、投資風險大等特點,很多企業在藥品上市前的相當長時間內都沒有盈利,但研發階段又恰恰需要大量資金持續投入。

科創板為企業提供了五套上市標準,前四套標準的市值要求分別為10億元、15億元、20億元、30億元,第五套標準的市值要求最高,為40億元。不過前四套標準除了市值要求外,還設置了凈利潤、營業收入、研發投入占比等其他財務指標要求。第五套標準並無這些指標要求,僅定性要求主營業務或產品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企業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進入二期臨床階段。因此,第五套標準被認為是科創板為未盈利的生物醫藥類企業「量身定製」。

除了澤璟製藥百奧泰選擇了第五套標準外,研發出原創抗愛滋病新藥艾博韋泰但目前尚未盈利的前沿生物,也是選擇的這套標準。

澤璟製藥成立於2009年,其實控人為美國邁阿密大學藥理學專業博士、美籍華人ZELIN SHENG(盛澤林)和復旦大學分子遺傳學碩士陸惠萍,主要專注腫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膽疾病等多個領域的創新藥研發。從澤璟製藥宣布走上IPO之路開始,外界對其「無產品、無銷售收入、無利潤」的三無狀態就相當關注。

因具有多條研發管線、氘代藥原料成本高等原因,澤璟製藥在研發方面投入巨大。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其研發費用分別為0.61億元、1.59億元、1.37億元及0.71億元,而且提示「未來仍需持續較大規模的研發投入用於在研項目完成臨床試驗、藥學研究、臨床前研究及新藥上市前準備等產品管線研發業務,並在可預見的未來因此產生大量且不斷增加的經營虧損」。

即使在盈利前景和研發等方面存在不確定風險,澤璟製藥依舊憑藉第五套標準過會。但政策紅利能讓澤璟製藥堅持多久,仍然是未知數。如果澤璟製藥在3年後在研發、臨床、上市、推廣等方面不能達到上交所制定的標準,將會觸發退市條件。

2019年歸母凈利潤最高的公司依然是中國通號、傳音控股、瀾起科技,凈利潤TOP10公司中有5家也位於營收TOP10名單中(表8)。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辦公、華熙生物、智能車輛診斷服務商通道科技都挺進了歸母凈利潤TOP10。相比瀾起科技的凈利潤暴增,華潤微、道通科技的扭虧為盈,華熙生物的凈利潤增長非常穩定,2017-2019年分別為2.22、4.24、5.86億元。

科創板公司的募資金額與自身體量息息相關。募資情況仍反映科創板以中小企業為主,因為44%(45家)的公司募資範圍在5-10億元區間,34%(34家)的公司募資範圍在0-5億元,這意味著募資0-10億元的公司接近8成(圖3)。

募資25-30億元的企業只有華潤微一家,募資30億元以上的包括中國通號、優刻得、華熙生物、傳音控股。其中,中國通號募資高達105億元,而科創板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雖然營收、凈利潤並不屬於前列,但募資數量仍排第二,高達47.48億元,擬用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的數據中心項目開發、建設。

圖3:科創板公司擬募集資金分布

資料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

利潤率:哪個行業最賺錢?

整體來看,因為科技類公司占主導,科創板公司毛利率都較高,超過50%的公司達到51%,且沒有毛利率低於10%的公司。

毛利率超過50%的公司,基本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包含軟體、人工智慧)和生物產業(包含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兩大主題公司包攬。科創板毛利率TOP10公司,幾乎被這兩大行業的公司平分。

新材料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公司的毛利率,基本集中在30%-50%的中游。高端製造產業公司的毛利率分布比較平均,各個區間都存在(表9)。

科技類公司大多數是「輕資產」,周轉快,所以毛利率往往更高。主攻機器視覺、為手機提供美顏算法的虹軟科技,毛利率高達93.27%;金山辦公的毛利率也超過85%,做國產軟體研發的寶蘭德毛利率接近96%(表10)。

而醫藥生物公司往往前期研發投入巨大,一旦產品成功投入市場,邊際成本遞減後的後期毛利率也非常之高。研發10多年後,終於在2015年迎來第一個創新藥「西達本胺」上市的微芯生物,毛利率位居科創板第二,高達95.81%。佰仁醫療、特寶生物、碩世生物毛利率也分別高達91%、89%、82%。

相反,有工廠、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較多的「重資產」公司,明顯毛利率較低。早年曾給印度和東南亞的手機品牌做代工、2007年後推出自主品牌的傳音控股毛利率「墊底」,2017年只有27.35%。

而業務板塊較多的公司,整體毛利率也會偏低。「軌控龍頭」中國通號工程板塊毛利率低於通號系統主業,其整體的毛利率也只有 22.9%。華潤微的綜合毛利率也只有22.8%。

凈利率方面,科創板公司分布比較平均,基本集中在10%-30%區間(表11)。整體來看,生物和信息技術產業公司依然占優。

凈利率前20名的公司中,信息技術類公司占據11家;將範圍縮小到前十,則有5家信息技術產業公司、1家高端裝備製造業、1家新材料、3家生物產業。「證券IT重要供應商」財富趨勢的凈利率最高,達到77.1%;而占據國內雷射切割控制系統半壁江山的柏楚電子,凈利潤率達到65.45%,位居第二(表12)。

醫藥生物行業兩極分化的趨勢非常明顯。處於上游且有一定市場規模的醫藥生物公司往往盈利能力較強,比如,華熙生物和嘉必優的凈利率皆接近34%;醫療器械公司心脈醫療的凈利潤率高達42%。

但同時,盈利能力墊底的也還是醫藥生物行業,百奧泰澤璟製藥凈利潤率皆為負,而特寶生物凈利潤率也只有8.8%。這也再次驗證了,創新藥行業難度大且風險高、帶有博弈成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毛利率墊底,傳音控股的凈利潤率也偏低,只有7.08%。

05

研發:最高90930%的研發費用率、研發人員占8成……科創板最貴的還是人才

與消費行業需求相對穩定,且企業主要通過在各領域樹立品牌優勢而實現壟斷不同,科技行業具有典型的「供給創造需求」特徵,即科技行業主要通過持續研發投入去提供新產品和服務,主動為消費者或使用者創造需求。科技公司擁有更大的可能性開創新的賽道,並通過研發投入獲取專利權去形成護城河。

科創「成色」的另一個觀測指標為研發情況,其中包括研發費用、研發費用率研發人員占比。

從研發費用來看,過往申報科創板的209家公司(包含已發行、已受理、已問詢、中止審查、待上會、證監會註冊等所有審核狀態)2018年平均研發費用為0.88億元。其中,中國通號研發費用最高,為13.8億元;傳神語聯研發費用為0.18億元。

「科創板100」公司2019年研發投入合計113.08億元,研發費用TOP10中,有8家來自新信息技術產業(表13)。該行業公司總研發支出達到73.32億元,占據科創板整體的64%,平均每家研發支出達到1.62億元。生物醫藥類公司排名第二,平均每家研發支出8656萬元。節能環保產業公司在研發上的花費最少,4家公司僅支出9462萬元。

整體來看,研發費用最高的仍然是中國通號,接近排名第二的傳音控股的2倍。而尚處於虧損階段的百奧泰,研發費用支出竟然排第三,6.36億元的投入高於華潤微、金山辦公、中微公司等一眾半導體、軟體公司。

研發費用投入最低的潔特生物,只有1256萬元。潔特生物主要產品包括生物培養和液體處理兩類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而在上市前,「背負」多份對賭協議的潔特生物,科技含量也曾經遭到質疑。一方面,耗材本身不存在太高的技術門檻,而國內的一次性耗材市場仍然由進口品牌主導;另一方面,潔特生物本身在研發上投入不夠,2016-2018年研發費用分別為762.25萬元、786.99萬元、864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6.15%、4.71%、4.16%,連續兩年出現下降。

將科創板和創業板進行對比,科創板的高研發投入(研發占營收的比重超過20%)公司占11%,與創業板指成分股相近,但遠高於整個創業板。科創板的中高研發投入(占比10%-20%)的公司達到39%,高於創業板的20%;科創板的低研發費用(占比10%以下)公司約占50%。

研發費用率(研發費用/總營收)上,包攬人工智慧、半導體等高科技公司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依舊碾壓了其他行業,該行業6成公司的研發費用率超過10%(表14)。

研發費用率TOP10的公司中,除了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有4家。百奧泰和成都先導兩家生物製藥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占據前列,其中,百奧泰的研發費用率高達90930%(表15)。

對科創板的公司來說,最重的資產或許是「人才」。

科技公司堪稱是程式設計師的「母星」。研發人員數量前十的公司,全部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公司包攬;而TOP20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類公司有16家,占據8成(表16)。其中,金山辦公的研發人員數量占比達到68.5%,做應用於智能機頂盒、智能電視晶片研發的晶晨股份,其研發人員占比竟高達79%!這意味著除了銷售人員,這家公司基本上全是研發人員了。

近幾年,晶晨股份大規模招人,其研發人員由2016年的417人、2017年502人增長到2018年619人,2019年繼續擴張到708人。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晶晨股份管理費用也展現出了較大增長,2019年增長1999.75萬元,同比增長28.54%。

當下,科技創新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中的重要砝碼,中國社會對自主創新的意識更加堅定,科創板的推出,正給了輕資產、初期投入高、未來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以助跑動力。從已上市的100家公司基本面來看,小體量、高成長的特徵與科創板鼓勵的初心頗為吻合。

- END -

在看的朋友,都能財富自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