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的若干問題

青年中醫李鐸 發佈 2020-02-04T12:00:34+00:00

中風後遺症是針灸臨床的主要病種之一,在臨床研究上有較大的突破,集中的表現在對病機的認識、治療思路及針灸治療機理等方面。

中風後遺症是針灸臨床的主要病種之一,在臨床研究上有較大的突破,集中的表現在對病機的認識、治療思路及針灸治療機理等方面。在發病機理上認識不斷深化,如天津通過9005例的大樣本臨床觀察,提出了本病病機關鍵在於「竅閉神匿,神不導氣」。「竅」指腦竅、清竅;「閉」指壅塞、閉阻;「神」指腦神、心神;「匿」指匿藏不現,「神不導氣」指腦神對其所表現於外的功能活動如神志活動、肢體活動、吞咽功能等失於調節。

另外,中風病的血瘀病機也進一步得到闡發。在治療腦梗塞的思路方面,許多問題達成共識。集中表現在治療時機的確立,即及早應用針刺,越早療效越好,結束了中風急性期是否應用針灸的爭論。急性期應用針刺的報導逐漸增多,大部分針灸臨床實踐證實:急性期運用針刺效果理想,而且運用針刺可治療和緩解部分危象,如呼吸衰竭急刺氣舍穴等。針刺治療腦出血急性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肯定了運用針刺的必要性和良好療效,但必須重視生命體徵的平穩。較有意義的研究提示:繼續出血量小於40mL者針刺療效較好(當然還與出血部位有關)。

針灸治療中風的部分處方逐漸被相對固定與推廣,如天津創立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施術手法規範,可操作性強,已被國內外針灸界普遍認同,還應該再大力推廣。處方主穴為水溝、內關、尺澤、委中、三陰交,可用於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風的各期。

另有單位用風府、啞門治療急性腦出血獲良效。頭針處方報導也不少,較大樣本的報導如百會透曲鬢、靳3針之「顳3針」(耳尖直上、髮際上2寸為第1針;在第1針水平向前、後各旁開1寸為第2、第3針)。對於中風並發的假性球麻痹及失音的治療,處方以重視頭部、頸項部、舌體局部為主,尤其是舌體局部和咽後壁的點刺法,要求強刺激和舌下點刺出血。

從目前的研究資料可以發現,針灸治療中風後肢體痙攣狀態已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主要是運用毫針和頭針療法,但有些臨床報導中仍存在著病例數較少,病例納入、排出標準不規範、評定標準不統一、缺乏後期的臨床追蹤等問題。綜合治療觀念已形成。大家一致認為,針刺治療中風的同時,必須結合肢體和語言等功能的康復鍛鍊及訓練性治療。

另外,注意到有些中醫同仁對於中風急性期「輸液」持強烈反對態度的,其認為「輸液只會導致冰冷寒氣直中脈絡,病情則愈發加重,實乃誤治」,筆者對此見解用一句古訓來表達——「黃連救人無功,人身殺人無過」,擴張血管的藥品客觀來看還是有效的。

近些年以來,我國許多地區的大中小型醫院已建立了一定規模的康復中心,使綜合療法的思路得到實施。我國兩千多年的針灸臨床實踐證實:針灸治療中風偏癱有確切療效,但目前還缺少客觀公認的評價標準。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開展高質量論證強度的臨床研究,來證實針刺治療急性中風及其後遺症的有效程度。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