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清朝出現「康乾盛世」的原因,其中一個與我們息息相關

海賊說歷史 發佈 2020-05-22T08:56:01+00:00

清朝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這個朝代里曾經出現了歷史上最長的盛世,即康乾盛世。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盛世」,根據專家學者給出的看法,盛世要做到六個方面:

清朝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這個朝代里曾經出現了歷史上最長的盛世,即康乾盛世。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盛世」,根據專家學者給出的看法,盛世要做到六個方面:

國泰、民安、國富、民足、國強、文昌。

細數歷史上的盛世:

上古時期的堯舜盛世,

商朝初年的成湯盛世,

漢朝的文景之治和漢武之治,

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明朝的永樂盛世,

還有就是清朝的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中,乾隆24年~乾隆45年是大家公認的盛世巔峰。那麼康乾盛世為何會出現在乾隆治理的時期呢?

我羅列了以下五個原因:

1、康雍乾聯動

在古代封建王朝的統治下,百姓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都期盼能出現明君,讓自己能過上好日子。明君常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一代明君,可惜繼任皇位的人卻不能接替他們的事業。所以百姓翹首以盼的明君往往都是曇花一現,不會長久,長則三四十年,斷則十幾年。而清朝康雍乾三朝共計134年,三位賢明的皇帝勵精圖治,共同創造了康乾盛世,在乾隆年間創造了一個鼎盛的時代。

康熙仁愛開明,雍正勤於政事,乾隆英明果敢,三位皇帝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接力跑,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也是最大最久的一個盛世。

2、重視水利和農桑

乾隆皇帝深知水利工程對於國家的重要性,江南多水災,他曾經多次去浙江的海塘、洪澤湖的高家堰工程視察。

另外,乾隆也非常重視百姓的生死,他是歷史上最捨得花錢救災的皇帝,也是歷史上免除稅款最多的皇帝。

乾隆十八年的時候,戶部做過一個統計:雍正當朝共計十三年,花費在救災上的金錢共計143萬兩白銀,與前朝對比已經有增長,而乾隆當局十八年已經用了2480萬兩白銀和2000多萬石糧食。光從數字上來論,乾隆對百姓的愛是他父親雍正的接近20倍。

還不止於此,乾隆掌權共計63年,其中有五年免除了百姓的農業稅,分別是乾隆11年、乾隆35年、乾隆42年、乾隆55年和嘉慶元年。古代王朝的收入接近60%來自於農業稅,也就是說乾隆在這五年里,送了國家財政的一大半給天下百姓。可見,乾隆在對待百姓的事上,從不小氣。

有這麼一個故事:

乾隆二十六年,山東的德州發生了特大洪水,百姓們躲到城牆上搭帳篷避難,雖然人活下來了,可是房子卻被淹了。洪水持久不退,糧食十分緊張,百姓們快要餓死牆頭了。

官倉內雖然有糧,但是卻沒人敢動,因為管理官倉的官員顏希深出差了,不在德州,開倉手續辦不了,官員們不敢冒著殺頭的風險私自開倉放糧。這時候,顏希深的母親站出來,說:「趕緊開倉放糧,如果朝廷怪罪下來,我用全部家產來抵償,如果不夠,我這條老命也拿去!現在救人要緊啊!」在老太太的保證之下,官員們打開了官糧救濟了飢腸轆轆的百姓,所有人都活了下來。

後來,山東巡撫(也就是德州官員的上司)知道了這件事,為了推卸責任就把德州官員私自放糧的事情告訴了皇帝,請示怎麼懲罰。乾隆知道了,非常生氣:

汝為封疆大吏,有如此賢母良吏,不保舉而反參劾耶?

意思是,你這麼大的官白當了,有這麼賢良的母親和好官,竟然不向我舉薦,卻反而要彈劾他們?

然後乾隆不光沒有計較私放官糧的事,反而還嘉獎了顏希深和他的老母親。

從這件事情中就可以看出,在乾隆的心裡,百姓的生命比什麼都重要。

3、乾隆個人勤政

清朝初年的皇帝勤政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康雍乾三位,其中乾隆尤為突出。

在我們映像中,皇帝地位高高在上,早上上朝議事肯定是臣子們恭迎皇帝才對,而在乾隆這裡恰恰相反。

乾隆每天不到五點就起床洗漱,穿好衣服,早早就到了金鑾殿去等待臣子們的到來,早起的這個習慣是乾隆當皇子讀書的時候養成的。最可怕的是,乾隆堅持了這個習慣一輩子,從上學讀書一直到他89歲去世,從未改變過。

4、乾隆的雷霆手段

乾隆使用雷霆手段,保證了政治紀律的清明,用他的說法是,排除了五種干擾皇權的因素:

1、權臣:鄂爾泰和張廷玉退出朝政之後,再也沒有能夠威脅到乾隆決策權的大臣了。

2、宗親:這個問題乾隆的父親雍正已經處理好了,那些曾經奪嫡之路上的對手和盟友沒有在朝掌權的。

3、外戚:自從清太祖時期,就定下規矩外戚不得干政。

4、太監:設立內務府限制太監的權力。

5、外族:乾隆24年徹底征服準噶爾,名揚天下,萬國來朝。消滅了所有外族威脅。

在排除了這五種因素之後,乾隆形成了一隻高效率的官僚班子,能夠非常徹底地執行乾隆皇帝的意志。

5、玉米和紅薯的普及

玉米和紅薯起源於美洲,其實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就已經引入國內,主要在南方廣東一帶種植,一直沒有普及開來。因為信息閉塞,很多人都不知道紅薯,更別提種植紅薯了。

乾隆為了提高農業生產力,下令大力嘉獎所有對農業有貢獻的人。

有一年,山東遇到了旱災,百姓們叫苦不迭,有個福從建來的商人看到這種情況,強烈建議百姓們種植紅薯。百姓們不敢相信他,誰也不樂意。這個商人從福建引來紅薯的幼苗免費供給農民們種植,並且保證如果虧了,自己願意按價賠償。百姓們一聽,非常開心,就把紅薯苗種了下去。結果到秋天的時候,泥土裡一塊塊又大又紅的番薯讓百姓們成功躲過了這次旱災,從此紅薯就在山東推廣開來,後來陸續被推廣到全國。乾隆皇帝聽說了這件事,就賞賜了這個商人一個大官做,國子監學政,也就是類似於現在的大學校長。

還有一個故事,山東按察使陸耀比較有科研精神,他苦心研究紅薯的種植規律,特地寫了一本書叫做《甘薯錄》,給農民們種植紅薯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乾隆知道了《紅薯錄》這本書之後,非常高興,直接給陸耀升官,讓他做了湖南巡撫。

玉米和紅薯也是差不多時間推廣開來的,隨著這兩種農作物的普及,乾隆年間的糧食產量達到一個非常高的程度。算起來,玉米和紅薯應該算是助推乾隆盛世到來的兩隻火箭,畢竟民以食為天。

直到現在紅薯和玉米也是農民非常鍾愛的作物,也是我們經常能在飯桌上看到的食物。


乾隆時期的強大體現在這四個方面:

1、平定準格爾,疆土擴展到最大。當時的國土面積一度達到1300平方千米,這也是軍事力量強大的表現。

2、GDP達到古代歷朝的最高紀錄。康熙年間國庫的年收入約3000多萬兩白銀,雍正年間國庫的年收入約為4000多萬兩白銀,乾隆年間則是達到空前的7000多萬。

3、邊疆控制力的強大。很多王朝雖然地圖疆域也很大,但中央王朝對邊疆的管理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的管理是非常鬆懈,比如萬曆年間的努爾哈赤政權。而清朝乾隆則不一樣,東西南北的邊疆都牢牢控制在手裡,這個是讓其他任何時代都無法望其項背的。

4、人口增長速度變快。非常簡單的一個道理,百姓們吃飽喝足了,才能有充足的精力繁衍後代。乾隆6年時人口普查,全國人口約為1億4300萬,到了乾隆60年,全國人口接近3億,半個世紀時間人口增長了一倍多,這是非常誇張的成就。


乾隆24年到乾隆45年是歷史學家們公認康乾盛世的巔峰,可是有很多人卻認為所謂的康乾盛世根本就是虛假的繁榮,是一個歷史的笑話,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下次再探討!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為歷史點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