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株洲醫生助力當地抗疫 推廣「株洲經驗」

株洲發布 發佈 2020-05-06T19:03:41+00:00

李艷軍與醫院醫護人員一起學習株洲市中心醫院自創的「面部清潔法」受訪者供圖疫情期間,李艷軍前往社區,教當地百姓規範洗手。

提醒戴口罩、教授面部清潔法、翻譯診療方案……當我們在國內積極抗疫之時,在萬里之外的非洲,中國(湖南)第17批援辛巴威醫療隊,正在親歷非洲疫情變化狀況,並作為重要力量參與到當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李艷軍作為湖南醫療隊唯一一名株洲醫生,將抗疫「株洲經驗」推廣到辛巴威。

去年6月赴辛巴威 未料遭遇疫情

來自株洲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的副主任醫師李艷軍,是中國(湖南)第17批援辛巴威醫療隊隊員。2019年6月22日,他與省內其他醫院的8名醫生,共赴12000多公里之外的辛巴威,執行對外醫療援助任務。

李艷軍滿懷憧憬,渴望在非洲傳播中國醫學文化,但他怎樣也想不到,會與一場傳染病正面交鋒。2020年3月下旬,辛巴威出現首例確診患者。此後,確診病例數逐漸攀升。

儘管辛巴威採取了「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策略,但在戰「疫」道路上,依然面臨著重重困難。

「辛巴威平時就缺醫療資源,疫情爆發後,民眾基本買不到口罩、酒精等,大部分人都沒有戴口罩的習慣。」李艷軍說。

對於確診患者,如症狀輕,當地會建議病人自行居家隔離,沒有像國內應收盡收的管控措施,社區傳播風險加大。此外,核酸檢測是診斷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從確診到出院,病人都需接受檢測。由於核酸試劑盒的缺乏,導致檢測效率低。

向津方推廣株洲抗疫經驗

「現在,國內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非洲這邊確診病例出現了明顯的增長,並且已經有社區傳播的苗頭,再加上受限於醫療條件,防控的壓力很大。」李艷軍告訴記者,醫療隊就很重視同國內同行的溝通交流,積極學習、掌握防控知識和經驗。

醫療隊所在的帕瑞仁雅塔瓦醫院,是辛巴威最大的公立醫院,也是該國新冠肺炎病人收治定點醫院。李艷軍深入當地醫師護士隊伍,通過現場及網絡講課、教學等多種方式,給當地醫務人員及華人華僑普及新冠肺炎知識,傳授抗疫經驗。

5月4日,李艷軍還把株洲市中心醫院護理團隊制定的「面部清潔法」英文版播放給辛巴威的醫務人員看,並手把手教授「面部清潔法」的要領。

在面向當地民眾開展疫情防控宣教工作時,李艷軍也遇到了不少難題。

「最主要就是醫療衛生意識淡薄的問題。當地民眾沒有個人防護意識,甚至醫院內自覺戴口罩的醫務人員也很少。」為此,李艷軍可謂是苦口婆心,「一次不聽,我就多說幾次,說到他們戴口罩為止。」

調查當地疫情,撰寫萬字報告

眼下,李艷軍與其他隊員們正在著手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應辛巴威政府邀請,中國擬組建抗擊疫情專家組到辛巴威指導抗疫。為了讓專家組到辛巴威後能更好地工作,李艷軍等醫生承擔了當地抗疫信息的調查任務。

他們一邊深入當地民眾進行走訪調查,一邊大量查閱當地的媒體報導,寫下了約1萬字的辛巴威抗擊疫情調查報告,分享給即將到達辛巴威抗疫的中國專家組。

李艷軍說:「我們承載著祖國的期望、人民的重託、領導的信任,滿懷親人的眷念,奔赴萬里之外,執行光榮的援外任務。健康無國界,雖然這裡的工作條件比國內差了很多,但這些醫學同行與我們一樣,都是在守護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因此,這樣的援助經歷,對於我們醫療隊隊員而言,也是重要的成長。」

當地人稱醫療隊隊員「夏卡拉卡doctor」

中國(湖南)第17批援辛巴威醫療隊的職責不僅為辛巴威人民做好醫療服務,同時,也為中資企業、華人華僑提供健康保障。

2019年8月4日12時,醫療隊接到一個緊急求助電話。一位華人同胞在操作約45噸重的起重機起吊時,起重機不慎發生塌陷及側翻,右下肢被鋼繩嚴重勒傷並大量出血。

時間就是生命,李艷軍與其他3名隊員第一時間驅車趕往醫院,檢查完善後,由3位專家組成的多學科臨時會診小組,對傷員進行了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及閱片,並和當地醫院主診醫生就治療方案作了有效溝通。

因為敬業,中國(湖南)第17批援辛巴威醫療隊隊員被當地人稱為「夏卡拉卡doctor」,意思是最美的醫生。

來源/株洲晚報 記者/楊凌凌 通訊員/宋璽

編輯/黃盼

投稿郵箱:610255300@qq.com

新聞熱線:18173385049(李記者)、15907333036(舒記者)

聲明:分享要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株洲發布」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