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究竟會不會傳染?

家庭雜誌 發佈 2020-01-14T03:31:15+00:00

去年手術康復後,她回到學校上課,卻遭到同學歧視和孤立,尤其是同寢室的同學要求將其隔離,說肺癌會傳染,令曉丹痛苦不堪。

女大學生劉曉丹,是一位肺癌患者。去年手術康復後,她回到學校上課,卻遭到同學歧視和孤立,尤其是同寢室的同學要求將其隔離,說肺癌會傳染,令曉丹痛苦不堪。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至今,因國外有個病例的報導,引起了國內發生多起關於癌症患者康復後回歸社會,被質疑會傳染而遭歧視的事件。那麼,癌症究竟會不會傳染?癌症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的關鍵性原因是什麼?如何更有效預防癌症?為此,記者採訪了專家金龍玉。



金龍玉: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胸心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湖南省抗癌協會微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抗癌協會食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際醫療界定論


《家庭》:癌症究竟會不會傳染?這個問題國際醫療界有定論嗎?

金龍玉:目前的共識是癌症是自身的基因突變所致,不會傳染。不管是食物還是空氣,或者是親密接觸、性行為、接吻等這些可能傳播傳染病的途徑,都沒有證據證明可以將癌症從一個人傳染給另一個人。況且,健康人的免疫系統會識別外來的細胞,並將它們摧毀,來自另一個人的癌細胞也屬於這種外來細胞。

《家庭》:國外的那個病例是怎麼回事?

金龍玉:一切都來源於網上誤傳。去年,國外一位女性器官捐獻者,在中風去世後捐獻出心、肝、肺、腎供移植。16個月後,4位接受捐獻的移植患者相繼患上了癌症。一時間,「移植患者被傳染上癌症」的錯誤信息開始在網上流傳,謠言也流傳到了中國。事實上,當地媒體很快進行了闢謠。經DNA分析,癌細胞確實來源於器官捐獻者。據推測,這位器官捐獻者去世前可能已經患上了早期癌症,現有的檢查方法也沒能檢查出癌前病變細胞,但並非傳染所致。

真正的原因是: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必須服用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以減輕排異反應。這起病例中的四位受捐者體內發現癌細胞,是其免疫系統對外來細胞的排異性變低所致,而非傳染。這裡,再次強調:癌症不會傳染,希望媒體多多科普。癌症患者康復後照樣可以結婚、生子、學習、工作,希望大家給予癌症康復後回歸社會的患者更多的尊重和關懷。


預防癌症的關鍵


《家庭》:從您的上述解答中,癌症的發生似乎和免疫系統有關?

金龍玉:是的。有多項研究,尤其是來自英國和法國的一項合作研究表明:衰退的免疫系統可能也是導致癌症的關鍵性原因。我們都知道,免疫系統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胸腺等免疫器官和細胞的退化,而這個課題組的科學家們發現:胸腺的退化等導致的免疫功能衰退在癌症的發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遠超過預期。這意味著,預防癌症的關鍵可能在於免疫系統,而基因突變是免疫系統功能衰退的體現之一。

《家庭》:這項研究結果所體現的新的意義在哪些方面?

金龍玉:一是以往我們認為癌症發病率之所以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是因為細胞中基因突變累積所致;而現在我們會考慮到免疫衰退可能才是其關鍵性原因。二是男性的患癌率高於女性,可能與女性胸腺的衰退速率比男性慢有關係。

這一最新研究也令我們臨床醫生無論在針對癌症患者的治療上,還是針對患者康復問題上都會更加關注患者的免疫問題。


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


《家庭》:如何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

金龍玉:提高自身免疫力,主要從運動、飲食、心理支持三方面來完成。可以經常進行戶外鍛鍊,如跑步、游泳、爬山、騎行等,對提高身體免疫力都是很有幫助的;除此,飲食方面,補充富含硒的食物很關鍵,研究發現,硒幾乎存在於所有免疫細胞中,補硒可明顯刺激免疫球蛋白抗體產生,從而增強機體抗病的能力。一項研究表明,每天補充200微克有機硒,癌症死亡率可下降50%,癌症總發病率可下降37%。富含硒的食品除小麥胚芽、大蒜、蘆筍、蘑菇及芝麻外,還包括許多海產品,如大蝦、金槍魚、沙丁魚等。另外,富含花青素、番茄紅素、鋅、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A的食物也是幫助人體提高免疫力的很好選擇。

保持心態良好、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則是預防癌症及癌症康復患者的良藥。負面情緒的刺激可引起人體免疫功能下降 ,並一定程度上影響癌症患者的療效。相反,積極的心態則可促進免疫功能和健康。


案例解析

父子為何同時患癌

2019年春節後,一對父子來到湘雅三醫院胸心外科求診。父親51歲,吸菸史30年,每天1~2包,體檢發現左下肺腫塊可疑腫瘤,手術後病理結果是肺腺癌。兒子29歲,陪伴父親住院,平時身體健康,擔心父親肺部腫瘤有傳染要求檢查肺部CT,檢查結果發現右側肺部有3個結節病灶,其中一個直徑1cm的結節評估為高危結節,醫生建議手術,術後病理為肺原位腺癌,其餘2處結節屬良性病變。目前父子均已手術康復出院。

金龍玉:像這對父子這樣同時發現患有肺癌的情況並不多見。這種情況是因為家庭成員往往擁有相同的基因,因此,癌症具有家族遺傳性特徵。所以,那位兒子和父親同時患上肺癌是遺傳基因所致而並非傳染所致。


好心態才是癌症康復的關鍵因素

陳麗,女,35歲,8年前因早期肺癌在湘雅三院胸心外科手術治療。當時患者情緒焦慮,術前多年一直懷疑自己患有癌症,住院期間常常失眠,術後仍然有焦慮症狀。金龍玉請來該院心理專家對其心理指導,並對其講述積極心態對癌症康復的重要性。患者出院後遵循醫生的意見,重新開始工作,積極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並定期複查身體和心理狀況,目前已結婚生子,家庭幸福。去年12月複查,癌症未復發,康復情況很好現在對生活充滿信心。

金龍玉:癌症患者應高度重視心理情緒調節,維持正常免疫功能,增強免疫識別和殺傷突變細胞能力,這對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至關重要。同時,良好的心態對有效預防癌症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作者:楚婉苓

責編:鄧寶君

本文系《家庭》雜誌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改編,否則追究其法律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