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遠離幽門螺桿菌感染?知名專家親授五字訣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 發佈 2020-05-09T13:54:42+00:00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感染幽門螺桿菌後進行個體化精準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


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感染幽門螺桿菌後進行個體化精準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感染幽門螺桿菌

五次治療均失敗


幽門螺桿菌和胃癌有一定的相關性,世界衛生組織把它列為一類致癌因子,很多人因此「談幽色變」。


在鄭州大學五附院消化內科主任夏興洲的門診上,記者見到了前來進行幽門螺桿菌治療後複查的趙先生。


趙先生今年57歲,複查結果顯示他感染的幽門螺桿菌已被完全清除,符合治癒標準。


6年前,趙先生做C13呼氣檢測確認感染幽門螺桿菌,從此踏上了漫漫治療路。


然而,因缺乏規範治療,趙先生反覆治療了五次均以失敗告終。


2017年,趙先生經朋友介紹找到了夏興洲。對癌症的恐懼讓他迫切想再次接受治療,但夏興洲卻讓他回家休養一年再治療,這是為什麼?



首次治療很關鍵

成功率可達90%


幽門螺桿菌第一次正規治療非常關鍵,首次正規治療成功率可達90%


否則,首次治療失敗後,再次治療的成功率會大打折扣。多次治療失敗,便發展為難治性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難度大大增加。


夏興洲介紹,一般來說,首次正規治療失敗後,醫生會建議患者進行藥敏試驗,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再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若仍然失敗,要及時「踩剎車」,不要再進行第三次治療。



「碰到這種難治性幽門螺桿菌患者,一般會讓他們先休養一年,再考慮治療,避免第三次治療失敗。」夏興洲建議,在第二次治療失敗後,最好找專業醫生進行全方位評估,找到失敗原因後,再考慮下一步治療。


通常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 患者感染的幽門螺桿菌是否發生變異


☞ 用藥過程中患者有沒有喝酒、抽菸、勞累、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


☞ 患者有沒有合併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服用的藥物對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產生影響。


☞ 患者對藥物的代謝速度不同。如果代謝藥物比較快,常規的藥量可能難以奏效,需要加大劑量。


☞ 患者是否為過敏體質



在夏興洲的解釋下,趙先生同意休養一年再治療。


一年後,夏興洲先為趙先生進行了藥敏試驗、基因多態性檢查和幽門螺桿菌球形變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制定出個體化精準治療方案,將幽門螺桿菌成功根除。


據介紹,鄭州大學五附院馬歇爾實驗中心內鏡下取一次組織即可完成藥敏試驗、基因多態性檢查、幽門螺桿菌球形變檢查等多項檢查。


記住「五字訣」

遠離幽門螺桿菌感染


為幫助大家有效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和復發,夏興洲主任總結了「五字訣」。



五字訣:


☞ 洗,飯前便後要洗手。

勤洗手能有效降低病菌由手進入口中的風險。洗手時可採用「七步洗手法」著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縫隙。

☞ 熱,吃熟食,喝開水。

幽門螺桿菌不耐高溫,100℃環境下10分鐘即可滅活。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配置高溫消毒櫃,碗筷用消毒櫃消毒後再使用。


☞ 禁,禁菸戒酒,少刺激胃。禁止給孩子嘴對嘴餵食,防止幽門螺桿菌擴散。

☞ 分,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

夏興洲介紹,分餐早在我國周秦之時就已實行,它可以避免共餐時個人使用的筷子、勺子接觸食物,造成幽門螺桿菌經口、唾液傳播,還可以預防B肝、肺結核等傳染病。


☞ 換,勤換牙刷。

一個月換一次為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