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人修長城究竟有沒有意義?美國教授:長城把歐洲人害慘了

全球奇趣發現 發佈 2020-05-23T21:16:05+00:00

如今萬里長城早已是世界奇蹟之一,是古代中國人智慧和國力的象徵。可凡是去過長城參觀的人,都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困惑:修築萬里長城勞民傷財,真的有意義嗎?

大家都知道,古代中原王朝頻繁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為此歷朝歷代不斷修築長城,企圖以此來抵禦遊牧民族的襲擾。如今萬里長城早已是世界奇蹟之一,是古代中國人智慧和國力的象徵。可凡是去過長城參觀的人,都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困惑:修築萬里長城勞民傷財,真的有意義嗎?

康熙皇帝就對歷朝歷代修築長城不屑一顧,他說:「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實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士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康熙皇帝認為長城即便修築的再堅固,也解決不了邊患問題,皇太極當年就多次率部跨過長城,甚至兵臨北京城下。


如果按照康熙皇帝的說法,那是不是從秦始皇開始,無數帝王腦子進水了?康熙皇帝把問題想簡單了,他所在的時代北方沒有強大的遊牧民族,使得他想當然地以為長城沒有多大作用。同時,我們今人還容易犯一個錯誤,誤以為我們比古代人聰明。

從軍事上來看,長城確實無法抵抗任何一次快速突擊,但是長城上的守兵能利用烽火台把敵人進攻信息傳達出來。所以歷朝歷代統治者並不傻,如果長城真的沒有作用,根本不可能接連修築了一千多年。筆者認為,長城的存在儘管沒有徹底阻擋住北方遊牧民族,但是加大了他們南下襲擾搶劫的成本。


對於長城的作用,外國人有著與眾不同的看法。世界著名人類學家、美國波士頓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托馬斯·巴菲爾德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觀點,中國古代在北方修築長城這一舉動,把歐洲一些國家害慘了。

托馬斯·巴菲爾德把自己的觀點用《危險的邊疆:遊牧帝國與中國 》這部書詳細闡述出來。巴菲爾德認為,正是中國北方長城存在,加上中原王朝在強盛時期不斷對北方遊牧民族打擊,結果遊牧民族為了生存下去只能不斷向西部遷徙。


我們以少數民族匈奴為例。公元91年,漢朝與匈奴曠日持久的戰爭以漢朝勝利結束,從此北匈奴遠走、南匈奴歸附東漢王朝 。然而,匈奴並沒有徹底滅亡,他們西遷歐洲,將歐洲攪得天翻地覆。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領袖阿提拉出現。

在中國吃了敗仗,匈奴人把所有的怒氣都撒在了歐洲。在阿提拉的率領下,西遷匈奴東征西討,滅掉了一個個國家,甚至於公元452年攻入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趕走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也許這就是蝴蝶效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