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到底是什麼東西?膽囊息肉,如何應對?

關你健康 發佈 2019-12-31T10:29:29+00:00

息肉,通常是按生長部位來命名,比如長在聲帶,就叫聲帶息肉;此外,也有某個部位同時長几個息肉的情況,稱為多發性息肉。

有不少人,會在體檢中發現膽囊息肉,看著報告會非常緊張,膽囊上長了東西,息肉是什麼呢?會不會很快惡變?應該儘早摘除,還是留著?如果是繼續觀察,需要怎樣安排相關的複查呢?咱們現在就來解疑。

膽囊息肉,多數沒有明顯的症狀,是在例行體檢的時候才被發現的。息肉,指的是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膽囊息肉就是長在膽囊黏膜表面的贅生物。息肉有很多種,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腺瘤等。息肉,從醫學角度看,屬於良性腫瘤,其中常見的是炎性息肉、腺瘤樣息肉、胃腸道息肉綜合徵等。息肉,通常是按生長部位來命名,比如長在聲帶,就叫聲帶息肉;此外,也有某個部位同時長几個息肉的情況,稱為多發性息肉。

息肉,從病變屬性看,多數是良性的,但是,其中部分息肉有惡變傾向。膽囊息肉,其實是較為常見的現象,據研究資料,咱們這兒的膽囊息肉發生率為6.9%左右,也就是說,每6個人中,就可能有1位膽囊息肉患者。而且,膽囊息肉多發生在23歲到55歲之間的人群中。想想吧,有很多青壯年發生膽囊息肉,大家也沒全部住進病房,因此,發現自己有膽囊息肉,稍安勿躁。

膽囊息肉發生後,多數沒有自覺症狀,只是在體檢做超聲波等檢查時,才會發現。有些膽囊息肉患者,會合併膽囊結石或慢性膽囊炎,就會表現為右上腹疼痛或者是絞痛,個別人會發生阻塞性黃疸、急性膽囊炎、胰腺炎、膽道出血等。部分膽囊息肉,可以轉化為膽囊癌。因此,發現膽囊息肉後,需要按個體情況,進行觀察或處理。

膽囊息肉的應對原則,要考慮膽囊息肉的大小及變化趨勢,並結合相關表現,決定具體的應對措施。如果膽囊息肉小於5毫米時,每6到12個月,做1次膽囊超聲波檢查,在息肉沒有增大,也沒有不適感覺的時候,繼續堅持定期複查。少數膽固醇息肉,可以縮小或消失。如果息肉繼續長大,逐漸超過10毫米,建議及時摘除。

膽囊息肉,產生症狀,比如伴有餐後右上腹疼痛,並確認同時存在膽囊結石、膽總管梗阻、復發性胰腺炎等,同時排除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就要考慮及時摘除息肉。膽囊息肉如果在5毫米到10毫米之間,複查沒有發現增大,可以繼續堅持複查觀察。當膽囊息肉超過10毫米,特別是超20毫米時,不論有無症狀或不適感覺,都應該及時摘除。

膽囊息肉的發生機制,目前沒有定論,因此,對於處於觀察階段的膽囊息肉,並沒有特效的針對性方法。當前,學界認為膽囊息肉可能與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固醇代謝紊亂等有關,此外,肥胖、吸菸、高脂血症、高胰島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或膽道解剖異常等,也是膽囊息肉發生的誘因。因此,應對膽囊息肉需要注意這些相關因素的預防及解決。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清雲計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