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里住著兩種淋巴瘤細胞,進展了,他到底要不要進行幹細胞治療?

一節生薑 發佈 2020-02-01T11:16:24+00:00

A study of 43 consecutive patients in a singlecenter. Ann Oncol, 1996. 7:p. 1454-9.3. Pugh, T.J., et al., Improved survival inpatients with

馮先生(化名)剛進入了知天命的年齡段,卻突然發現自己得了淋巴瘤。

那是2017年7月的事,在一次正常的體檢中,醫生髮現馮先生體腹腔有多發腫大淋巴結。隨後做的腹膜後淋巴結活檢,病理結果為:非霍奇金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1-2級)。

醫院沒有給馮先生進行任何治療,只是每3個月進行一次全身淋巴結彩超。

解讀:濾泡性淋巴瘤是一種惰性淋巴瘤,一般進展比較緩慢。對於早期的患者,如果沒有什麼明顯的臨床症狀,現在的標準治療指導就是:觀察!

有一個研究對26個1級濾泡性淋巴瘤進行了超過6年的隨訪,這些患者都沒有接受任何治療,但是有一半的患者(13人)在隨訪期之內都沒有發生疾病進展;有6人出現局部病情進展,但是在放療之後獲得了完全緩解;只有7人出現遠端復發[1]。

在另外一個研究中,對43名1-2級的濾泡性淋巴瘤患者進行了超過7年的隨訪。同樣,這些患者也都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結果有63%的患者(27人)在這7年的時間裡,都不需要接受什麼治療。只有病情進展的患者(一般在22個月左右發生),才需要治療。總體來說,對於這種以先觀察為主的治療措施,患者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別為97%和85%,還是很不錯的 [2]。

不過,雖然「以觀察為主」是一個合理的方案,但也許還有更好一點的方案。有一個對6568名早期濾泡性淋巴瘤患者(1~2期,1~2級)的回顧性調查發現,如果患者接受了局部放療,5年總生存率為81%;相比之下,如果一開始只是觀察,5年總生存率要低一些,只有71% [3]。

按照醫生以「觀察為主」的建議,馮先生一直按時複查,病情也一直沒有出現顯著變化。

這樣就過去了兩年。

但是,在2019年7月的複查中,當馮先生平躺時,醫生可以觸摸檢查到上腹部一個腫物,而且在輕壓的時候,馮先生會有疼痛感。同時,馮先生還有低熱、盜汗的現象。

以為是感染所引起,醫院給予馮先生抗生素治療(頭孢克洛緩釋片,鹽酸莫西沙星,米諾環素等),但是效果都不佳。

在腹部CT檢查後,發現腹腔及腹膜後多發腫大淋巴結,符合淋巴瘤表現。進一步PET-CT檢查,發現右側頜下可見代謝活性增高的淋巴結(SUVmax:5.5),大小為2.5*0.7cm;腹盆腔多發腫大淋巴結,FDG代謝活性較高,結合病史考慮濾泡淋巴瘤大細胞轉化可能。

馮先生在8月底進行了腹腔鏡活檢,病理結果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萬幸的是,骨髓檢查未見腫瘤。

因為已經出現了進展,馮先生就開始了化療,從2019年9月至12月,先後接受了兩個療程的R-CHO化療(利妥昔單抗,環磷醯胺,表柔比星,長春地辛),兩個療程的R-CHOP(利妥昔單抗,環磷醯胺,表柔比星,長春地辛,潑尼松),一個療程的R-CHOPE化療(利妥昔單抗,環磷醯胺,表柔比星,長春地辛,潑尼松, 依託泊苷)。

在這個時候,醫院提出了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的建議。馮先生不確定到底需不需要做這個治療,於是找到MORE Health 愛醫傳遞,尋求第二診療意見。

3. 美國醫生的意見

愛醫傳遞安排的會診醫生,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淋巴瘤專家 Stephen J. Schuster 博士。

Dr. Schuster 認為馮先生患有濾泡淋巴瘤,後轉化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但是仍然可能有殘餘的濾泡淋巴瘤。由於細胞上的CD10表達為陽性,說明淋巴瘤細胞來源於生髮中心(germinal center);同時伴有c-myc表達,Ki67評分也比較高。目前因為小腸已經有病灶,按照Ann Arbor 病理分期的標準,馮先生的病理期是3BE期,危險分層為低中危級別。經過四個周期利妥昔單抗聯合蒽環類為基礎的化療後,病情出現部分緩解

遺憾的是,在螢光原位雜交檢查中,並有報告C-MYC和BCL-2基因重排的結果,建議補充檢查該結果,因為它們對於預後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對於治療,Dr. Schuster 認為目前的化療利妥昔單抗的治療是合理的選擇。在進行6輪治療後,需要PET複查,根據結果決定後續治療方案。

  • 如果獲得完全緩解(CR)

後面可繼續兩年的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每2-3個月一次,持續2年,以防止濾泡淋巴瘤的復發。

如果兩年內復發,那很可能是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復發,可重複進行化療和利妥昔單抗治療,如果達到完全緩解(CR),可以考慮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如果只達到部分緩解(PR),則要考慮選擇CAR-T細胞治療。

如果是兩年之後復發,比如說4、5年後復發,那更可能是濾泡淋巴瘤的復發。

  • 如果只是部分緩解(PR):

如果化療後只是獲得部分緩解,Deauville評分為3或4,那麼建議對殘留病灶進行活檢,以確定殘餘的是濾泡淋巴瘤還是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

A. 如果是濾泡淋巴瘤,可使用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

B. 如果是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則需要進行挽救性化療。根據挽救性化療後的結果,再決定最後是CD19 CAR-T細胞治療還是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 如果挽救化療沒有達成完全緩解:進行CD19 CAR-T細胞治療

  • 如果挽救化療後達成完全緩解:推薦進行高劑量化療+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如果化療後的Deauville評分為5,不管是濾泡淋巴瘤還是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都應該按照上述的B方案。

小知識

Deauville評分系統:

  • 1分:沒有超出背景強度的FDG攝取量;

  • 2分:有FDG攝取,但強度≤縱隔;

  • 3分:疑似病灶FDG攝取量>縱隔,但≤肝;

  • 4分:疑似病灶FDG攝取量比肝臟的任何部位都有一些增加;

  • 5分:與肝臟任何部位相比,病灶FDG攝取量都明顯增加;

  • X分:所顯示的FDG 攝取區域不太可能與淋巴瘤有關。

如果患者檢查結果的Deauville評分是1分或2分,可以認為是陰性;而如果是4分或5分,則認為是陽性結果。如果是 3 分,則應根據臨床情況進行解讀。

需要說明的是,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為了治癒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不能治癒濾泡淋巴瘤,只能是減緩其復發。

經過治療,患者的預後應該是比較好的。目前的治療包含有利妥昔單抗,轉化型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在治療後預後會很好;對於體內的濾泡淋巴瘤,因為發展緩慢,患者可以帶瘤生存很久,未來會有機會在新的治療後獲得治癒。

整體來說,如果馮先生在這次化療後達到完全緩解,那麼生存預期應該和同齡的一般健康人士差不多。

目前在美國進行的針對濾泡淋巴瘤的臨床研究中,CAR-T雙特異性抗體都是最新的趨勢,CAR-T治療的數據多一些,但雙特異性抗體的臨床數據可能很快會趕上。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濾泡淋巴瘤來說,因為發展緩慢,如果沒有到非要治療不可的時候,應該還是以觀察為主。

關於複查的問題,在6輪化療結束之後,需要進行PET複查。如果小腸病灶還在,應該進行上消化道造影,來確定小腸受累部位是否存在腸道狹窄或穿孔的風險;如果小腸部位的病灶已經消失,而且患者也沒有其他症狀,就不需要做腸鏡來排除梗阻了。

在會診中,Dr. Schuster還回答了馮先生關於治療的一些具體問題。

請評價5次化療後的治療效果。再化療3次全部消除腫瘤的機率有多大?

化療4周期之後的PET/CT檢查,腹腔內病灶FDG代謝較前減低,呈現部分緩解,但高於肝臟代謝學反應(Deauville評分為4)。建議6周期後複查PET/ CT。在沒有新發病灶的情況下,如果有任何殘餘的腫瘤,只要FDG攝取活躍,都應進行活檢。

在不清楚殘餘病灶是濾泡還是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情況下,無法估計使用更多化療以全部消除腫瘤可能性。

現在是否需要做幹細胞移植?如果移植,移植後復發率是多少?

病情分析及治療意見部分已經詳細給出了有關幹細胞移植的意見。移植後復發率取決於移植前的治療反應。如果沒有達到代謝學完全緩解,則傾向於選用CAR-T細胞治療。移植前達到代謝學完全緩解的患者,移植後復發率約為40-60%。

如果不做幹細胞移植,是否建議現在先把幹細胞採集出,以備後用?

不建議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如果可以進行自體T細胞採集+凍存,且條件能符合日後商業化CAR-T治療細胞生產標準的話,可以考慮 。

患者的腫瘤是從濾泡轉化為瀰漫大B細胞的,請問本次化療前,是濾泡性腫瘤和瀰漫大B細胞性腫瘤同時存在嗎?

非常可能。

通過會診,馮先生了解到目前並沒有必要急於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也沒有必要進行自體幹細胞採集。對於目前的化療方案,馮先生也加強了信心,也了解到化療後的結果很關鍵,決定了後續是否要進行維持治療還是其他治療。

第二診療意見,並不意味著就會多獲得一種治療方案。有時候,減少不必要的治療,可以避免走彎路,意義更重要。

最合理的治療,才是最好的治療。

希望馮先生的治療順利。

參考文獻:

1. Soubeyran, P., et al., Is there any place for a wait-and-see policyin stage I0 follicular lymphoma? A study of 43 consecutive patients in a singlecenter. Ann Oncol, 1996. 7(7):p. 713-8.

2. Advani,R., S.A. Rosenberg, and S.J. Horning, StageI and II follicular non-Hodgkin's lymphoma: long-term follow-up of no initialtherapy. J Clin Oncol, 2004. 22(8):p. 1454-9.

3. Pugh, T.J., et al., Improved survival in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low-grade follicular lymphoma treated with radiation:a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database analysis. Cancer,2010. 116(16): p. 3843-51.

(作者:張洪濤,筆名「一節生薑」。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領域:癌症的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著有科普讀物:《吃什麼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談最前沿的醫學研究,也可以講最通俗的故事。僅提供科普知識,具體診斷和治療方案,請相信正規三甲專科醫院的醫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