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型?血型?轉型?到底行不行...(上篇)

北京博仁醫院 發佈 2020-02-24T01:17:50+00:00

所以,HLA配型是白細胞配型,是移植尋找供者的關鍵一步,ABO血型與Rh血型是紅細胞分型,移植時是否相合都可以做供者,但如果ABO血型不相合,有發生純紅再障的風險,需要定期監測血型轉換。


相信大家對以上的對話不會感到陌生,很多人對配型、血型及各種轉型問題從來沒搞清楚過。。。今天我們先來介紹HLA一下配型與血型,來看看到底咋回事吧。。。


HLA配型

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 ,人類白細胞抗原)是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的在有核細胞膜上的表達產物。


簡單來說,HLA抗原是細胞膜表面的這些凸起,它們是細胞核里DNA的表達產物。

這些疙里疙瘩的東西有什麼用??

用處太大了! 最重要作用,就是識別自我,清除異己。我們身體的清道夫免疫細胞需要嚴格識別HLA類抗原才被激活,使正常免疫反應在嚴密的遺傳控制下進行。除同卵雙生子以外,幾乎無HLA相同者,所以,HLA可視作個體的「身份證」。

那麼對於異體移植來講,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患者體內的免疫細胞遇到了異己分子(供者細胞上的HLA抗原)被激活了,而供者免疫活性細胞進入患者體內,也遇到了異己分子(患者的HLA抗原)也被激活了。。。頭疼吧,雙向免疫攻擊立馬就啟動了,這還得了。


所以,醫生要儘量選擇HLA配型相合位點多的供者。

所以,為了防止它倆相互攻擊,要應用預處理和免疫抑制劑。


ABO血型

根據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為A、B、AB、O四型。

紅細胞上有A,就是A型;有B,就是B型;AB型,就是紅細胞上既有A又有B;O型,自然就是沒有A也沒有B。

可是,人體就是這樣有意思,細胞上有凝集原(A、B),血清中就有凝集素(抗體)(抗A、抗B),這也應該是進化中人體的自我保護和識別異己的功能吧,紅細胞上有A,血清中就有抗B;紅細胞上有B,血清中就有抗A。


這是為啥?

很簡單啊,如果是同一個人體內,A抗原遇見了A抗體,就會很高興的結合了。。。它們高興了我們可就慘了,那樣紅細胞就凝集了。。。這也就是血型不合輸血導致嚴重後果的原因。


Rh血型系統

也是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系統,Rh是恆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稱的頭兩個字母。蘭德斯坦納等科學家在1940年做動物實驗時,發現恆河猴和多數人體內的紅細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質,故而命名的。凡是人體血液紅細胞上有Rh抗原(又稱D抗原)的,稱為Rh陽性。

在我國,RH陰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三到四,這就是有時聽到的「熊貓血」,這樣的血型可以去血液中心登記,有建庫,一旦需要輸血可以互相捐獻互相幫助。還有一些紅細胞非常少見的分型,不作為常規鑑定血型的項目。

所以,HLA配型是白細胞配型,是移植尋找供者的關鍵一步,ABO血型與Rh血型是紅細胞分型,移植時是否相合都可以做供者,但如果ABO血型不相合,有發生純紅再障的風險,需要定期監測血型轉換。



所以,大家明白了嗎?歡迎後台留言給我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