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談」中醫說的上火到底是什麼?

遼瀋晚報遼陽時刻 發佈 2020-05-26T08:10:26+00:00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陰陽二氣相互制約,即血液、唾液、汗液等人體陰液制約體內的陽氣,一旦陰陽平衡被打破,人就會上火。


提到「上火」,幾乎人人都經歷過:嘴角長泡、牙齦出血、咽喉腫痛、尿黃便秘……去醫院顯得小題大做,硬扛又坐立不安。這「火」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會上火?

中醫里的「火」指什麼?

「上火」屬於中醫熱證範疇。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陰陽二氣相互制約,即血液、唾液、汗液等人體陰液制約體內的陽氣,一旦陰陽平衡被打破,人就會上火。

火有虛實之分:實火又叫陽亢,即陽氣太過旺盛;虛火是指體內的陽是正常的,但陰液被過度消耗,陰不足以制陽,故陰虛火旺。

實火虛火都會導致喉嚨紅腫、小便短赤、大便乾結、口乾、舌紅等不適。

實火的人尤其喜冷飲,腹脹痛拒按,脈數實,甚或流鼻血,治療側重於「疏散」,以苦寒瀉火、清熱解毒為主。

虛火則常伴反覆口腔潰瘍、失眠多夢、盜汗等,脈細數,治療則要側重於滋陰,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主。

五臟六腑都會上火

按照五臟學說來分,「火」又有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腎火之分。

無論哪一種火,都有虛實之分,如果不加以區分而盲目清火,非但不能下火,甚至會傷身體。

心火

虛火主要表現為低熱、盜汗、心悸、心煩、失眠、口乾、舌尖紅。虛火可用生地、麥冬。

實火的症狀是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煩躁、舌尖紅等。實火則需用苦寒之物,如黃連瀉心湯。

胃火

實火為上腹部不適,伴有多食易飢、口乾、口苦、煩躁不安、大便乾結、牙痛、牙齦出血、鼻出血、舌紅苔黃等。胃實火可適量吃些海帶根、西瓜。

虛火則表現為口渴、飲食減少,時有輕度腹脹、低熱或潮熱、大便乾燥、舌紅少苔或無苔等,可適量吃些蜂蜜、梨汁、甘蔗汁等。

肝火

肝實火旺,除了眼睛紅、腫、疼以外,還會煩躁,很容易發火、口渴,大便乾燥。可用決明子泡水喝,如果症狀再重一點可用野菊花泡水喝。

肝虛火是眼睛發澀,此外還會有手腳心發熱,內心煩躁,後半夜睡著的時候出汗。可用枸杞15克,加杭白菊一起泡水喝,還可以將黑芝麻炒熟吃。

肺火

肺實火通常伴隨感冒,若咳黃痰、嗓子疼、口渴、大便乾燥,喜涼食,則基本可確診肺實火。

肺虛火主要是久咳不愈,咳嗽無痰或少痰。肺虛火又分燥熱和虛熱,燥熱者乾咳無痰,或有口渴,多發生在感冒發燒以後。陰虛肺熱者手腳心發熱、盜汗。

可以適當吃一點偏涼的食物,如白蘿蔔、大白菜、芹菜、菠菜、香蕉、梨、百合、楊桃、枇杷等,有助於降肺火。

腎火

腎火一般多為虛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齒鬆動或疼痛、傍晚口乾、煩熱、失眠、盜汗、多夢、男性易遺精,有時甚至尿道灼痛、腰膝酸軟或脛骨痛、足跟痛等。去腎火應以滋陰為主,可吃黑木耳、枸杞、桑葚、豬腰、海參、西紅柿、豬血、蜂蜜、牛奶、鴨血、鴨肉、蛤蜊等。

來源:生命時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