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實了,健康的生活習慣對心血管的保護相當於吃藥!教你如何生活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發佈 2020-05-19T07:44:37+00:00

現在的人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各種慢性疾病卻變得越來越常見,尤以號稱人類健康「頭號殺手」的心腦血管疾病更為常見。

現在的人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各種慢性疾病卻變得越來越常見,尤以號稱人類健康「頭號殺手」的心腦血管疾病更為常見。這也使得很多人都納悶,為什麼吃得好了穿得暖了,身體健康狀況卻變得越來越差了。事實上,很多慢性疾病的高發就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代價。

健康的生活習慣到底有多重要?

一直以來,我們都提倡要健康生活。而對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醫生更是把改善生活方式作為關鍵療法之一。可是,到底健康的生活習慣對防治疾病有多大的幫助,我們卻不得而知,或者說只是停留在專家口中的好處多多上。不過,近日的一篇研究給出了答案。

該研究主要對比分析了藥物治療以及生活方式干預對心血管疾病主要風險因素的改善效果,主要是對「三高症」的改善,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最終結果顯示,充分改善生活方式對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控制效果,與單個藥物的治療效果幾乎等同。

降壓降脂降糖,生活方式干預的療效堪比藥物!

1. 降壓方面,全面改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降壓效果接近於服用單個降壓藥的療效,但無法與聯合用藥方案相比。不過,理論上來說,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預可使血壓下降10/8mmHg,其實這樣的降壓效果與聯合服用某些降壓藥的效果也是可以相媲美的。

2. 降脂方面,飲食干預的效果比運動、戒菸更強。其中,飲食干預主要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C)的水平;減輕體重也可降低LDL-C值;戒菸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水平。全面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預可使得LDL-C最高下降約35%,比他汀單藥治療的效果略低一些。

3. 降糖方面,規律的運動比飲食干預效果更明顯,主要表現在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上,全面的干預堪比某些口服降糖藥的效果。

到底什麼才算是健康的生活?

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對於不同疾病的患者,生活方式干預發揮作用的側重點也不同。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強調全方位改善生活方式,不能說運動的效果顯著,就只是多運動,飲食的效果顯著,就只是改善飲食。研究也明確指出,生活方式干預若能更好發揮作用,一定是全面的。

雖說單方面對比可能會有差異,但離開任何一項,效果都不顯著。至於到底該如何健康生活,通過研究的干預項也可看出,主要就是飲食、運動、減肥、戒菸戒酒等。

1. 飲食:現在的人們吃得太好了,太雜了,以前吃飯全靠自家種菜種糧食,但是現在市面上的美食琳琅滿目,人們頻繁地下館子、叫外賣,更是偏愛一些精製的加工食物、快餐、速食食品等,殊不知這些常常是高脂肪、高鹽、高熱量、高糖食物,長期食用會傷害身體健康。

忠告:健康的飲食一定是葷素、粗細合理搭配,要求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高鹽、高糖食物攝入,在控制每天攝入總熱量的同時,少吃肉食、油炸食物、動物肝臟,多吃蔬菜、水果、粗糧,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遠離加工食品、速食食品、醃製食物,少吃快餐、燒烤、火鍋等。

2. 運動:動得太少也是當下人們的通病,而久坐不動的危害也是公認的。有效的運動不僅可幫助保持健康體重,還能預防三高症、心腦血管疾病等。

忠告:有效的運動一定是規律的、持之以恆的,不是隨意的走路,也不是偶爾的跑步,要求每天抽出至少30min的時間運動,每周至少5次,運動方式以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爬山、廣場舞等都是可以的,建議根據個人興趣來選擇,可幫助提高運動的主動性。

3. 減輕體重:醫學上已經把肥胖定性為萬病之源,尤其是中年腹型肥胖,會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而肥胖是當下高生活水平的代價,吃得多動得少肯定會增加肥胖發生率。

忠告:肥胖或超重者一定要意識到肥胖的危害性,積極減輕體重,但不能採取極端的減肥手段,最健康的減肥方式還是管住嘴,邁開腿。

4. 戒菸戒酒:菸酒的危害也是公認的,長期吸菸飲酒一直被認為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忠告: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儘早戒菸戒酒,已有三高症的患者,更需儘快遠離菸酒,這是控制血壓、血脂、血糖,預防心血管併發症的關鍵。

5. 情緒管理:快節奏的生活下使得人們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而高壓之下必然會影響情緒、睡眠,導致長期焦慮緊張、失眠等,這也是不可忽視的危害健康的因素。

忠告:要學會放慢腳步,緩解壓力,注意勞逸結合,規律作息,戒驕戒躁,保持平和的心態,保證充足的睡眠。

總之,沒有健康,其他都是零。對於健康的人來說,改善生活方式是預防疾病的關鍵手段,對於已經被疾病纏身的患者來說,更需儘早改善生活方式,防止更為嚴重的併發症發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