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看待藝術品金融化?對收藏有什麼的影響?

人民鑑藏網 發佈 2020-02-29T15:02:30+00:00

中國人民喜歡儲蓄,把人民幣放在銀行里。存款最保險,但是,通貨膨脹,物價上漲,那點利息實際是帳面數字,貨幣貶值。

這三年中國收藏界都在喊「藝術品」金融化。這金融化可不是像古玩市場,藝術品交易那麼簡單。這種金融化,就是把藝術品當做金融資產,把藝術品做成價格的「產品」當做股票來炒。金融化這是國家藝術品收藏時代的最高階段。全世界只有某些國家的藝術品可以抵押。中國當今也有著名的拍賣公司的拍賣品,和若干故宮及國家的鑑定專家鑑定估價的藏品,可以用於銀行的貸款抵押。各地的郵幣卡電子盤就是這種模式,現在不都垮了嗎?這離金融還遠著吶,就別說金融化了。我就想說,在二十年之內,咱們不會看到藝術品金融化。

一、30年來中國人收藏投資的市場觀察。

中國人民喜歡儲蓄,把人民幣放在銀行里。存款最保險,但是,通貨膨脹,物價上漲,那點利息實際是帳面數字,貨幣貶值。於是很多人買了大量的理財產品,被騙得血本無歸。當代中國出現了大量的「中產階級」,他們喜歡炒股,但是,中國股市是大財團、大資金的「吸金器」,「絞肉機」,90%的股民,開著寶馬進去,騎著自行車出來。曾有一批人炒房,賺的盆滿缽滿。而現在中國房產顯然過剩,又有一批人陷了進去。我們老百姓到底投資什麼?

收藏可以發大財是誰培養的觀念?古玩其它種類我不說

古錢界本世紀出版的書籍《金銀幣的收藏與投資》、《古錢幣的​收藏與投資》、《銀元的收藏與投資》--------。當代的泉譜包括花錢譜,每一枚錢幣拓圖下邊,都標註了人民幣價格。就是這種買古董可以發大財,驅使著相當多的人走進了古玩收藏領域。很多玩古錢的已經瞧不起古錢幣的雜項,轉而購買瓷器、銅器、金器等等。而實際上,每一個沒有門路的收藏者,手裡拿的不過是某本書,某個拍賣圖錄的「理想價格」的藏品,千分之一的價格也賣不出去。

興起了「郵幣卡」電子盤,為什麼都黃攤了。我在那裡觀察了一圈。看著無數的人興奮的在那裡投資,轉眼之間,投資者們人民幣都扔進了水泊里--開盤的老闆們,也被政府清了盤。你想,把某一枚古錢要湊成一萬枚以上,之後發包的「電子盤上」,這是哪一家的交易邏輯?某種古錢數量少而珍稀,數量大還怎麼能有收藏價值?連這一點常識都不懂的去開什麼電子盤,把古錢當成了可以拆分的股票,哪裡會有這樣的商業邏輯?​別看電子盤那種交易都垮了,但是電子盤無辜,是一批人在不對的時間,裝錯了東西,把電子盤用錯了地方。

二、藝術品金融化成了當前的熱門話題​,還有充足的理由。

(一)藝術品不僅可以金融化。而且可以國際化。

這三年,藝術品金融化成了古玩行十分熱門的話題。​所謂古代藝術品金融化,是將古代藝術品「作為金融資產納入個人和機構的理財範圍」,以及使古代藝術品轉化為某種「金融工具」。 某些文章欣欣然的寫到:「我國藝術品金融化未來將朝著大眾化、證券化、規範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應用網際網路等新興科技助推藝術品金融大眾化,構建專業化的藝術品指數,成立監管機構規範藝術品金融的發展,完善藝術品金融產業鏈建設,推動古代藝術品投資國際化」。更有經濟環境等諸多因素決定了2020年是以古代藝術品為主導的文化產業啟爆年,他們的理由是: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的實施已進入第二年,文物保護利用上升為國家戰略全面布局,古代藝術品作為資源已為市場所認知,社會各界開始深入研究並挖掘古代藝術品的資源價值,文博產業作為文物資源利用的平台加快發展:古代藝術品+金融+資本;這些成就在中央《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精神指引下,讓文博產業的巨大動能逐步顯現,「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文物保護與文物利用共同發展的新路徑日益清晰。

2、《文物保護法》修訂工作正在逐步推進。國家文物局在官網上公開徵集《文物保護法》修訂意見建議,通過公開徵求意見方式將各界共識和開門立法的理念貫徹到《文物保護法》修訂工作中。同時,國家文物局強調:「本次修訂,堅持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統一。」這是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巨大進步。文化產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抓手已經從政策支持上升為法律支持,實現穩步推進。文博產業是文化產業中最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新的《文物保護法》和《文化產業促進法》將在今年落地,對於古代藝術品領域啟爆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3、首例省級《上海市民間收藏文物文物經營管理辦法》出台。3月1日實施,這是全國第一部關於繁榮和規範民間文物市場的省級政府規章,也是為古代藝術品金融化打響第一槍。

4、科技檢測斷代為古代藝術品的保護和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近年來古代藝術品金融化之路舉步維艱,全國古玩市場亂象叢生,無據鑑定成為主流,真假難辨,仿品泛濫,拍賣行業不保真,導致大的金融機構、企業、家族財團遲遲不敢大舉介入古代藝術品市場,迫切需要古代藝術品市場規範。(2)國家強調科技創新,讓科技運用到文物藝術品領域,推動對古代藝術品進行科技檢測,精確斷代,實施承擔法律責任的有據鑑定,終結多年來的無據鑑定亂象。(3)眼學主要用於對古代藝術品歷史文化背景、藝術工藝等各方面研究,眼學還用於古代藝術品價值分析評估方面,真正做到精確斷代還是靠科技。

方法:國家利用科技檢測斷代可以把民間大量的古代藝術品精品聚集起來,一部分用於納入國有博物館或私人博物館體系,作為資產儲備,把民間古代藝術品保護起來;另一部分用於古代藝術品金融化,啟爆文化產業,帶動經濟快速發展。另外科技檢測還能起到嚴把國門,防止珍貴文物流失作用。科技檢測斷代對於古代藝術品起到了積極的保護和利用作用。

​(二)古代藝術品金融化的戰略意義是--古代藝術品金融化必然擔當中國經濟大轉折的歷史重任----因為古代藝術品是建立強大的人民幣信用體系的基石和價值支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幾千年祖先留下的數以億計的古代藝術品,經大開發後噴涌而出,撒向民間。這其中還包括難以數計的老黃金與黃金藝術品,難以估量價值的各種老翡翠、紅藍寶石、清代鑽石、珠寶等等。 民間收藏家收藏的祖先遺存的這些古代藝術品價值最少在3百萬億到6百萬億人民幣之間。這個數字並不包括中國博物館的收藏。

中國現在人民幣總量達到了177.62萬億元,總計相當於美金24.9萬億元,如此海量的人民幣勢必引起通貨膨脹, 黃金儲備1852.5噸,如果掛靠人民幣,每噸3億元人民幣,也只能發行5557.5億元人民幣。如果人民幣以中國民間海量古代藝術品為人民幣信用體系的基石和根本依據,按保守估值3百萬億算,可以換取100萬噸黃金; 按估值的6百萬億算,可以換取200萬噸黃金。這勢必成為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動力。因為古代藝術品是全世界公認的金融避險和保增值的首選,中國擁有最大的遺存占最大的財富比值,中國古代藝術品是中華民族偉大遺產財富的體現,也是貨幣價值的根本。

(三) 以古代藝術品為主導的文化產業將取代房地產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第一個理由:房子不能炒了,房子不是支柱產業。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貨幣展望報告指出,今年將發揮貨幣信貸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關於房地產問題,央行稱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房地產繼續按照原有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文化產業代替房地產行業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二個理由: 金融機構財團低位建倉古代藝術品長遠布局。 近年來古代藝術品拍賣市場因為沒有稀缺的民間古代藝術品精品參與,拍賣市場利益壟斷,導致拍賣天價重重,特別是那些頂級富豪購買的天價古代藝術品,就像當初在股市6000點高位套牢的機構富豪,必然會選擇時機在低位建倉,攤低成本。一旦古代藝術品金融化政策落地,民間大量的古代藝術品精品便會浮出水面,古代藝術品的不可再生稀缺性及資本的逐利性必然會使大資金有壟斷收集、炒作的過程,因此古代藝術品是企業大財團資產配置的最佳首選。

第三個理由:古代藝術品市場潛在需求巨大是投資領域的最後一座金山。根據巴克利銀行的推薦數據:機構投資者與高端人士會配置5%的資產進行藝術品投資。如果以保守的5%作為對藝術品的潛在的需求進行估計,按中國130萬億元的財富這樣一個保守的數字計算,中國藝術品市場潛在的需求就是6萬多億元。而目前的規模只有幾千億元,潛在的需求非常大,顯現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近10年,我國藝術品市場成為全球發展最快和最活躍的市場。從全球的視角來看,高端藝術精品的拍賣價格不斷刷新,經濟的增長和貨幣的超發使人們對財富管理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藝術精品高收益的示範效應使藝術品投資特點凸顯,藝術品市場是繼股票、房地產之後的第三大資本市場,堪稱投資領域的最後一座金山。

第四條理由:古代藝術品資產能對沖各級地方債和許多企業債。2019年11月底,地方債餘額為21.33萬億元,企業債務已突破100萬億元,而激活古代藝術品資產,古代藝術品能成為國家和企業的資產儲備,價值存量幾百萬億的古代藝術品金融槓桿財富將會很好地對沖這些巨額債務。

第五條理由:古代藝術品金融化能增加就業 促進消費 吸納國際資本。疫情導致的消費急劇下降,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正常發展。但是古代藝術品金融化引爆的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會使眾多收藏家將步入中產階級,迅猛激發億萬民眾的消費能力,消化生產產能過剩,面對幾百萬億到甚至千萬億計的海量市場,從業者當以爆炸式數字增長,古代藝術品這個經濟槓桿撬動,可以拉動巨大的經濟體量,可以創造巨額財富, 保守估計一年能為國家帶來20萬億的綠色GDP,所有古代藝術品及珠寶的話語權我們必將全部奪回,西方壟斷不再!部分古代藝術品可走出國門,吸納國際資本,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結論:隨著我國藝術品市場的迅猛發展,介入藝術品領域的金融機構隨之迅速增加,金融資本進入藝術品產業,將藝術品變成一種投資品,實現金融資本與收藏、藝術品投資的融合,藝術品資源變為金融資產。新的《文物保護法》及《文化產業促進法》即將落地,大的金融機構財團資本會競相介入古代藝術品領域,從而帶動整個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 三、我對藝術品金融化的思考

前面,我簡單敘述了中國收藏市場狀況。30年了。收藏是投資,可以發財一直是收藏市場的主流聲音。但是,2000年以後的20年正是古玩造假的20年,中國大基建、瘋狂挖墳盜洞探寶的20年。​而中國收藏界是社會腐敗最後一塊沒有清理乾淨的地盤。2010年以後,收藏市場進入了冬天,亂象橫生。在中國收藏界出現了各種利益團伙、詐騙團伙、造假工坊。也出現了民間的各個階層的不同種類藝術品的收藏群體。既有主流的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聲音,也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冠冕堂皇的理論文章。很多似乎正義但卻販賣假貨的文章,還有坦誠的說著自己的收藏體會,「引君入瓮」的騙子文章​;這些文章都充滿了中國式的夢幻,不過是吸引人們進入收藏騙局,充當古代藝術品的最後的接棒人。

我不否認,藝術品金融化的研究是很有意義的。論述的觀點是站得住的,但是這個理論如果去指導實踐,當今肯定行不通。既有思想理論上的撥亂反正問題。​也有實際工作中有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

第一、古代藝術品​所有權問題。90年代收藏熱興起。大基建、挖墳盜墓探寶出土的大量的古代藝術品都在民間收藏家手裡。我們的文物保護法常常說「藝術品的來源問題」,可以說,大量的藝術品是文物市場得到的,當然的相當一部分是私下的交易。按照中國文物法,是地下埋藏的,不是家族傳承的古代藝術品都屬於國家。如果認真的追究極大數量的古代藝術品來源,沒有一件東西是合法的。所以,如果想把古代藝術品金融化,第一件事是民間收藏藝術品「合法化」。這就要求國家頒布法令「大赦天下」,宣布民間所有的古代藝術品為合法財產既往不咎。那麼必然有大量的盜墓罪犯會逃脫法網,他們盜墓的古代藝術品變成「合法收藏」。這是一個「悖論」,我要請問,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 中國的土地一直是國有化。在改革開放之前,土地無價。都是政府劃撥土地。後來中國的大基建開始,房地產業興起。政府徵用土地。把農村的土地徵用「招拍掛」才形成了地產。以至於買一個樓房,產權70年,商業用房產權40年的政策。辦房產證還要辦一個土地證。無論如何,中國的土地成為各級政府的財政來源。房地產成了中國三十多年來的經濟支柱。借鑑房地產。中國古代藝術品怎樣合法化?怎樣私有化?​是國家登記還是國家徵購使其合法化。還是直接宣布所有的古代藝術品收藏就是合法的私人財產?

第二、中國收藏界很不健康,沒有規範的收藏市場。我的判斷就是:古代藝術品金融化是當代資本市場和金融界對古代藝術品市場的介入的一種前景觀望,是一個美麗的「畫餅」。古代藝術品金融化的理由是充分的,建議在當今時代是不可行的。

1、君不見,所有的民間藝術品,到處都說是假的。中國除了打藝術品官司才有官方指定的鑑定機構。民間的收藏家還被稱之為「國寶幫」,各位想,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是不是需要十年時光?

2、中國缺少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這是當然的狀況。各位去看,各地的文物局有幾個專業人士?就是他們忽略了: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甚至沒有規範、法制約束的金融市場。最重要的是中國必須建立數百個甚至幾千個權威的鑑定機構。這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

3、當代中國收藏熱是初潮時期,剛剛由「童年階段」進入青年時代。中國現在有數千個古玩城和上萬個古玩市場。這十幾年都在慘澹經營。廣大民間收藏家只有一部分剛剛走向成熟,無疑問,現在民間產生了一些自學成才的收藏研究家,藝術品鑑定家,素質良莠不齊。這需要國家採取教育、培訓的大量措施,才能使民間的人才儘快成長起來。國家重視了,也需要十年時光。

第三、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用了多少年?改革開放四十年,迄今還在繼續改革開放。​藝術品金融化需要多少年不重要。在於是否具備藝術品金融化的社會條件,社會文化基礎。這些依賴著中國收藏家的成熟,中國收藏階層的形成,建設一個健康的收藏文化公平的市場。

期待著2020年藝術品金融開局純粹的痴人說夢。讓藝術品市場活起來,首先必須讓民間收藏家活起來。民間收藏家都是「國寶幫」,這種類型的帽子都摘不下來,沒有一支浩浩蕩蕩的民藏大軍的人才隊伍,中國就不會進入藝術金融的時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