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紅湯的前世今生,它是放化療、貧血患者的黃金良方

抗癌衛士 發佈 2020-05-10T20:53:52+00:00

根據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碩士研究生陳楠的研究發現,五紅湯對預防晚期腸癌化療初治後骨髓抑制可能有效,對緩解化療後骨髓抑制外周血紅蛋白降低有一定療效,可能對預防血小板降低有預防作用。

五紅湯在現代研究中有怎麼樣的發現呢?

根據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碩士研究生陳楠的研究發現,五紅湯對預防晚期腸癌化療初治後骨髓抑制可能有效,對緩解化療後骨髓抑制外周血紅蛋白降低有一定療效,可能對預防血小板降低有預防作用。預防性使用五紅湯可使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曾經《博文周刊》報導的復旦大學教師于娟的抗癌故事引起廣泛關註:于娟,一個對未來有無限憧憬的年輕女教師,不幸患上了乳腺癌。

化療後,她的紅細胞指標極低,不到正常人的一半,醫生考慮給她輸血。于娟的家人從電視里留意到一個方子叫做「五紅湯」———紅豆、紅棗、紅皮花生、紅糖和枸杞煎湯當水喝,於是家人開始每日早起煮五紅湯給於娟喝。

當時,家人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打算,哪知喝了半年,于娟的紅細胞指標比正常人的平均水平還要高。而後有網友也證實,化療後血小板低、紅細胞低、白細胞低,服五紅湯可生血健體,增強抵抗力。

解密「五紅湯」

五紅湯為民間經驗食療方,在民間應用廣泛。那麼五紅湯究竟是什麼?是根據什麼原理搭配組合的?現代研究又能夠驗證五紅湯的神奇功效呢?下面為您一一作答。

何為五紅湯?

五紅湯是利用五種外觀主體顏色為紅色的食物共同熬制而成的湯藥簡稱。食材和製作方法如下:

組方:枸杞子50克,大棗(去核)60克,紅豆40克,花生紅衣(即花生紅色皮)30克,紅糖10克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混合,加1000ml清水浸泡後30分鐘後,水煎至200ml。

五紅湯的搭配原理何在呢?

該方基於五臟相關,氣血同源,陰陽互根的理論,認為氣虛不能生血,血虛不能化氣,氣虛者陽漸衰微,血虛者陰漸虧。結合五行學說,五行配五色,紅色主血脈,且「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因此必須重視飲食調養,保持脾胃的健康和旺盛的食慾。

此湯中,枸杞補腎益精血,現代研究亦證實枸杞中的主要成分枸祀多糖,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以及降低抗腫瘤,化療藥物引起的免疫抑制等作用。可促進正常小鼠骨髓造血幹細胞增殖,增加骨髓粒單系祖細胞數量,促進向粒系分化,對骨髓具有保護作用。

紅棗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血,改善血虛蔞黃,紅棗中的多糖成分能促進造血機能。

紅豆性平,味甘酸,被李時珍稱為「心之谷」,赤入心,形似腎,可清心養神,健脾益腎,紅豆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含鐵質、維生素,有補血和促進血液循環功能。

花生味甘性平,有益氣健啤、補血止血等功效。花生止血補血的雙重功效主要是花生衣(花生仁外表的紅衣),能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的含量和改善血小板的質量,促進血小板新生,加強毛細血管的收縮功能,同時還能促進骨髓造血機能。

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游的作用,能漸復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並有助改善貧血,提升白細胞數量。

五紅湯補血養血名不虛傳

通常醫生也會推薦一些貧血患者服用五紅湯。中醫認為,此湯中的紅棗有健脾補血、利水的作用;而深紅色的花生衣(已入藥典),有養血止血的功效;枸杞則補肝腎;紅糖益氣補血、健脾暖胃,一般產婦也會服用紅糖以補養身體。所以說,此方最重要的功效就是養血補血。

五紅湯對升白效果遠沒有紅細胞和血小板那麼明顯

化療藥物容易產生骨髓抑制,所以做化療時,患者往往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的指標都會降低。一般來說,用藥後10-14天降到最低點,多數患者貧血得很厲害。

血液的各項指標降低對於患者來說相對危險,比如白細胞低,身體就容易受到各種感染;而紅細胞低則發生貧血,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倘若血小板低,凝血機制受影響,容易發生內出血,風險極高。相對於西醫的支持性治療,中醫更希望患者能夠擁有自身造血的能力。所以,如果體質合適,都推薦腫瘤患者嘗試五紅湯。不過,臨床觀察發現,五紅湯對於升高白細胞的效果遠沒有紅細胞和血小板那麼明顯。

生薑黃芪入五紅湯,減輕化療副反應

五紅湯簡單方便,安全可靠,所以作為食療已經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取枸杞、紅棗、深紅花生、赤小豆15-30克,加水煮好後,加入紅糖即可,一天一次,由於口感偏甜,比中藥好喝,所以大多數患者都能接受長期飲用。

如果患者伴噁心、嘔吐等化療後的副反應,還建議在五紅湯里加入生薑,因為生薑是「嘔家聖藥」,可以明顯減輕嘔吐的反應;如果化療後脾虛氣虛,還可以加黃芪一起煮水飲用以補氣。可見,中醫中藥對減輕化療的副作用大有可為。

貧血體虛,可飲五紅湯

五紅湯對普通的貧血患者也有很好的療效,比如女性經期失血過多出現頭暈眼花、面容蒼白等,常喝五紅湯,能補血,改善貧血症狀。

紅棗也叫大棗,中醫認為,大棗味甘、性平,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從而使氣血充足,改善血虛引起的面色萎黃等症狀。現代研究也證明,紅棗中的多糖成分能影響造血系統,促進造血機能。故民間常用大棗煮粥、燉雞,治療久病體虛引起的貧血。

花生味甘、性平,益氣健脾。而花生衣則有止血又補血的雙重功效,能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的含量和改善血小板的質量,同時還能促進骨髓造血機能。所以,煲五紅湯時,最好選擇深紅色的帶皮花生仁。

紅豆,即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可利尿、消腫、健脾。近年發現,紅豆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含鐵質和維生素B12,有補血和促進血液循環的功能。

總之,五紅湯最大的作用就是補血,貧血、體虛的人群均可食用。

註:本文參考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研究生陳楠2013年研究生論文《五紅湯預防轉移性腸癌化療後骨髓抑制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以及羊城晚報原文標題:五紅湯:養血補血的食療良方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宋莉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