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高引起中風的機制及預防

心電圖劉醫生 發佈 2020-05-29T08:13:44+00:00

更為嚴重的是高血壓還與高血糖、高血黏、高血脂等病症緊密聯繫在一起,而造成全身各組織器官的慢性損害,導致臟器功能的喪失,嚴重威脅生命與健康。

高血壓病是一種因血管神經調節障礙而引起的一種動脈壓力升高的慢性疾病,它最大的危害在於對全身血管造成長期超極限的額外壓力,導致血管脆性損傷,最終引起血管的破裂、堵塞,引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病、眼底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都可由高血壓病引起,可以說高血壓病是導致中老年人死亡的罪魁禍首之一。更為嚴重的是高血壓還與高血糖、高血黏、高血脂等病症緊密聯繫在一起,而造成全身各組織器官的慢性損害,導致臟器功能的喪失,嚴重威脅生命與健康。

據統計,有高血壓的中風病人比沒有高血壓的病人多7-10倍。對老年中風來講,可以這麼說,高血壓是原因,中風是後果,血壓與中風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高血壓會使血管的張力增高,也就是將血管「繃緊」,時間長了,血管壁的彈力纖維就會斷裂,引起血管壁的損傷,使血液中的脂質物質容易滲透到血管壁內膜中,這些都會使腦動脈失去彈性,動脈內膜受到損傷,形成動脈硬化、動脈變硬、變脆、管腔變窄。而腦動脈的外膜和中層本身就比身體其他部位動脈的外膜和中層要薄。在腦動脈發生病變的基礎上,當病人的血壓突然升高,就有發生腦出血的可能。如果病人血壓突然下降,就會發生腦血栓。如果有了高血壓不治療或者斷斷續續地治療,血壓總是波動,導致血壓沒有好好控制,都容易引起中風。所以防治高血壓病是預防腦中風的關鍵。

我們還要提醒患高血壓的朋友,降壓藥不要在臨睡前服。據一項醫學研究表明,當一個血壓正常的人處於安靜狀態時血壓也會自然下降,特別是在入睡後兩小時的時候,血壓下降最為明顯。而病人服用降壓藥後,大多是在兩個小時後藥效發作,起到降壓的作用。

生活中,有許多患有高血壓的病人喜歡在臨睡前服用降血壓藥,以維持血壓的正常,而這兩小時是藥物高效期和人體安靜狀態時血壓自然下降的交匯點,藥效和人體自然調節發揮了雙重作用,從而引起病人的血壓大幅度下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明顯供血不足、腦血流量減少和血液循環速度減慢的現象,導致血液中的血小板、纖維蛋白等凝血物質附著在血管內膜上,凝集成栓子,如果腦血管某一支被阻塞,就會發生缺血性中風,即腦血栓形成,嚴重者會出現生命危險。

許多人只認為高血壓可引起致命性的腦血管疾病,而忽視了血壓波動、血壓過低的危害,這種認識誤導了許多人。據一項研究資料表明,有50%的腦血管疾病恰恰是因為血壓波動、血壓過低而致命的。因此,提醒高血壓患者,最好不要在臨睡前服用降血壓藥,每天末次服藥時間應安排在睡前四五個小時為宜,以錯開藥效與入睡後血壓下降的時間,防止意外情況發生。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