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個病儘快找醫生,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期,將遺憾終生

唯醫骨科 發佈 2020-06-03T07:42:56+00:00

一位來自西班牙的骨科醫生Ignacio Ponseti發明了一種針對患兒早期馬蹄足治療方法,越來越多的患兒治療後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蹦蹦跳跳,享受人生。

「我的夢想是可以像他們一樣去奔跑、去蹦跳……」對於患有「馬蹄足」的孩子來說,簡單的跑跑跳跳,是遙不可及的夢。

我們都知道每年的6月1日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節日——六一兒童節。但是您知道嗎,在兒童節2天後的6月3日,就是世界馬蹄足日。

過去人們對馬蹄足認識不足,有許多患兒從出生開始罹患這種疾病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最終發展成一生的殘疾。

一位來自西班牙的骨科醫生Ignacio Ponseti發明了一種針對患兒早期馬蹄足治療方法,越來越多的患兒治療後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蹦蹦跳跳,享受人生。

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醫生帶來的貢獻,將他的生日6月3日定為世界馬蹄足日


什麼是馬蹄足

馬蹄足全稱為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又稱為先天性畸形足,多見於先天性發病。

其外觀特點就是足踝部跖屈、跟骨內翻和足部的內收,形似馬蹄狀。

患者受累肢體膝以下肌肉、韌帶、骨關節及神經血管結構發育不良或存在畸形,嚴重的話患肢不能負重站立或行走。

這種疾病發病率占新生兒的1‰,中國兒童的發病率約為0.5‰,其中50%為雙足發病。


馬蹄足的病因

馬蹄足常見於先天性發病,即出生後便有足踝部畸形。

儘管大部分是散發病例,但是有報導稱馬蹄足有家族遺傳的傾向,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率約為24%,其原因可能與常染色體中基因缺陷有關。

有人認為可能與胚胎時距骨內的胚芽缺陷,引起距骨在發育中持續跖屈和內翻有關,也有人認為是由於神經肌肉發育異常而引起踝關節繼發改變。

此外馬蹄足患兒脛前動脈發育不良以及肌纖維分布異常也可能是發病原因。

除了先天性的這些原因,後天的原因也會形成馬蹄足,比如外傷後骨折畸形癒合馬蹄足、痙攣性腦癱馬蹄足、脊髓及腓總神經損傷後馬蹄足等。


馬蹄足的治療

非手術治療:

先天性馬蹄足的治療應當首選非手術治療,越早開始治療(最好在出生後1周開始),治療成功可能性越大。

因為此時新生兒足和踝部軟組織柔軟,彈性相對較大,還沒有嚴重的肌萎縮或僵硬,對管型石膏固定制動時的抵抗阻力較輕。

很多臨床經驗表明非手術治療切實可行、療效可靠,可避免手術,或降低以後需要通過手術治療的機率。

不建議早期採用手術治療的原因還有嬰兒足部手術容易形成瘢痕和僵硬,對以後足和踝的功能有很大影響。

具體的非手術治療方式有很多,最廣泛接受並臨床使用的是由Ignacio Ponseti倡導的Ponseti技術又稱為「早期連續石膏矯形加經皮跟腱切斷延長術」,其具體操作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手法復位,恢復舟骨、骰骨與距骨頭和跟骨的復位;

2、使用長腿管形矯形石膏,屈膝位足外展位固定。每周更換1次石膏,逐漸糾正足踝畸形;

3、局麻下經皮跟腱延長切斷,完全糾正足踝畸形;

4、繼續使用矯形石膏治療2-4個月;

5、佩戴Denis-Browne 支具,前3個月全天使用,以後間斷(僅睡眠時)使用,直到6歲。

通過這種治療,約90%的患者恢復到正常,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不需要跟腱延長術

如果後期畸形復發,患者可以接受跟腱延長術和脛前肌腱移位術來維持矯正後的形態。


手術治療:

如果患兒不能在2歲之前接受非手術治療,畸形的足踝可能發生僵硬和粘連,這是已經不適合在做單純的非手術治療,而應該採用手術糾正。

手術包括組織松解、截骨、骨切除以及關節融合等方式。

所以,家長們一旦發現寶寶出生後有馬蹄足,應儘早找醫生治療,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寶寶太小不忍心治療而耽誤病情。如果治療不及時,後續治療會有很大麻煩,而且效果也不會很好。


唯醫骨科,每天更新骨科科普知識,讓您看到既貼心實用又放心靠譜兒的小知識。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有骨科相關困擾,請把「唯醫骨科」推薦給他們,送上一份健康禮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