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醫生脫下防護服,瞬間讓人心疼

牡丹晚報 發佈 2020-02-10T21:52:42+00:00

儘管通過對其他一線醫生的採訪,對他們的工作強度和狀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當看到譚鑫發來的照片時,記者還是深深地被震撼到了。□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馮鍇 武霈 李躍

牡丹人民醫院ICU副主任醫師譚鑫是該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診醫師,2月10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與他取得聯繫。

儘管通過對其他一線醫生的採訪,對他們的工作強度和狀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當看到譚鑫發來的照片時,記者還是深深地被震撼到了。被捂到發白的雙手、手腕及額頭處深深的勒痕,看了讓人心疼。

譚鑫告訴記者,院裡收治的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是在2月2日凌晨被確診的。其實,在2月1日患者被送來之後,醫院診療團隊通過對患者狀況的診斷,已經有了基本的判斷,提前進入「實戰狀態」。進入隔離病房,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得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上口罩、護目鏡等裝備,還要戴兩層橡膠手套。

記者注意到,一張他穿防護服的照片中,隔離服背部還寫著他的名字。譚鑫解釋,這是因為他們被包裹得太嚴實,從外部基本上分辨不出誰是誰,所以將名字寫在衣服上,便於辨認。由於防護設備有限,為了節省裝備,他們這套裝備基本一穿就是8個小時,其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這種情況下,出現照片中的情形便在所難免了。

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不免為他們的工作帶來不便。譚鑫告訴記者,他們首先面臨的是護目鏡起霧的問題。由於穿得厚,病房內又有暖氣,他們很快就會出汗,護目鏡便會起霧。為此,他們也想了很多辦法,最後發現使用碘伏、牙膏、洗潔精塗抹效果最好。於是,他們每次戴護目鏡前,塗抹這些東西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

此外,長時間戴口罩,耳朵都被勒腫了。他們無意間在網上發現網友提供的一個小技巧,使用牛奶箱上的塑料提手,將口罩的兩個耳帶分別掛在提手兩端的掛鈎上。於是,他們便找來一個試驗,發現效果還不錯。「不過,現在這東西也很緊缺,不容易搞到,我們只好用繩子綁著,還好受點。」譚鑫笑著說。

譚鑫表示,遇到的這些困難其實都不算事兒,最讓他們緊張和掛心的還是對患者的治療。患者入院初期,咳嗽得很厲害,甚至還呼吸困難的症狀。經過兩天的治療,患者情況出現好轉,但由於心理壓力,他的情緒波動很大,病情也出現惡化的跡象。除了對症下藥,所有的醫護人員也都積極對患者做心理輔導,慢慢地解開了患者心結,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

「現在患者還有些咳嗽,但已經連續三四天沒有發燒症狀了,情況一天比一天好!」譚鑫欣慰地說,看著患者一天天好轉,他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馮鍇 武霈 李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