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茶湯入口有甜味」?

中國茶文化知識 發佈 2020-05-13T03:45:21+00:00

所以在喝普洱茶時,「我們的茶用料很好,入口就有甜味」等類似描述。那麼,以茶湯是否入口有甜味來衡量普洱茶的品質高低,這種做法是否科學?

與「甜」相關的詞語,總是能給予人正面的美好的聯想。所以在喝普洱茶時,「我們的茶用料很好,入口就有甜味」等類似描述。

那麼,以茶湯是否入口有甜味來衡量普洱茶的品質高低,這種做法是否科學?

在普洱茶的審評過程中,不管是生茶或者熟茶,都包括對茶湯回甘強度和持久度的判斷。回甘的產生,感受雖與「甜味」相似但兩者並不完全相同。甜是單一的滋味,甘是複合的美味。

回甘的產生,主要是通過茶葉的內含物質,刺激人體的口腔分泌,進而產生回甘的感受,這是一種令人愉悅的感受,根據其持續的時間長短,也可以成為評判茶葉品質的一個依據。

而關於大家聽到的「茶湯入口有甜味」,因為不同的飲茶者感受可能有出入,其實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茶湯本身是甜的;另一種就是上文所說的回甘,即茶湯本身不帶甜味,是喝茶後人體的口腔產生的感受。

我們都知道,相比其他茶樹種類,雲南大葉種的內含物質更豐富,以此為原料製作的普洱茶,耐泡度更好,但整體口感也更濃烈,苦澀味明顯就是其中一項。因為苦澀味會降低品飲價值,所以在普洱茶製作的不同環節,尤其是工藝部分,就產生了許多減輕苦澀味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引入其他茶類的工藝,比如萎凋、低溫長炒等,降低了普洱新茶的苦澀度,入口有甜味,自然也就提升了適口性。

但是普洱茶湯的「入口有甜味」,僅限於新茶時期。如果喝普洱茶喝的是一時新鮮,那就沒問題;如果是要感受其越陳越濃越香的魅力,那麼不建議存儲「入口有甜味」的普洱茶,因為引入了其他工藝,普洱茶也就不再具備陳化的基礎和存放的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