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完善自我心性,才能走好人生的路

墨書國學 發佈 2020-03-14T04:33:00+00:00

「人是什麼」,說明了他所具備的自身品性的修養程度,而「人有什麼」,只是在於他所擁有的物質,一個人的物質會隨著人生的過程發生變化,但是一個人的修養,在人生的過往之中只會越來越厚重,心性品德也會越來越清澈。


作者|墨書


王陽明:人格的修養,大於所有物質的成功。

叔本華曾經說過一句話:「人是什麼」要比「人有什麼」重要的多。

「人是什麼」,說明了他所具備的自身品性的修養程度,而「人有什麼」,只是在於他所擁有的物質,一個人的物質會隨著人生的過程發生變化,但是一個人的修養,在人生的過往之中只會越來越厚重,心性品德也會越來越清澈。

而對於人生來說,人生多注重自身是什麼,比自身擁有什麼更重要。

孔子曾經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如果一個社會的制度和價值觀是健康的,那麼活的貧賤是一種恥辱,因為在這個社會中,人格和成功就應該相伴而行,要是不成功甚至活得不好,說明人格有點問題。

但是反過來看,如果一個社會的制度和價值觀是有問題的,你居然還活得既富且貴,那就更是一種恥辱了,因為這證明你肯定在某種程度上,跟有問題的價值觀同流合污,即便外表光鮮,人格也是一片黑暗。

孔子的這一句話並不能當真,因為任何事情都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論,因為即便是在有道的社會裡面,那些不以德行為根本的人,同樣活得很糟糕,而在一個人格偉大而正面的社會裡面,同樣也會有一些既富且貴人,這些人具備大的修養,內心堅守著高尚的情操。

所以任何事情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孔子的這一句話也表明了某一部分群體的存在:當一個社會狀態存在問題的時候,同樣會有一些人活得很好,那就是因為他失去了人格的根本。

現在這個時代,很多缺乏修養的人只信奉一個教條,那就是以成功作為自己的唯一追求。

在很久很久以前,成功是對於人格修養的一種描述,一個人能成為品格高尚的君子,才算是一種成功,但是走到現在,這一種價值觀完全錯了,就好像從目前的狀態來看,一個人哪怕背離了良知和道德,只要能夠擁有地位和名利,也就獲得了所謂的成功。

現在的價值觀已經卑劣到這種程度,在這樣的一種風氣影響下,大多數人都會沉迷於物慾之中,讓人格和成功分離,一個人越堅持高尚的人格,反而越難以成功,而那些缺乏良知,不擇手段,倒有機會出人頭地,這就是現在社會問題之中出現的最大問題。

即便我們可以將物質歸類為成功,但是這一種成功只是服務於人類。

如果把成功比作一條「狗」,這條狗只能作為人的忠犬,但是人不能為這條狗卻活著,如果你活著都是為了效忠於這條狗,那麼你告訴我你的人格是什麼?

沒有人會拒絕一條好狗,就好像沒有人會拒絕成功一樣,但是你要知道,狗本來就是一條忠犬,但是你就不要給這條忠犬打領帶,穿西裝,戴名表之類的東西了,因為你越是侍奉這條狗,它就會變得越是狂躁越發瘋,最終會反咬自己一口。

所以一定要讓狗為自己服務,不要自己每天攆著這條狗跑。

在王陽明的《傳習錄》中,有這樣一段話:

後儒不明聖學,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體認擴充,卻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紂心地,動輒要做堯、舜事業,如何做得?終年碌碌,至於老死,竟不知成就了個甚麼,可哀也已。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世人不知道真正的聖人之學,需要在良知良能上體會認知和擴展,卻只是求其所不知,求其所不能,還貪慕虛榮。不知道自己只是桀、紂的品格,卻非要做堯、舜的事業,這怎麼能行呢?最終碌碌無為,直到老死,這不是可悲嗎。

所以對於人生來說,人格的修養永遠大於物質成功,在人生這條路上,以完善自我品格為基礎,才能走好這條路。

關鍵字: